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导刊2025-07-29 10:36
近日,在市北老城区即墨路6号,一块写着“瑞蚨祥创始人”的崭新牌匾悄然挂起。这是孟氏后人孟庆钢对家族百年商业传奇的致敬,也是对青岛城市记忆的唤醒。120年前,孟洛川在此创立青岛瑞蚨祥绸布店,店铺大门位于如今的胶州路35号,后门则位于即墨路6号;120年后,他的玄孙孟庆钢重回店铺旧址,开办沉浸式旗袍体验馆和研学空间,续写这段跨越世纪的绸缎故事。从战火淬炼到时代沉浮,瑞蚨祥的回归不仅是一家老字号的重生,更是一次文化记忆的传承。
百年瑞蚨祥的沉浮与坚守
1904年,在北京打响瑞蚨祥招牌的孟洛川将发展目光投向青岛,派总号经理沙文峰带着万两白银来到青岛选址开办分号。彼时,胶州路35号还是一片荒地,孟家在此购地2800平方米,建起青红双色砖砌成的里院式建筑群。圆弧形山墙巍然耸立,通透围栏环抱门庭,北方四合院的沉稳与商业建筑的开放在此完美交融。次年秋天,青岛瑞蚨祥绸布店正式开张。
孟洛川将瑞蚨祥的经商理念带到这座新兴的港口城市,很快便以“至诚至上,货真价实,言不二价,童叟无欺”十六字店训赢得市场,店内经销的英国棉布与国产绸缎不仅满足了达官贵人的需求,更成为平民百姓的信赖之选。1911年辛亥革命后,许多清廷遗老避居青岛,曾是北京瑞蚨祥老主顾的他们频频光顾青岛瑞蚨祥,带动店铺年零售额飙升至16万两白银;1913年棉布批发额更是高达22万两,正月里单日销售额便突破6万两。
历史的洪流中,瑞蚨祥的命运与青岛紧密相连: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店铺停业近两年,损失惨重。1916年重新开业,经营品种扩展至800余种,新增服装制造与皮货加工,营业场所从3间货场扩建至10间。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伪推行“统制经济”,瑞蚨祥的进货渠道被截断。至1943年,店铺被迫缩短营业时间,将绸缎库存深藏地窖。
1949年,在新中国开国大典上,青岛瑞蚨祥用店内珍藏的最后一批红绸布,为新中国的诞生献上了一份特殊贺礼——天安门广场上升起的五星红旗,其面料正是出自瑞蚨祥。
鼎盛时期的青岛瑞蚨祥,西厢设广济堂药房,自采名贵药材炮制成药;创办祥顺报关行,疏通南北货流。孟家在青岛、上海、大连共购置了641间房产,织就跨行业的商业网络。
1954年,青岛瑞蚨祥率先实现公私合营,并入谦祥益绸布店,改名东风绸布店。胶州路35号的围墙在1959年拓宽马路时被部分拆除,临街的店面失去了往日的恢宏。1985年,瑞蚨祥在胶州路重新挂牌开业,但市场风云已变。2001年,因经营不善与债务危机,青岛瑞蚨祥停业。2007年,胶州路与聊城路的两处老店被依法拍卖,百年老字号瑞蚨祥从此退出青岛。
孟家后人重返青岛开新店
在青岛老店黯然退场的同一年,远在天津的孟洛川玄孙孟庆钢做出了一个改变人生的决定,“我爷爷是瑞蚨祥总店的最后一任经理。小时候在孟家大院,家人和雇员和谐相处的氛围,就是我对老字号最初的记忆。”毕业于天津纺织学院、从事广告设计的孟庆钢,毅然放弃原有事业,以“瑞蚨祥世家”的招牌重新入行。
“上学时学纺织史,才真正了解了家族的辉煌。先祖孟洛川18岁掌管‘祥字号’,70余年间创办了138家公司,靠的是‘股权分离’的经营智慧,更靠其‘儒商’理念。”孟庆钢说,先祖将国家大义与商业经营相结合的智慧,是他重振祖业的精神支柱。
2009年,电视剧《一代大商孟洛川》央视热播,让更多人重新认识了瑞蚨祥这个老字号,也给了孟庆钢坚持下去的动力。2013年,“孟洛川—瑞蚨祥创始人”的组合标识获得法律认可。在孟庆钢看来,老字号的灵魂不仅是招牌,更是技艺与精神的传承。“我们有自己的定制工厂和绣花工厂,旗袍定制是强项。但更重要的是,要让年轻人知道,旗袍是有‘温度’的,每一针一线都藏着故事。”
