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7-13 14:06来源:人民日报编辑:文化产业导刊
借助跨时空的表达,观众深切地感到,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映照的也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守初心、坚定信仰的使命担当,其历史厚度、思想深度和人文情怀在此得以彰显
近期,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节目在各个电视台热播,借助不同题材、不同视角、不同表达,全方位再现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其中,浙江卫视特别节目《精神的力量》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切入点,回顾建党百年奋进之路,主题化提炼电视剧经典情节,结合实地拍摄、现场解读,以“历史现场、经典影像、年轻语态、融合表达”吸引观众,产生了热烈反响。
《精神的力量》从历年电视剧作品中精心挑选50部作为素材,既包含《长征》《伟大的转折》等观众熟悉喜爱的经典,也有《觉醒年代》《山海情》《在一起》等深受年轻人关注的新作。节目每两集阐释一种精神,对经典剧情进行提炼、精编、重组,深入浅出地呈现伟大精神的发展脉络、生成逻辑和时代价值,生动展现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以传承红色基因,汲取继续前进的精神力量。
无论井冈山斗争的艰苦卓绝、遵义会议的伟大转折、西柏坡的高瞻远瞩,还是“两弹一星”的舍己为国,抗洪、抗震、抗疫的众志成城,无不包含着一代代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和坚韧意志,这些精神超越时代,直指人心,成为可供全社会汲取的思想营养。回望百年时光里的红色坐标,赓续奋斗历程中的红色精神,《精神的力量》让红色历史升华为“理智的启迪”,成为人们明理、增信、崇德、力行的精神动力。
如何将故事中的事件有序关联,将耳熟能详的故事讲出新意,这既离不开对传播规律的尊重,也是对创作人员叙事能力的考验。
《精神的力量》精心选择与主题内容相关的讲述人,比如,在“遵义会议精神”一集中,导演选择在《觉醒年代》等电视剧中扮演毛泽东的演员侯京健,当他的脚步声在遵义会议的木楼中响起,自然让人联想到他曾经扮演的人物。节目中,讲述人在现场扮演年轻时代的毛泽东,走上娄山关,吟诵《忆秦娥·娄山关》,生动还原历史场景和鲜活细节。随着“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诗句,观众也不由得心潮澎湃。借助戏剧效果形成感染力,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在具有代入感的现场演绎中得以重现。再如,在“西柏坡精神”一集中,周恩来的扮演者刘劲从历史深处“走”到观众面前,生动讲述中共中央在西柏坡的峥嵘岁月,用鲜活的史实解释了中国共产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缘由,充满感染力和说服力。
《精神的力量》借助真实和虚拟的结合、寻访和资料的互证、历史和现实的交集,阐发真意和真情。比如,在“红岩精神”一集中,让身为重庆人的青年演员作为讲述人,与革命先辈进行跨时空交流。再如,“抗美援朝精神”一集中,身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后代的青年演员在抗美援朝纪念馆,讲述祖辈亲自指挥参与的一场场战斗。“两弹一星精神”一集中,让年轻寻访人来到原子弹爆炸试验场,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聆听半个世纪前先辈们在这里起爆的“东方巨响”……借助跨时空的表达,观众深切地感到,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映照的也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守初心、坚定信仰的使命担当,其历史厚度、思想深度和人文情怀在此得以彰显。
创新是电视节目制作的题中应有之义。《精神的力量》采取“电视剧汇编+嘉宾讲述+采访解读+外景拓展”等多元搭配的呈现方式,既有宏阔深入的背景阐释,也有实地探寻的访问式叙事;演播现场的“观景式”讲述,多维度的叙事方式提供了一个个包容性强、信息量大的场域,打开了更大想象空间,为节目注入可视化的鲜活元素。
除此之外,节目运用现代呈现手段,在戏剧美学、纪实美学上同步发力。节目采用个人化的叙述视角和个性化的语言,透过小镜头呈现大背景,在信息传播上见微知著。在镜头剪辑上,通过不同景别和关键镜头的定格,建立场景空间和人物关系,辅以音乐、动画等技术手段的运用,构筑了新的影像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