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以镜头为笔,以光影为墨,在快节奏的世俗洪流中守护着一方宁静的精神家园。葛卫青,这位来自青岛的摄影艺术家,便是这样一位用心灵与自然对话的“听荷人”。
从音乐梦到摄影缘:一场跨越时空的美学修行
葛卫青,笔名海棠,海棠之名或许正是她与花卉不解之缘的预示。1968年生于青岛的她,自幼便与音乐结缘,五六岁时心中已埋下艺术的种子。那份对旋律的敏感与热爱,在她日后拿起相机时,奇妙地转化为了对视觉节奏的精准把控。从音乐到摄影,看似跨界,实则是一场艺术表达媒介的转换,内在的美学追求始终如一。
2013年,葛卫青正式踏上摄影之旅。多年来,仅是在青岛睡莲大世界,她便拍摄了二十多万张睡莲与荷花作品。这样的数字背后,不仅是技术的磨练,更是一种近乎修行的专注与坚持。她以镜头为舟,徜徉在荷塘之间,每一张照片都是与自然的一次深度对话。
荷之魂:东方美学的当代视觉诠释
葛卫青对荷花的情有独钟,已远远超越了一般题材选择的范畴。在她眼中,荷不仅是植物,更是东方美学与哲学的精神图腾。“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宋代周敦颐的千古名句,成为了她镜头语言的核心意象。
她的荷花摄影,有着独特的视觉语法。无论是晨光熹微中带着露珠的莲蓬,还是夕阳余晖下渐合拢的叶片;无论是特写镜头里花瓣上细腻的纹理,还是广角视野中接天莲叶的壮阔——葛卫青总能找到最动人的视觉叙事角度。她的作品既有写实的精准,又不失写意的空灵,在虚实之间构建出一个超越现实的荷花秘境。
尤为难得的是,她捕捉到了荷花生命历程中的各种状态:初生时的稚嫩,含苞时的羞怯,绽放时的绚烂,甚至凋零时的静美。在她看来,荷花的每一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美学价值,这种对生命全周期的关注,体现了她深邃的时空观与生命观。
艺术与生命的交融:摄影作为修行
对葛卫青而言,摄影已不仅是记录美的方式,更是一种生命态度的表达。她曾在访谈中分享:“拍摄荷花的过程,其实是在拍摄自己的内心。”这句话道出了她创作的真谛——外显为摄影,内观为修心。
她的作品之所以动人,正是因为其中注入了拍摄者的生命体验与情感温度。那些在微风中摇曳的荷花,那些在水面上荡漾的倒影,都是她与世界对话的媒介。通过镜头,她不仅捕捉了荷花的外在形态,更传达了一种清净自持的生活理念,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
葛卫青的荷花摄影为我们提供了一方可以静心凝神的视觉净土。她的作品不只是技术的展示,更是情感的寄托与哲学的思考。每一帧画面都在提醒我们:在浮躁的现代生活中,依然有宁静致远的可能。
走进葛卫青的荷花世界,我们不仅欣赏到摄影艺术的精湛,更体验到一种生活方式的回归——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如何通过艺术找到内心的平衡与宁静。她的镜头语言,既是对传统东方美学的致敬,也是对当代视觉表达的创新。
让我们跟随葛卫青的镜头,一同漫步荷塘,感受那份“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的清明与自在。在她的光影世界里,荷不再只是荷,而是每一个渴望宁静的现代人的精神映照。(摄影:葛卫青,笔名海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