此后,孟庆钢将目光投向了传奇开始的地方——青岛瑞蚨祥旧址。尽管胶州路35号的正门已成历史,但后院的青砖墙上仍依稀可见百年前的雕花痕迹。新店装修时特意保留了原建筑的清水墙面与山墙弧线,甚至复原了1905年王垿题写的牌匾。“回到旧址,我感觉是在跟老建筑对话。”孟庆钢说,“通过这座房子去延续当年那种精神。”
店内最引人注目的是摆在柜台中央的“天地良心尺”。“店员每天上柜前都要抚尺默诵祖训,‘至诚至上,货真价实’这8个字不能只是口号。”孟庆钢介绍,店内丝绸画与旗袍工坊的布局延续了瑞蚨祥“前店后厂”的传统。
“《搜神记》里说,青蚨虫‘子母相依,飞去复还’,先祖取‘蚨’为名,是希望财流循环,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文脉不断。”
打造“有温度的老品牌空间”
据孟庆钢介绍,新店不仅是绸布店,更是沉浸式旗袍体验馆。大鲍岛街区的文化赋能,让新店的发展有了更多可能。“在这里就像穿越时光,文化延续性很强。”孟庆钢希望将瑞蚨祥积累的技术和工艺融入青岛这片热土,打造一个“有温度的老品牌空间”。
孟庆钢计划将店铺二楼打造成研学空间,让年轻人通过课程体验中国传统技艺,如旗袍盘扣、饰品制作、领型与袖型设计等。“我们想让年轻人了解传统服饰、服饰礼仪和文化。”他说,“这是一种文化的延续。”此外,他还规划在店内设置一个民国复古空间,作为沉浸式旗袍体验区,顾客可以在这里喝茶、拍照,记录穿上旗袍的美丽瞬间。他说:“旗袍是有温度的,我们想给青岛提供一个有温度的老字号环境,让年轻人感受到百年来中国人身上穿的那件旗袍,通过历史穿越过来的那一针一线的温暖故事。”
对于选择青岛重启事业,孟庆钢有自己的考量:“青岛是国际化大都市,大鲍岛街区又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我希望从这里让中国旗袍走向世界。” 他相信,老字号的温度能感染年轻人,“让他们感受到穿越历史而来的温暖。”
从1904年胶州路上的青红砖楼,到2025年位于即墨路的新店悄然回归,瑞蚨祥在青岛的120年恰似一匹浮沉的历史绸缎——它曾被战火灼出破洞,被改制裁剪重塑,更一度碎散于商海尘埃中。“现在重新绕上纺锤,织补的不只是家族荣光,更是中国传统技艺与商业精神的传承。”孟庆钢说,他希望年轻人能在这里感受到,“头顶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瑞蚨祥”的俗语背后,是老字号们共同守护的品质与信誉。青砖灰瓦间,缝纫机的哒哒声与百年前的雕花相映成趣。瑞蚨祥的故事,在青岛这座城市里又翻开了新的一页。
/ 幕后 /
瑞蚨祥发展大事记
1862年,孟子第68代孙孟传珊在济南创立瑞蚨祥绸缎店。
1893年,孟洛川在北京大栅栏开设瑞蚨祥分号,奠定“京城绸布第一品牌”地位。
1905年,青岛瑞蚨祥在胶州路35号开业,成为山东半岛最早的专业绸布店。
1916年,青岛瑞蚨祥扩建至10间货场,新增服装定制业务。
1949年,新中国第一面国旗的面料来自青岛瑞蚨祥,被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
1954年,瑞蚨祥成为全国首批公私合营企业之一,北京店改称“中国绸布公司瑞蚨祥门市部”。
2007年,青岛瑞蚨祥房产被拍卖,百年老店在胶州路谢幕。
2013年,孟庆钢获“瑞蚨祥创始人”商标授权,在天津开设首家品牌体验店。
2025年,在胶州路35号旧址后院,青岛瑞蚨祥新店以“孟洛川-瑞蚨祥创始人”品牌重生。
青岛早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文超 摄影报道(除署名外)
文化动态 2025-07-29
文化动态 2025-07-29
文化动态 2025-07-29
文化动态 2025-07-29
文化动态 2025-07-29
文化动态 2025-07-29
文化动态 2025-07-29
文化动态 2025-07-29
文化动态 2025-07-29
文化动态 2025-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