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文学经典优化文化产业园建设

孙玮志2020-06-24 15:44

       《文化产业导刊》2019第4期

        《运用文学经典优化文化产业园建设

  作者:
孙玮志(广东医科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
 
        作者简介:孙玮志,男,河北徐水人,广东医科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创意写作、古代文学。

  摘要:

        在文化产业园的建设、发展过程中,文化创意与文化资源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内在支撑作用。中国以传统文学经典为代表的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对经典文学作品进行有效地挖掘,对于优化文化产业园的建设将大有裨益。在运用经典文学开展文化产业园建设的过程中,应运用好文学经典的审美形象和历史内容。
 
  关键词:

        文学经典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园 建设


        Abstract:In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ial park, cultural creativity and resources play a crucial role. China is rich in cultural resources represented by traditional literary classics. The effective excavation of classical literature works will be of great benefit to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industrial park. In the process of using classical literature to construct cultural industrial park, the aesthetic image and historical content of literary classics should be well used.
 
  Key words:iterar yclassics  Cultural industry  Cultural industrial park  Construction
 
  在文化产业园的建设、发展过程中,文化创意与文化资源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内在支撑作用,且在各个国家中,文化产业园赖以发展的资源都不尽相同。广受全球观众追捧的哥本哈根安徒生童话城、宝莱坞及好莱坞影视城、迪斯尼乐园等,都依托独特的品牌优势,创造了不可估量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并逐渐摸索出一条经济、社会效益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在拥有悠久文明史的中国,以传统文学经典为代表的文化资源非常丰富,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夯实了先天基础。近年来,我国研究人员基于对文学经典类文化产业的研究指出,网络游戏改编、网络文学改编、儿童文学改编、影视作品改编、文化产业园建设等,将为传统文学经典的未来发展提供多元化路径。目前,以传统文学经典为支撑的文化产业园已在我国大量涌现。
 
  何为经典?在《文心雕龙·宗经》篇中,刘勰指出,“经”指的是阐明天、地、人间普遍规律的书籍,“经”即绝对、恒久的道理。由此可知,承载“经”的各种典籍,即“经典”。由此来看,各类承载文学“至道”、“鸿论”的作品、典籍,即所谓文学经典。随着时代的发展“,经典”的含义被赋予了现代色彩,对于这一概念,《现代汉语词典》作出了如下诠释:①广泛意义上,指的是各宗教根本性的、用于教义宣传的著作;②权威的传统著作。从文学视角看,“经典”指的是具有权威性的著作,其英文译词为“classic”,该词有两种词性:①名词。指的是古典作品、一流著作、杰出的作家、名著等;②形容词。意为典型的、传统的、杰出的等。现阶段,学者们普遍认为,作为一种精神存在,“经典”具有恒久性,它是天才大脑创造性创作的产物,可在时间的反复检验中,将异质性的世界呈现在人们面前;从特征上看,“经典”的表现一般有以下三点:①接受上可经受不同时代受众的解读;②艺术上生命力更长久;③内容上更能经受时间的考验。
 
  社会的进步、时代的演变,加之各种新技术的问世与应用,使传统文学经典得以焕发新的生机。被誉为“后工业之父”的丹尼·贝尔曾公开指出,相比于印刷文化,“视觉文化”更能诠释当代文化的内蕴。进入媒体时代、消费时代后,传媒、文化领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传统的书面、口头传播方式失去了原有的生存空间,为满足受众的快餐式消费习惯,网络游戏、动漫、影视改编等新型传播方式被推上历史舞台。视像的出现,使美 学的现实指向和现 实生活间的基本关系发生了巨变,并形成了新的模式:一方面,审美不再局限于精神层面,而是以视觉形象的形式向现实生活渗入;另一方面,心灵体悟的美感、精神层面的内部理想转移为身体直观的享受、视觉层面的外部现实。作为现代 读者走近传统文学经典的一种理想方式,建立在传统文学经典基础上的文化产业园的面世,满足了时代提出的新要求,是当前视觉化倾向的必然产物。
 
  一、文学经典转化为文化产业园的常规形式
 
  对现实文化、文化产品间的结合点进行探寻,是整合文化资源的重要基础,唯有确定这一结合点,才能找到将文化资源导入文化产业的切入点。在中国文化产业园的建设过程中,传统文学经典一般以影视城、人物原型纪念馆、作者故居纪念馆或博物馆等形式进行渗透。
 
