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3-31 11:31来源:中国文化报编辑:文化产业导刊
本报记者 刘妮丽
位于隆回县的虎形山花瑶景区 隆回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供图
歌曲作为一种媒介,能够有效地传递城市形象和特色,为旅游目的地提供直接、生动的宣传。然而,获得流量之后,如何将传播势能转化为发展动能,是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音乐与旅游产生化学反应
歌曲凭借其独特的意境与感染力,成为激发人们探索远方的精神催化剂。
“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这首歌我初中就会唱了,每当《康定情歌》的旋律响起,都会激起我去康定的渴望。2024年我和爱人结婚20周年,我们决定去康定看看。”游客于先生说,“在《康定情歌》的发源地跑马山,我们感受了康定高原的清新空气和跑马山的雄伟,在木格措看到了高山湖泊,还品尝了酥油茶、青稞酒,购买了藏药,欣赏了藏族歌舞。没想到康定还是茶马古道重镇、锅庄文化发祥地。”
像于先生这样因为一首歌去一个地方的游客不在少数。“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走到玉林路的尽头,坐在小酒馆的门口……”一曲《成都》掀起了成都的旅游热潮;《兰州 兰州》让众多游人去兰州感受“淌不完的黄河水向东流”;《乌兰巴托的夜》引起无数游子对故乡的怀念;周杰伦的《烟花易冷》根据古代洛阳故事创作,这座十三朝古都也因此成为更多旅游者的打卡必选地;《西安人的歌》描绘了西安的鼓楼钟楼、城墙、泡馍等形象,激发了人们对西安这座古都的向往……
通过歌词和旋律,歌曲将城市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元素融入其中,塑造具有辨识度的城市形象,激发人们对该地的好感和向往。
“我的父母是‘50后’,《浏阳河》《南泥湾》《松花江上》《黄河大合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这些歌曲我父母唱了一辈子,退休之后,我就带着他们去这些地方逐个游玩。在莫斯科,父母哼唱着‘夜色多美好,令我心神往,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我感觉我实现了父母这一辈子的愿望。”游客王景林表示。
歌曲能够跨越地域、语言和文化的界限,点燃听众心中的热情。歌曲与旅游融合产生的化学反应,激发了人们深度的情感共鸣。当音乐与目的地文化绑定,便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游客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歌曲拉动文旅消费
歌曲不只让人产生旅游冲动,对旅游消费也有强烈的带动效应。例如,《早安隆回》在全国唱响后,湖南小县城隆回立刻成为网红旅游城市。据隆回县有关部门统计,2022年,隆回县接待游客达5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产值55亿元。2023年国庆假期,全县共接待游客113.96万人次,同比增长99.05%,实现旅游总收入79772万元,同比增长106.55%。
《早安隆回》的创作者袁树雄也一炮而红,他曾签约广州一家唱片公司,后成为隆回县文化馆的一名音乐干事,从事歌曲创作和群文辅导工作。《早安隆回》早期只在隆回当地流行,后来在社交媒体走红,2022年末,它又被网友配以梅西夺冠的画面在全网传播,并登上2023年央视春晚。
像隆回这样因一首歌带火一座城的案例还有不少。例如,歌手刀郎通过自身名气带火了家乡四川资中。资中借“刀郎热”推出打卡路线,推荐文旅资源和特色美食。《漠河舞厅》以一个名叫张德全的老人与妻子的爱情故事为创作背景,歌曲走红后,相关话题标签“漠河舞厅”下的视频播放量突破33亿,旅游网站内有关漠河旅游攻略的搜索热度持续上涨,漠河这座城市也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
六星街里还传来巴扬琴声吗?阿力克桑德拉的面包房列巴出炉了吗?南苑卤香是舌尖上的故事啊……2024年,现象级歌曲《苹果香》让新疆伊宁这座小城红遍全国,不少游客因《苹果香》来到伊宁,游客张力就是其中之一。“我们踏入六星街,来到狼戈庭院,闻到了列巴的香味,听到了巴扬琴声,品尝了南苑卤香,看到了湖蓝色的院墙,歌词中的每一处场景我们几乎都打卡了,真的好激动。”
2024年国庆假期,大量游客慕名前来伊宁,他们在六星街自发合唱《苹果香》,众人合唱的场面十分震撼。借着《苹果香》的爆红,当地文旅部门策划了《苹果香》相关旅游线路,伊宁也从区域性旅游城市跃升为全国性旅游城市。
音乐赋能文旅带来的启示
一首歌让不知名的小城市快速“出圈”,引发广泛思考,如何以歌为媒助推城市旅游,边远小城怎样创作自己的市(县)歌?
多彩贵州文化旅游研究院院长陈俊表示:“城市文化融入歌曲,歌曲将城市文化旋律化,传唱带来的共情传播成为旅游目的地的重要传播方式。”比如,《彩云之南》《我想去桂林》《神奇的九寨》直接推动了云南、桂林和九寨沟等地的旅游宣传。
歌曲以音乐的方式推广旅游资源、激发旅游兴趣。“在打造目的地品牌形象时,要精心挑选具有情感共鸣力的音乐作品,让游客通过歌曲在心理上与目的地建立情感连接。歌曲传播所带来的关注度和热度不仅提升了地方旅游业的知名度,还能促进文化传播。歌曲的传播,让旅游目的地的风土人情、自然风光和文化魅力得以展现。”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歌曲所带来的流量和关注只是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的第一步。如何将这种关注转化为对目的地的深入了解和实际到访,如何将传播势能转化为发展动能,是旅游目的地进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东方华夏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理事长杨奕黎表示,这就要求目的地在歌曲推广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旅游产品体系,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比如,《早安隆回》走红后,当地政府注册了“早安隆回”公共品牌,结合“三辣四宝”等农产品和滩头木版年画等国家级非遗,将文旅深度融合作为带动群众增收的渠道,助力乡村振兴。
杨奕黎建议,歌曲的创作和推广要与目的地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既要反映目的地的特色和魅力,又要符合游客的审美和需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歌曲与旅游目的地的双赢,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