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博物馆举办“洞天遗珍——万寿岩遗址出土文物展”

文化产业导刊2025-11-25 08:26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1月22日讯 日前,“洞天遗珍——万寿岩遗址出土文物展”开幕式在山东大学博物馆(青岛)举办。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党工委副书记宋作标,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亚洲旧石器考古联合会名誉主席高星,福建省三明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三明市万寿岩遗址保护中心主任李顺亮,厦门大学文博管理中心主任王瑛慧,山东大学旧石器考古团队代表李占扬出席仪式。山东大学博物馆常务副馆长肖贵田主持仪式。

宋作标在致辞中介绍了山东大学考古学科的历史与学术底蕴,并表示,本次展览是南方旧石器考古成果首次走进山大,这既是一次跨越地域的文明对话,也是一次连接古今的文化展示。山东大学将以此次展览为契机,携手学界同仁坚守“探索未知、揭示本源”学术使命,不断推动考古工作的创造性探索、创新性转化,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为阐释中华文明作出更大贡献。

高星肯定了山东大学在古人类学与考古学领域的学术地位与实践成果,指出了万寿岩遗址在文物保护与公众利用方面的示范价值。他表示,史前洞穴遗址作为特殊考古类型,保存了丰富的史前人类遗存,具有极高的意义与价值,今年1月份在三明万寿岩遗址成立的史前洞穴遗址联盟旨在联合各方力量,推动史前洞穴遗址的研究、保护、管理与可持续利用。李顺亮回顾了万寿岩遗址的保护历程,并表示,万寿岩遗址的发现不仅将福建古人类活动历史推至20万年前,填补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空白,同时与台湾八仙洞遗址发现的石器在制作工艺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为海峡两岸同根同源关系提供实物证据。

王瑛慧回顾了“万寿岩遗址出土文物展”在厦门大学首展时获得的良好反响,并介绍了厦门大学与万寿岩遗址博物馆在展览合作方面取得的持续进展。李占扬表示,万寿岩遗址的保护工作成效显著,已成为文物保护领域的一面旗帜,本次展览为山东大学师生和社会公众提供了近距离领会史前文化遗产的机会,期待展览能激发更多的学术讨论与公众参与。

仪式结束后,现场嘉宾共同参观了“洞天遗珍——万寿岩遗址出土文物展”和山东大学人类演化实验室。参观结束后,来自全国各地的30余位专家学者共同参加“第二届史前洞穴遗址联盟会议”。

福建省三明市文化和旅游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厦门大学文博管理中心、福建省三明市万寿岩遗址保护中心以及来自内蒙古、安徽、江西、湖南、广东、海南等地的20多家单位相关负责人或专家,山东大学考古学院(文化遗产研究院)、博物馆等单位负责人和师生代表参加活动。(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韩星 文/图)

标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