  1.影视城。推动影视城发展的因素有多种,其中最为常见的有当地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影视创作需要等。中国首个影视拍摄基地坐落在无锡,成立于1987年,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央视87版《西游记》的风靡,为无锡影视基地首个人文景观——“西游记艺术宫”的建造提供了灵感,该艺术宫的建造初衷主要是为了保存连续剧《西游记》的拍摄设备、服饰、道具等,但开放参观后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到来,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收益。为此,央视先后建造了水浒城等多个主题艺术宫,无锡影视基地的规模不断扩大,效益也随之日益提高,迅速发展为国内知名的旅游景点、影视城。
 
  此后,国内多个城市和地区启动了影视城建设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经济及国内影视业的发展。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浪潮带来了各种新奇事物,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加之追星族的推动,影视基地、影视城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有研究表明这一时期影 视城的收益呈稳步增长态势。当下,涿州影视城、象山影视城、同里影视基地、北普陀影视城、长影世纪城、中山影视城、上海影视乐园、横店影视城等,是国内人气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八大影视基地。除了为影视作品提供拍摄场地外,这些影视城还面向游客提供各种演艺节目,其中以横店影视城最具代表性。在成立初期,接拍电影、电视剧使横店影视城聚集了众多明星,吸引了众多追星族前来游览。但随着追星热的逐渐冷却, 横店影视城的产业链构建开始越来越重视内容生产,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也开始成为其节目的主要“素材库”。
 
  2.人物原型纪念馆。
 
  艺术和生活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透过虚构的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不难看到现实生活的痕迹,这使得人们对作品人物及其现实原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一些地方政府通 过对当地山水人文建筑、文化资源的整合,进行小说人物原型纪念馆、主题公园的开发、建造,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比如说,连云港斥资40亿元,利用当地的西游记文化资源完成了孙悟空主题公园的建造;北京为87版《红楼梦》的拍摄,专门建造了大观园……目前这些景点均已成为备受游客喜爱的旅游胜地。另外,人物原型纪念馆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也显示出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倾向,其中以西门庆纪念馆的建设最为典型。西门庆纪念馆是当下热度较高的人物原型纪念馆,在安徽省、山东省都设有体验区。为推动当地“名人原型”旅游业的发展,安徽黄山市斥资2000万元,进行“西门庆故里”的开发;为打造个性化“西门庆旅游项目”,山东省临清县在武大郎炊饼铺、王婆茶馆的重建上进行了大量投入;山东省阳谷县整合金瓶梅、水浒传文化资源进行旅游区建设,再现了西门庆、潘金莲约会的场景。
 
  3.作者故居纪念馆或博物馆。

        随着经典文学作品的流传,其作者也会广为人知,所以,后人可通过开发经典文学作品创作者的故居,建设供读者游览参观的博物馆、纪念馆。游客之所以走进这些景点,并非为了寻求古典园林、皇家贵族园林的巧夺天工、富贵恢弘,而是为了寻求与作者的精神碰撞,并从中获得美感体验。尽管在无法倒流的时光长河中,作者已经不能和游客出现在同一时空,但这并不妨碍二者间的心灵对话。就像朱光潜说的那样,只有适当地拉开现实生活和美之间的距离,才能看到事物本真的美。我国传统文学经典四大名著的作者,都有故居纪念馆,其中,作为明代的文学巨匠,《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故居坐落于淮安楚州区的河下古镇,他就是在那里创作了《西游记》;《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故居位于北京香山,虽然真伪难以考证,但也因曹雪芹和《红楼梦》的影响力受到了广大游客的关注。

