时间:2024-09-27 10:21来源:青岛晚报编辑:文化产业导刊
9月的青岛湾风光旖旎,栈桥如长虹卧波,上有飞阁回澜,吸引游人无数。就在青岛湾畔,一座历史建筑今年迎来了自己的90岁生日:从公共礼堂,到群众艺术馆,到银行办公楼,到青岛地标性音乐殿堂,再到国际(青岛)打击乐演艺中心……名字几经更迭的青岛音乐厅在近几个月内进行了全新升级,并计划国庆假期正式亮相,呈现出表演形式创新化、艺术体验科技化、动线游览多元化、活动设置新颖化等特点,为市民、游客打开全新的音乐空间,也为渐成风潮的艺术场馆跨界提供了一种“新解读”。
青岛音乐厅钩沉90年
始建于1934年的青岛音乐厅,位于市南区兰山路1号,南与栈桥隔街相应,西与百年老街中山路相邻,东与亨利王子饭店旧址相望,是一座较为典型的欧式建筑。
根据史料记载,上世纪30年代初,青岛没有公共会堂。市政当局将第四公园的一块地皮出售给中国银行青岛分行、中国实业银行青岛分行、金城银行青岛分行等一批资金雄厚的金融企业建银行大楼,作为交换条件,由这些金融资本家捐资建造一座公共礼堂。该建筑最终由建筑师郑德鹏设计,美化营造厂负责施工。建筑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高14米。平面呈“凸”字形,中间主体三层,轴线居中对称,与中部凸出部分同宽的后侧为大礼堂。正门南向,为木制包铜皮大门,门两侧是凸出的壁柱,柱顶为花纹刻石。正立面有4根花岗岩贴面石柱将大门分割为三部分,柱头有蝶形雕饰。门上方以4个钝方锥形花岗岩石装饰,中央为一圆形大钟。礼堂外墙壁选用剁斧石面,大厅内地面为黑白相间磨光石,厅顶雕有图案。建筑建成后,时称“青岛市民大礼堂”,设有700多个座位,是青岛市当时最大的公共礼堂,重要集会均在此举行。
青岛解放后,该建筑曾由青岛市群众艺术馆使用,后为光大银行青岛分行总部办公楼。
2006年,市南区实施了专业音乐厅改造工程,改造后的建筑取名青岛音乐厅,成为彼时青岛唯一的专业音乐厅。2008年,该建筑被列入青岛市文物保护单位,属市优秀历史建筑。
2021年7月,市南区人民政府与上海市打击乐协会签署了国际(青岛)打击乐演艺中心战略合作协议,国际(青岛)打击乐演艺中心项目落户青岛音乐厅。此后,青岛音乐厅除了承接专业演出、租赁演艺场地,每年着重举办上百场公益演出奉献给青岛市民,打造地标式城市文艺名片,进一步繁荣青岛市演艺市场。
打造全新艺术空间
“大约从两年前起,总有游客朋友被音乐厅极具年代感的外立面吸引,询问我们的工作人员,能进去看看吗?”作为一名专业的西洋打击乐演奏员,国际(青岛)打击乐演艺中心总经理王荏瑄对艺术的理解是,“艺术源于生活,应该贴近大众,所以我们不能仅将音乐厅向观众‘打开’,而是要让更多人走进来看一看。”
确定想把大门打开之后,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让大家进来之后“看”什么?看历史建筑的厚重?看典雅的装潢?看精湛的声学设计?看专业演员彩排、演出?……在王荏瑄看来,这还不够,“最终我们决定以音乐厅建立90年为契机,对厅内空间进行了全新升级。”
记者现场体验了即将面向公众开放的游览动线。从正门进入后,首先来到剧场,这里将打破传统音乐会的形式,通过舞台布置灯光特效等多种表现形式,让观众在沉浸式音乐体验中近距离感受音乐作品。随后进入二楼乐印创意馆,这里被打造为欧式风格,展架上有艺术文化元素印章近万枚,“迎合”年轻人集章打卡的喜好,印出他们独家游览记忆,还有专业演员随机为游客带来一场快闪演出。
在三楼的乐吟梦幻馆,每隔一段时间会推出不同主题布陈和打击乐器展示。随后进入三楼平台的阅海蓝天阁,绝美的栈桥景区尽收眼底,这里还将定期更换打卡装置,供大家拍照,定位目标是网红出片地。
沿台阶下行至一楼乐音沉浸馆,中国鼓、马林巴、非洲鼓、空灵鼓、沙锤、镲片等打击乐器犹如一件件艺术品被放置于墙上、展架上,游客可体验如何演奏,同时借助AR、VR技术,身临其境欣赏打击乐,收获音乐互动的新体验。与沉浸馆相邻的则是文创礼品店,精美的文创产品也可以成为连接游客与艺术的一条纽带。
因为1957年全国民族工作座谈会在此举行,音乐厅内还设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在这里,游客可在“红色印迹·铭初心”“光辉历程·谱华章”“团结奋进·续新篇”主题展中重温历史。
当艺术场馆开始跨界
当德国汉堡易北爱乐音乐厅为所有年龄段的游客提供研讨学习、参与共创音乐活动的机会;当深圳音乐厅启动“艺术名画+意大利时装+京剧国粹”的东西方跨界时尚展;当深圳美术馆与深圳交响乐团梦幻联动,策划“ART DATING秋月乐荟音乐会”;当苏州湾数字艺术馆通过全场景数字化技术,为观众带来了沉浸式、参与式体验;当青岛的小红楼美术馆以超高颜值、打卡潮拍、文艺画展释放复古魅力值……近年来,艺术场馆的跨界运营逐渐成为文化领域的一股风潮,从美术和音乐的交融,到艺术与科技的碰撞,艺术场馆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变化,探索新的传播渠道和表达方式,以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个性化文化需求。这一趋势不仅打破了“阳春白雪”式艺术与公众之间的壁垒,也促进了艺术与其他领域的深度融合,为城市文化艺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梳理当下部分艺术场馆的跨界方式,打造多样化功能空间、融合消费业态相对最为常见,而且有相当一批艺术场馆选择与专业运营公司合作。记者了解到,青岛音乐厅的这次跨界则是国际(青岛)打击乐演艺中心内部“思想碰撞”的结果。“我们的工作人员本身都是学艺术的,毕业于音乐学院,是专业的演奏家或者演奏者,我们在升级音乐厅的过程中呈现出的是自己对于艺术多元发展的理解。”据王荏瑄介绍,市民、游客只需要一杯奶茶的钱就可以走进重新“解锁”后的音乐厅,来感受数字科技+沉浸演艺、研学体验+非遗演艺、文创音乐+互动演艺、网红打卡+潮流演艺等形式的“混搭”魅力,拉满情绪价值。
“成功跨界通常不会一蹴而就。”谈及可能面临的困难,王荏瑄认为,资金投入要跟上,观众接受度如何、市场竞争和品牌塑造面临的挑战等都是中心要考虑的问题。不过重要的是,要敢于先迈出“把门打开”的第一步,更理想化的状态是持续引入流量,催化集聚效应,让音乐厅不仅只是积淀厚重的历史建筑、充满艺术气息的殿堂,也可以是充满人文情怀、时尚前卫、精彩纷呈的青岛文化新空间,以更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城市文化新故事。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掌上青岛 记者 张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