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化产业导刊!

从出租场地走向艺术创新,剧场经营正在“向上溯源”

时间:2025-04-21 09:30来源:青岛日报编辑:文化产业导刊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米荆玉

  2009年,导演李伯男第一部话剧作品《有多少爱可以胡来》在青岛舜谊实验剧场上演,打开了青岛小剧场演艺的大门;2025年4月,李伯男导演工作室与福建人民艺术剧院合作的话剧《过海》在李沧剧院上演两场,将厚重的家国情怀展现给岛城观众。

  此次青岛站是《过海》2025年巡演的首站,接下来将陆续前往胶州、北京、南阳、上海、苏州等7站巡演。“全国青年戏剧人才研修班”恰是在青岛举行,部分戏剧人专场观摩了该剧。“在青岛这座海滨城市感受《过海》里浓郁的福建海洋文化,观众有着强烈的艺术碰撞感。”有观剧的戏剧人如此表示。

  从今年一季度的运行情况看,青岛剧院经济呈现出持续上行的态势。除青岛大剧院的高端演出项目纷纷落槌定档外,中小型剧院同样是有声有色:城阳开心麻花大剧院剧目一台接着一台,异彩纷呈;李沧剧院喜剧季推出曹云金、良言、唐香玉、黑灯等人气项目,票房火爆;西海岸新区凤凰之声大剧院多元探索,刚刚官宣陈明演唱会;永安大戏院的京剧演出则奠定了剧院在戏迷心目中的地位。

  从2009年的小剧场勃兴到今年的中小型剧院火爆,观众们见证了一场剧场的“焕新术”,也对露天剧场、沉浸剧场、黑匣子剧场等的“2025年之变”充满期待。

  巡演首站,青岛相约

  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过海》以20世纪50年代为背景,讲述船老大吴天桂与青年林阿伟两个家庭跨越30年的命运纠葛,两次“过海”事件展现出大历史背景下的悲欢离合。剧情中留有鲜明的时代印记,提炼出“两岸血脉相连、民间交流不可阻”的愿景。该剧舞美设计融入福建民俗元素,如湄洲妈祖庙、十番音乐、惠安女服饰等,配合多媒体投影营造出沉浸式视觉体验,风高浪急的过海场面尤为炫目。

  “《过海》历经五年打磨。”饰演吴天桂的主演梁笑介绍,“这部戏荣获福建百花文艺奖一等奖,是一个非常强的剧目。我们希望它走得远一些,经过全国剧院的历练,提升作品品质,听取各方面的反馈。”

  从2009年的《有多少爱可以胡来》到今年这部《过海》,李伯男将导演生涯两部重要的作品放到了青岛。“《有多少爱可以胡来》之后,我的几部作品《剩女郎》《嫁给经济适用男》《隐婚男女》等都被移植到青岛演出,所以,我和青岛、青岛观众的缘分非常深厚。这次《过海》演出将这座有着海洋文化的重要城市选为首站,我特别高兴。”李伯男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刚刚完成第100部戏剧作品《哈达铺的灯光》,是为甘肃省话剧院创作的。这部戏讲述的是红军长征到哈达铺发生的一段生死抉择的故事。我希望通过红色革命历史题材、都市情感题材、历史文化题材等作品拓宽自己的创作道路。”

  导演李伯男的《过海》在李沧剧院开启巡演,这是剧院持续“焕新”的案例之一。从2009年至今,青岛的剧场格局发生了重要变化。在小型实验剧场模式周期过后,岛城剧场开始探索出各自的发展模式:李沧剧院、永安剧院尝试特色演出项目,“喜剧演出季”、每月精品京剧有声有色;以龙马社为代表的小剧场探索原创剧目,庭院荒诞喜剧《月亮,月亮》等大受好评;凤凰之声大剧院承接从歌手演唱会到音乐剧等多样的演出内容;城阳开心麻花大剧院则将开心麻花旗下众多经典剧目、沉浸剧、单口喜剧引入青岛,展开了城市内巡演……

  此次,以《过海》为节点,李沧剧院向严肃话剧演出迈进了一大步,在剧场经营的探索与实践中,也将是一次具有纪念意义的时刻。

  剧院焕新,向上“社交”

  位于成熟城区的剧院如何发展、如何与高端剧院形成区别?多年来,业内不断地深入探讨与实践。今年,李沧剧院在新主理人的带领下出现了人气爆棚的景况,引来众人瞩目。有统计显示,从2月22日曹云金的相声专场开始,李沧剧院接连推出脱口秀、相声等17场演出,吸引超过两万余观众,让剧场成为岛城市民的“欢乐聚集地”。