 
  二、文化产业园需运用好文学经典的审美形象
 
  在与文学言语系统接触时,读者通过联想、想象自脑海中提取的在生活中感知的具体图景,即所谓文学形象。《荀子》是中国首部引用“形象”一词的典籍,其《非相》篇指出,如果一个人行为处事的方法正确,且思想与之相匹配,那么即便他外在形相不美观但心地善良、思想高洁、处事公正,他也能成为君子。此处“形相”即为形象,现实生活中,人们也常将人的外貌、行为举止等称为“形象”。古典名著《西游记》之所以被数代读者奉为经典,与其塑造的多个鲜明人物形象不无关系:执着、目标明确的唐僧,嫉恶如仇、神通广大、桀骜不驯的孙悟空,好吃懒做却又憨厚善良的猪八戒,尽职尽责、踏实本分的沙僧……无一不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近年来涌现的多样化文化产业呈现方式,如作者故居、主题公园、影视作品、连环画等,都是这部经典巨作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佐证。87版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扮演孙悟空的六小龄童,就曾为弘扬西游文化数次发出建造主题公园的呼声;《西游记》的故乡——连云港基于对国内实际情况的把握, 积极筹划孙悟空主题公园的建设,力图打造一个足以与迪士尼主题公园媲美的本土文化产业园。
  注重“形象”,在形象上加大投入,是基于文学经典的本土文化产业园最突出的特色,其中以《红楼梦》最具代表性。作为我国古典小说达到巅峰的重要标志,《红楼梦》的命 运并非一帆风顺,甚至曾一度被列为禁书,而随着禁制的解除,其鲜活的人物形象、恢宏的叙事结构、高超的行文技巧,以及这一鸿篇巨制所承载的高度艺术性、思想性,使无数读者为之折服,也衍生了戏曲、电影等多个改编版本。央视87版《红楼梦》是公认的对原著还原度最高的改编,其拍摄基地——北京大观园也在这部电视剧大火后,成为国内知名的旅游胜地。作为一座富有特色的仿古园林,大观园建造于1984年,建造初衷是为了给《红楼梦》提供拍摄场地,经多次扩建,现已发展为一座文化名园。徜徉 其中,宛如置身《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在研究人员看来,这座文化名园创造性地融合了传统造园艺术、古典建筑、红楼学术等元素,这种新模式使园林建设、影视置景相得益彰。无论是细节点缀、植物景观,还是山形水系、园林建筑,大观园都力图最大限度地再现原著,尤其是稻香村、秋爽斋、蘅芜院、潇湘馆、怡红院等景点,因重现了李纨、探春、宝钗、林黛玉、贾宝玉等人物的起居场所,受到了广大游客的喜爱。此外,大观园文化庙会的传统项目——“元妃省亲”,以古装巡游的方式,将清代的民俗风貌和红楼梦描写的盛大场景呈现在观众面前“。凄美”可能是形容林黛玉最贴切的词语,飘零的身世、环境的巨变、性格的缺陷,造成了她的“凄”;“美”既包括内在之美,也包括外形之美,内在的美指的是她冰清玉洁的精神世界和反抗封建世俗观念的意识,外形的美则有目共睹,贾府的实际掌权者王熙凤见她第一眼,就发出了“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的感叹,贾宝玉认为她“娴静似娇花照水,心动如弱柳扶风”,是“神仙似的妹妹”。翻阅我国传统经典不难发现,曹雪芹对林黛玉悲剧形象的成功塑造,使经典形象变得更加充实,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可圈可点的一笔。北京大观园也体现了“潇湘妃子”的凄美:在建造潇湘馆时,以斑竹来呈现书房建筑的外观,这契合了林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和“还泪”的一生,同时,馆内还有黛玉的雕塑,透过栩栩如生的造型,可以看到《红楼梦》里林妹妹“似蹙非蹙笼烟眉,似喜非喜含情目”的神韵。
 
  曹雪芹出生于南京,红楼文化也由此发轫,《红楼梦》体现了当地语言、民俗、景点、历史、人文等方面的特点。作为南京的知名景点,红楼艺文苑是一座纪念性建筑,在这座充满江南风韵和红楼文化的园林中,可以看到《红楼梦》前八十回中意境最深远的章节的缩影。红楼艺苑基于当地天然的自然景观,根据《红楼梦》中的经典场景,如宝黛同读《西厢记》、宝玉梦游太虚境等,巧妙运用仿古建筑、雕塑、植被、黄石、太湖石等要素,建造了香草园、红楼艺文馆、栊翠分花、芦雪联吟、太虚幻境等十二个引人遐思的意境单元。
 
  丰满、生动的人物形象,是文学经典的“致胜法宝”,我国传统文学经典也塑造了神机妙算诸葛亮、神通广大孙悟空、多情公子贾宝玉、粗中有细鲁智深等经典人物形象,有些人物虽然着墨不多,却也十分鲜活,使人印象深刻。比如说,《红楼梦》中一笔带过的宁国府老家奴——焦大,曹雪芹并未用很多笔墨去描写这个人物,但透过他零碎的谩骂,读者可以看到光鲜辉煌的贾府糜烂、灰暗的一面。
 
  建设文化产业园时,如果能对文学经典作品所刻画的人物形象进行深度剖析,探寻作品的意蕴和内容,使文化产业设计的形象与读者理解的人物形象合二为一,很可能是产业园获得强大生命力、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因而在文化产业园的建设过程中,不妨致力于品读和挖掘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充分体会其性格特征、形象特质,有效展现其风格面貌。
 
