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15 12:20来源:人民日报编辑:文化产业导刊
新大众文艺的兴起有两个前提,一是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二是全民教育水平、文化水平,包括文学艺术修养普遍提高。由此,普通人可以更广泛地参与到各种文艺创作与活动之中,人民大众真正成为文艺的主角,而不只是欣赏者。
新大众文艺与专业文艺的关系也耐人寻味。以秦腔为例,陕西有历史悠久的秦腔非遗保护单位西安易俗社,但在今年春节,随着甘肃安万秦腔艺术剧院这个民间剧团线上线下演出的火爆,易俗社也“坐不住”了,加大了基层演出的力度。专业文艺借助新大众文艺获得新的生命与活力,新大众文艺也借助专业文艺登上大雅之堂,获得广泛认可,二者相互促进、相互激发,更好推动文艺事业的发展。
历史地看,中国共产党一直领导、推动文艺大众化运动。但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大众化的路径和成果也不同。今天,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文化生产力得到空前解放,新媒介带来无比丰富的表现手段和数不尽的发表平台,这就使新大众文艺呈现出新特点、新水平。新传媒时代的新大众文艺,既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生动诠释,也是新时代文化创造力的一个重要表征。
期待文艺界继续对新大众文艺展开理论研究和历史梳理,对代表性创作者进行个案研究,也对网络平台创作生产机制流程进行系统剖析,进而探索适应新大众文艺发展的评价标准和体系。
(作者为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会长)
《 人民日报 》( 2025年04月15日 20 版)
下一篇:加强对新大众文艺的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