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化产业导刊!
最新文章
  • 江西首次展出八大山人印章、海昏侯漆木器

    新华社南昌11月16日电(记者袁慧晶、李宗胤)已发现的仅有的两枚八大山人朱耷印章实物、海昏侯刘贺墓首批文保修复的精美漆木器、疑似越王勾践后人墓出土的有铭文兵器16日,一批...

  • 如何看待跨省旅游经营活动不再与风险区实施联动管理

    文化和旅游部11月15日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文化和旅游行业防控工作的通知,提出跨省旅游经营活动不再与风险区实施联动管理,加大一刀切、层层加...

  • 首届“艺文香港”交流展示会开幕

    本报香港11月16日电(记者陈然)首届艺文香港ARTHONGKONG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展示盛会16日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开幕典礼。现场陈设近40幅现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主办方特设大师作品展区,呈...

  • 以“志”为媒,诗性江南的多维记忆

    江南,是憧憬,更是向往;江南文化,是意境文化,更是诗性文化。 最古之史,实为方志。地方志是江南文化的根和魂。 千百年来,在山水花木月夜晨昏之中,江南从地理空间名词逐...

  • 2022“世界电视日”中国电视大会将在北京举行

    2022世界电视日中国电视大会将在北京举行 主办方供图 中新网 北京11月16日电 (记者 高凯)记者16日从中国电视大会组委会获悉,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下,由...

  • 戏“聚”凉山 高校学子演绎戏剧教育的无限可能性

    大凉山国际戏剧节艺委会成员、发起人李伯男向高校学生随机派发命题作业 大凉山国际戏剧节组委会供图 中新网 北京11月16日电 (记者 应妮)正在举行的第四届大凉山国际戏剧节,戏聚...

  • 全国打击防范文物犯罪专项行动持续开展至2025年

    原标题:保持严打高压态势筑牢文物安全底线 本报记者 董凡超 白天利用钢制金属探测器探测墓址并做好标记,深夜用铁锹和锄头挖掘洞穴盗窃墓室内陪葬品今年8月,湖北省鄂州市公安...

  • 中国文字博物馆如何提升汉字文化国际影响力?

    备受关注的中国文字博物馆续建工程和汉字公园16日上午正式面向公众开放,这意味着甲骨之乡的河南安阳又多了一扇向全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窗口和一个国际性汉字文化交流平台。 中...

  • 惊艳了时光!青岛这颗千年银杏树等你去打卡

    【青岛新闻网独家】 (记者张晓楠张力伟) 初冬暖阳,正是银杏最耀眼之时,在位于青岛市李沧区的竹子庵公园大殿前有一棵青岛最高大的千年银杏树,记者探访时看到银杏树上的叶...

  • 青岛小哥用积木搭里院,惊艳!

    周柏成与他的建房所合伙人 用积木唤醒老城记忆 还原青岛经典老建筑场景 一个小时可拼出一所里院模型 未来还将打造青岛微缩建筑博物馆 建造一所里院需要多长时间?青岛人周柏成...

广告位/300PX-250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