  三、文化产业园需运用好文学经典的历史内容
 
  文学作品对特定历史时期的某种社会现象及其内在规律、意义所做的解读、暗示,即其历史意蕴。文学作品的存在,离不开与其相关的社会历史背景,在特定时代中生活的作者,无论其主观意识如何、文学观如何,其审美情趣、情感体验、思想层次等,都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其作品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时代的冰山一角。以《西游记》为例,这部著作以大胆而又奇特的想象,创造了一个超脱于现实世界的神魔世界:在凌霄宝殿欢歌笑语的各路神仙,可随意变幻形貌的孙悟空,一心想吃唐僧肉以求长生不老的各色妖怪……但作者的想象始终围绕当时的时代背景展开,诸如现代社会常见的各种高科技产品、用具等,并未出现在作品中。事实上,在创作时,四大名著的作者都是以真实的历史环境为幕布,进行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铺陈,并随着故事的推进,循序渐进地完成人物性格的呈现,所以读者可以在这些经典著作中找到历史的影子。
 
  在文化产业园建设中,中国传统文学经典产业园便依托四大名著等传统文化经典开展建设,挖掘和展示了历史民俗和时代风貌,在文学经典文化产业中融入了传统民俗,走出了不一样的发展道路。
 
  《水浒传》描写的梁山好汉的故事,给读者们带来了强烈的思想冲击,其实历史上确实发生过宋江起义的事件,《宋史》对此进行了详细记录:北宋晚期,当权者宋徽宗昏庸,听信奸臣之言,百姓的生计十分艰难。山东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其中声势最为浩大的是宋江带领的梁山好汉,这一百零八好汉受到了百姓的拥戴,势如破竹,给统治阶级带来了严重威胁。《水浒传》就是在这一事件的基础上,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作者借宋江等好汉之口,唱响了一曲“替天行道”的悲歌。尽管这群代表着底层农民反抗意识、“成瓮吃酒,大块吃肉”的梁山英雄,最后未能摆脱被朝廷招安的命运,起义也未能摆脱失败的结局,但好汉们的忠义勇敢、故事的起伏跌宕,都给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山东省基于《水浒传》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充分挖掘当地特有的水浒故里民俗风情、历史沉淀,打造了水泊梁山、东平水浒两大影视城,以精美绝伦的仿宋建筑及多种多样的水浒演义节目,如审武松、宋江迎宾等,将游客带入到千年前梁山好汉快意恩仇、劫富济贫的场景。
 
  《西游记》虽然被放置在神魔世界的背景之下,但玄奘取经的故事却并非虚构:公元629年,玄奘怀揣着探求佛家真义、弘扬佛法的理想,游历上百个国家,跋山涉水前往天竺取经,并最终取得了成功,这一过程整整耗时17年。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玄奘此举可谓“壮举”,其中艰险不言而喻,这给人们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西游记》以夸张、大胆的想象,构筑了一个凡人、神仙、妖魔共存的奇幻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有无所不能、可自由变幻形体的神魔,也有上天入地、翻云覆雨的奇遇,还有仙气缭绕的仙境、远离尘世的佛地、富丽堂皇的天宫……尽管如此,《西游记》的创作也是在当时的社会现实、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字里行间很容易看到不容逾越的封建等级制度的烙印。此外,《西游记》也呈现了处于鼎盛时期的唐朝的开放自信和雍容气度。目前,西游文化嘉年华、淮安西游记博物馆运用多媒体互动等新型技术及展示手法,以4D影院、神游幻境、西游地图、奇人奇书等八大模块来呈现宝贵的西游文化,被认为是西游文化的集大成者,已成为对西游文化展示最完整、最全面的主题馆。其中兼具文化性、大众性、 娱乐性的玄奘取经故事仿真沙盘,是该博物馆中最引人入胜的景点,占地达两百平米以上,设有45个根据史料和《西游记》文本考据得出的故事点,可以音频、图文、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向游客展示玄奘西游的故事情景。形成了一种现代科技与文学经典相得益彰的文化产业园模式。
 