  “良言、唐香玉、黑灯的单口喜剧季场场爆满,一票难求!缘何这里会成为喜剧演出的热门之选?”一位业内人士道出了这些因素,“成熟城区的剧场交通便利,居住氛围浓厚,李沧剧院背靠年轻人集中的社区,场地大小适中,票价亲民。”

  近两年,面对高端剧院和专业音乐厅的竞争,青岛的中型剧院纷纷瞄准“笑声经济”。其中,青岛市人民会堂、凤凰之声大剧院分别推出呼兰脱口秀、邱瑞脱口秀……各家剧院通过引入单口喜剧、相声等大众化演出,利用地理优势和实惠价格尝试着不同的演出品类,在市场的“摸爬滚打”中逐步明晰各自的定位。“其实,中等剧场特别适合喜剧表演,既能满足演员与观众互动的需求,又能聚集足够观众保证收益。”这位业内人士指出,目前部分剧院和多个喜剧团队保持紧密合作,形成了稳定的演出资源。

  《过海》上演期间,观摩该剧的部分戏剧人对李沧剧院“抓”住这一剧作给予肯定。“李沧剧院位于老城区,可以拓展思维,以剧场为一个基点,不妨结合老城区的文化板块向艺术区的方向规划。而就剧院方面而言,要敢于向上‘社交’,加入全国院线联盟,整合各地的演出资源,打造具有青岛特色的演出季。”有戏剧人士表示,结合地域定位制定发展规划,这是中小型剧院的市场选择路径。

  如今,凤凰之声大剧院的室内演唱会、永安大戏院的京剧演出也已成为品牌。对此,这位专家表示:“剧场要有定位意识。对标北京天桥剧场,就把音乐剧做好;对标德云社,就做相声曲艺市场……目前,剧院经济火爆,应该着重引入具有强引流效应的剧目。比如,青岛八大关片区曾经做过实景庭园剧。随着天气转暖,这些艺术空间应该推陈出新,继续为观众打造精品好戏。”

  频次升级,体验升级

  今年2月,青岛城阳开心麻花大剧院迎来开业两周年。以国风奇谈大戏《开心聊斋·三生PLUS》打头,剧院推出“笑聚城阳,喜乐双年”——周年庆演出季,包括国漫真人舞台剧《狐妖小红娘》、创新剧《整个喜剧》、儿童剧《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等剧目将陆续跟观众见面。两年来,开心麻花的剧院外演出红红火火,沉浸剧《偷心晚宴》走进各个剧场空间。

  “我们统称剧院以外的艺术空间演出为巡演演出。2015年,我们开始在青岛启用巡演模式,跟剧场院线模式并行。”开心麻花山东区负责人刘力维介绍,“我们有60多部原创剧,可以覆盖全年龄段人群。市民既能走进城阳大剧院看戏,也可以在家附近的剧院看到我们的演出。”

  数据显示,看剧成为上海、北京等城市年轻群体的重要消费,忠实观众甚至能达到每年观剧过百的频次,集齐各种卡司、各种风格的剧目。“培养高频次观众是剧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刘力维表示,“以上海、北京为例,这两年的音乐剧、话剧、悬疑独角戏,还有环境式戏剧等各种品类发展得非常好,培养出不少多频次甚至高频次观演的观众。我们第一步是让观演成为大家的日常消费,下一步再和大家一起将场景做到极致。”剧院消费的升级也带动了片区活力,跟城市生活结合更加紧密。“我们想在走出剧院后,和各个能做表演的空间结合,打造新的消费场景。这些场景可能在传统历史街区、潮流街区或者文商旅街区,这也是顺应当下的消费特点。”刘力维说。

  剧场的另一重功能在于推出原创剧目。开心麻花的喜剧、青岛音乐厅的打击乐音乐会都是“经典款”。有专家介绍,剧院发展到成熟阶段,将持续推出具有艺术代表性的作品,像是今年上海大剧院与指挥家许忠以及海内外艺术家合作,推出瓦格纳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轰动文化界。

  未来,剧院经济将越来越精细化。可以说,李沧剧院的尝试弥补了地域剧场演出的空缺。而随着剧场经济发展,原创剧目也将成为下一阶段的重点。正如国家大剧院首任院长陈平所说:做剧场的三要素就是定位、创新和差异化。当剧场从出租场地走向艺术创新,也意味着产业链“向上溯源”做到了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