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7-21 14:55来源:人民日报编辑:文化产业导刊
图为江西赣州风光。
影像中国
“红色”,对赣南来说,不仅是一种底色,更代表着一种精神。
位于江西省南部的赣州,俗称赣南。赣南是原中央苏区的主体和核心区域。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从此铸就了光芒万丈的苏区精神。
穿越血与火的历史烟云,赣南人民传承红色基因,奋力拼搏,在新时代又打赢了脱贫攻坚战。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赣南前行的每一步,都延续着先辈们的革命理想,激荡着这片土地上人们奋斗的豪情,汇聚起磅礴的力量,引领赣南在新的长征路上重整行装再出发。
一
在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里,保存着一份1934年5月30日出版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该报第三版,刊登了一则八兄弟争当红军的新闻。
这就是在赣南家喻户晓、流传至今的“八子参军”的故事。瑞金七堡乡农民杨荣显有八个儿子。听说红军要扩大队伍,杨荣显的大儿子、二儿子立即报了名。不幸的是,不到三个月,兄弟俩都光荣牺牲。
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苏区进行第四次“围剿”。前方战事吃紧,杨荣显将剩下的六个儿子全部带到了招兵处,三个儿子留了下来,另外三个因年龄小,只能带回家。在激烈的战斗中,这三个儿子先后不幸牺牲。
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前方兵源短缺,杨荣显说服家人,把剩下的三个儿子又全部送到招兵处。部队不收,请老人务必至少留下一个,但他坚决不同意。不久,老六在战役中也牺牲了。
部队首长听说老人八个儿子参军,六个牺牲,立即指示马上把老七、老八送回家。可老人说什么也不答应。战士们几番周折,在宁都黄陂战场上,找到了老七、老八,让两人回去。可兄弟俩说,等打完这一仗,就回去。战斗胜利了,但是两人却再也没能回来。
后来,乡亲们在家乡堆起了八座空坟,用来纪念牺牲的这八位烈士。
在赣南,这样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还有很多。当年只有二百四十万人口的赣南,参加红军的就达三十三万一千人,直接支前参战的有六十万人,留下十万八千二百名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
在瑞金,还流传着万田乡麻地村村民钟国海救红军战士的故事。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后,国民党反动派疯狂反攻倒算,红色苏区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
这年年底,县保安团团长钟运标带着几个乡丁,在钟国海家的后山上,抓了两个外乡小伙子,正准备捆绑着送到区公所去领赏。
钟国海仔细一看,这捆的不是红军战士吗?前不久还帮他家挑水、劈柴呢。怎么办?突然,钟国海有了主意。
钟国海把家里准备过年时吃的米酒、点心全搬出来,还把钟运标请到了里屋,塞上几块银元给他,说:“看在本家人的份上,把这两个人留在我家吧!”
钟运标眼一瞪:“按辈分,我该叫你叔,可这两个人是‘赤匪’,必须带走!”
知道钟运标喜财,钟国海说:“我家儿子都小,家里正好缺劳力。你和手下兄弟把这些银元拿去,我想法再凑上一百块银元给你,就算我买下他们做干儿子,帮我干活如何?”