  素有我国历史演义小说鼻祖美誉的《三国演义》,以东汉末到西晋初为时代背景,是我国首部章回体历史小说。正如《三国志演义序》所言,《三国演义》的“演义”是根据历史展开的,所以书中不乏真实的历史影像,而且在事件、地名、人名等方面,《三国演 义》和史书《三国志》并无太大区别。在《丙辰札记》中,清代学者章学诚以“七分事实,三分虚构”来评价《三国演义》,这一观点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该书共设置了汉、魏、蜀、吴、晋五条线,围绕五国的兴衰存亡展开叙事,在五条线的交错、融合中,徐徐展开一副恢弘壮阔、记载着近百年历史时光的画卷。纵观整个世界的文学史,鲜有 像《三国演义》那样大篇幅描写战争的著作,而且值得一提的是,书中规模大、次数多、时间长的战争,大多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而非完全是作者的凭空想象。与《三国演义》有关的文化产业园,以博物院、影视基地 为主要形式,其中以许昌三国园博园、无锡影视基地最为典型,前者以关羽文化为侧重点对三国文化进行开发,通过面塑技艺还原书中的人物形象,并建造碑林展示三国文化的精髓;后者以电视剧《三国演义》的剧情设计为依据,完成了数十处大型景点如点将台、七星坛、甘露寺、吴王宫等的建设。这些拥有鲜明汉代风格和影视文化气息的经典,既是景区文化底蕴的重要表现形式,又是民族传统文化最具说服力的载体。
 
  尽管《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并未在作品中明确透露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但读者可以从作品的细节、语言等的描写中,窥见封建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的情况。《红楼梦》的叙事围绕荣国府的生活展开,分明暗两条线同时进行,在记录大观园日常琐事及宝黛钗三人的爱情悲剧的同时,展现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自盛而衰的过程。曹雪芹用一支入木三分的笔,对封建社会的落后之处,如奴隶制度、婚姻制度、科举制度等进行了批判,无情地揭露了社会的黑暗面,预示了封建统治阶层必将没落甚至灭亡的结局。曹雪芹出生在一个有权有势的封建贵族家庭,有着锦衣玉食的少年时光,但随着家族的没落,他沦落到“举家食粥”的境地。生活环境的巨变,使曹雪芹的精神世界也 发生了颠覆,他深深地感受到了世事的无常和人情的冷暖,并呕心沥血创作了千古奇书《红楼梦》。前文提及的南京红楼艺苑、北京大观园等都是基于《红楼梦》开发的文化产业园项目,其表现出的较高的艺术水准,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红楼梦》作品的滋养。 事实证明,对经典文学作品进行有效挖掘,对于优化文化产业园建设是大有裨益的。
 
  在运用文学经典的历史内容时,文化产业园应将时代背景作为关注重点,切忌枉顾历史真相,一味追求吸引眼球,进而带来经济效益。应尽可能按照作品的描写和史实,对服饰、建筑等进行合理呈现。比如说,西门庆和武松在历史上是不共戴天的仇人,但为了抢占更多资源,以发展文化旅游事业、创造经济利益,有些地方竟先后投资建造二者的故乡,甚至将负面人物西门庆贴上了“历史名人”的标签,这种无视作品、扭曲历史、挑战道德的做法,极易引起人们的抵触情绪,从长远来看,必然会给文化产业园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在建设传统文学经典文化产业园时,应有机结合受众的情感诉求与作品的审美内涵,真实地再现文学经典塑造的人物形象,从而有效夯实文化产业园的发展基础。
 
  作为一种新型文化产业园,文学经典文化产业园问世尚不足三十年,仍处于摸索中建设的阶段。文学经典是非功利性的,文化产业园却具有明显的功利性,正因如此,二者的结合过程很难排除一些不和谐的状况,可能会互相排斥,也可能会互相损害,更有甚者会陷入文学经典美感丧失或文化产业园无法正常运作,难以实现预期社会、经济效益的困境。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经历过磨合期的阵痛后,传统文学经典文化产业园终将找 到适合的发展路径,我们应该做的,是以宽容、开放的态度,给予这一新兴事物充分的自我调整、自我发展的空间,帮助、引导其完成良性循环发展机制的建设。
 
  [基金项目]该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历代古文选本整理及研究(17ZDA247)”; 广东医科大学2017年度博士学位教师及人才引进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魏晋言意之辨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张海城。聚焦文学创作在文化产业方面的转化[J].语文建设,2019(01):81.
  [2]赖敏,方杰。网络文学影视改编的文化产业影响研究[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03):78-87.
  [3]卢有泉。新媒体时代:文学如何链接文化产业[N].中国教育报,2018-02-05(004)。
  [4]丁帆。如何看待文化产业与当代文学创作的关系[N].中华读书报,2016-12-21(006)。
  [5]王坤。审美福利与文化产业时代的文学建构[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 版 ),2015(04):66-67.

标签: 文化产业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