一百块银元可不是一个小数目。钟运标听了,想了想,答应了,但要求今晚就把钱筹好。
钟国海随即叮嘱妻子,叫她多弄些好菜好酒,招待好钟运标他们,自己则赶快筹钱去了。
两个多时辰过去,钟国海把自己家的几亩田卖了,把老父亲的两块山地典了,还向左邻右舍借了几笔债……总算凑齐了一百块银元。
为掩人耳目,按照当地风俗,钟国海夫妇举行了一个“收子”仪式。请酒足饭饱的钟运标和乡丁做见证人,双方和见证人都在契约上签名画押。夫妇俩倾家荡产,收了两个儿子,实则救下了两名红军战士。
赣南百姓就是这样义无反顾地支援革命。
山水相依,血肉相连;硝烟已逝,精神永存。
二
大山深处的革命遗址、农家院落的红色标语、纪念馆里的珍贵文物……这些赣南大地上的红色印记,历经岁月洗礼而愈见光辉,滋养着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
当年,为掩护战友转移,兴国籍烈士江善忠只身将敌人引上悬崖,自己纵身跳崖牺牲。作为烈士后代,江善忠的孙子江国荣在爷爷革命精神的激励下,这些年来奔波于田间地头,跑运输、搞养殖,和乡亲们一起脱贫致富。江善忠的后辈们,跟党走的信念从未动摇。
在赣县区革命烈士纪念馆里,悬挂着两对夫妻的黑白照片。他们是汪群、贺复丹夫妇,曾延生、蒋竞英夫妇。1928年,这两对夫妻一起组织领导了大埠农民暴动,同年不幸被捕,英勇就义。
“为了革命事业,这些夫妻都献出了宝贵生命。当前的这场脱贫攻坚战,我们夫妻俩当然不能缺席。”前几年,在纪念馆学习烈士事迹后,赣县区干部何仲和妻子谢芸双双向组织请战,报名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是不是留一个人在家?毕竟还有老人要照顾。”有同事相劝。
“决战时刻,党员干部就得带头冲锋,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夫妻俩的态度都很坚决。很快,何仲来到湖江镇尧口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谢芸则到梅林镇双龙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如今,整村脱贫的双龙村和尧口村在乡村振兴路上快速奔跑。女儿何妤还专门来到爸爸妈妈驻村的地方调研,写下八千字的扶贫调研报告。何妤写道:“以前对我来说,脱贫攻坚只是简单四个字。现在我明白了,脱贫攻坚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赣南人民有力量担得起,有信心完成好。”
——山洪暴发,为搜寻落水失踪学生,他带领队员驾驶冲锋舟下水搜寻,在冲锋舟熄火即将倾覆时,他用力将身边一名队员推出冲锋舟,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献出了年仅四十一岁的生命。他是革命烈士、全南县人武部原副部长宋旌。
——临终前,他将二十年来带病编撰的六百万字找矿文稿、几百张找矿图无偿捐献给国家。卧病在床的他用颤抖的双手写下遗书:“这可能是我为地矿事业奉献的最后力量。”他是红军后代、赣南地质调查大队原高级工程师杨衍忠。
——还有两年多就退休,他却逆行而上,连续十几天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因劳累过度突发心梗,将生命定格在抗疫战场。他是大余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副科长蒋金波。
…………
革命战争年代,为了理想而奋不顾身、赴汤蹈火;和平建设时期,在岗位上奋勇拼搏、无私奉献,满腔热血的赣南儿女,书写了一桩桩感天动地的奋斗故事。
革命基因,代代相传;红色赣南,奋斗不息。
三
1934年秋,八万六千余名中央红军将士渡过于都河,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
八十多年后的今天,近千万赣南儿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接续奋斗,不断书写新的辉煌。
在信丰县新田镇坪地山村,一位皮肤略黑、相貌憨厚的中年汉子尤其忙碌,村民建造的蔬菜大棚、开办的农家乐都能看见他的身影,或是与大家探讨种植技术,或是帮忙招待客人。他就是村党支部书记陈秋生。村民都说,村里有今天,离不开陈书记。
陈秋生年轻时做过木材加工、经济林营造等生意,赚了不少钱。每次回老家,看到汽车陷进烂泥坑的情景,他的心就隐隐作痛。2012年初,他放弃蒸蒸日上的生意,回村当上了村干部。上任时,他很激动:“我们的祖辈抛头颅、洒热血,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今天,我也要立下誓言,要让乡亲们富起来!”
十年耕耘,奉献担当。为了给村里修路,陈秋生带头捐款、多方寻找支持;为了整治村容村貌,他带领村委会义务出工出力;为了改变村集体经济薄弱的面貌,他提出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规划……
如今,坪地山村成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江西样板十大美丽乡村”,还成立了旅游公司,村民入股分红,小山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生态村。
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七十二岁的红军烈士后代孙观发,把家里闲置的四间屋子改成民宿,和兄弟合伙经营起“饮水思源”餐馆和超市,自家种的绿色蔬菜和养殖的土鸡土鸭成为热销货。目前,潭头村年游客量已突破二十多万人次,实现经济附加值三百多万元。
“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在南康区,家具产业“无中生有”,形成链条完整、分工细致的产业集群,年产值突破两千亿元;在赣县区,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挂牌运行, 吸引了近百名高新技术人才;赣州国际陆港中欧(亚)班列开行量,进入全国内陆港“第一方阵”,年铁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十八万标箱……
闯出来!干出来!辉煌的历史不仅给赣南留下了艰苦奋斗、争创一流的革命本色,也激励赣南人民开拓进取,奋力谱写新篇章!
上一篇:“定县汉简”修复保护工程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