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化产业导刊!

青岛:多元场景解锁研学游新玩法

时间:2025-08-15 10:49来源:青岛早报编辑:文化产业导刊

  随着暑期文旅消费大幕拉开,全国各地的学子们,背着行囊涌入青岛,“研学热”成为青岛暑期消费市场中最具活力的亮点。据了解,青岛研学旅游基地超200家、6家基地入选品质提升试点单位,年接待研学游客超400万人次。

  “寓教于游”暑期研学市场升温

  在青岛海信探索中心,一场名为《非常夏天》的科学秀正在上演。为迎接暑期研学高峰,该中心对科普剧场进行了全面升级,新推出的科学秀巧妙融合基础物理、化学知识于互动实验中,为青少年营造了一个既避暑纳凉又启迪智慧的梦幻空间。

  “今年我们重点打造了AI主题科学秀,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营造全景沉浸式体验。”海信探索中心总经理林其芬绍道:“整个场馆整合了家电历史、科学奥秘与自然探索三大主题,是一个综合性的知识探索殿堂。”数据显示,自运营以来,该中心累计接待游客已超过170万人次,其创新研发的研学课程体系已成为吸引游客的新亮点。从“旅”到“研”,由“游”至“学”,海信探索中心对新场景、新体验的探索,是青岛研学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青岛啤酒博物馆里,参加研学活动的学生们通过文字、实物、图片以及全息影像等多种展示方式,了解了青岛啤酒从建厂至今的发展脉络,感受着百年发展的点滴。学生们还在博物馆亲眼目睹了原材料的选择、酿造的步骤以及精湛的工艺,让学生们仿佛身临其境,亲历了啤酒的诞生。博物馆通过互动体验,让孩子们亲手制作啤酒花手工皂和酵母菌培养皿,孩子们走进“醉酒小屋”,体验醉酒的感觉,进一步加深了对啤酒文化的理解和感受。来自北京的家长张女士告诉记者:“孩子从书本上读到过青岛啤酒的历史,这次亲眼看到百年发酵池、亲手测量原麦汁浓度,这对孩子的触动非常大。”

  崂山区银川东路的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中心里,学生们正在非遗讲师的指导下,亲手制作漆扇、香囊、金箔画、艾草锤等手工艺品,这座1600平方米的体验中心自5月30日开放以来,已成为传统文化研学热门地,日均接待学生超300人次。在馆内,参加研学的学生还能通过AR互动、VR全景非遗体验,沉浸式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市北区辽宁路的贝林自然博物馆,孩子们在研学课堂制作蝴蝶标本;在即墨古城,研学团队跟着非遗项目传承人学习即墨花边编织;台柳路社区的青少年则走进海关博物馆,通过百年报关厅复原场景,触摸青岛开埠史。“当看到1922年收回青岛主权的海关文件原件,孩子们自发地鼓起掌来。”一位学生家长告诉记者,孩子们的这种文化认同感是课堂难以培育的。

  海洋运动与知识探索跨界融合

  近年来,以打造“海洋研学旅游首选目的地”为目标,青岛将研学旅游作为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新业态和促进文旅消费的重要着力点。

  在青岛,海洋研学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青岛海底世界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馆内丰富的海洋生物馆藏使其成为开展海洋研学活动的理想之地。今夏,海底世界推出“日夜游海底,精彩各不同”主题活动,为研学团队提供了昼夜双场景的深度体验。

  同样以海洋研学为主题的中国海洋大学开发了一系列覆盖从小学到高中不同年龄段的专业海洋研学课程。在大学的实验室里,学生们不仅能近距离观察珍贵的海洋生物标本,还能动手操作先进的水下机器人模型,在理论与实践的碰撞中深入了解海洋科学知识,点燃探索深蓝的科研梦想。

  面对暑期市场海洋主题研学产品的旺盛需求,青岛加速了海洋研学新场景、新模式的创新步伐。其中,“海洋+运动”的跨界融合主题尤为亮眼。依托浮山湾、流清湾等优质研学主体,各大场馆、俱乐部以“海洋运动”为核心理念,将海洋知识科普与亲水运动体验深度融合,为参加研学的孩子们打造了沉浸式的新体验。

  奥帆博物馆依托青岛“帆船之都”的独特优势,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帆船主题研学课程,夏日的浮山湾畔,时常可见小学员们在专业教练指导下,升起风帆,驾驶OP级帆船驶向蔚蓝,在搏击风浪中学习航海原理、气象知识,感受海洋运动的独特魅力。

  流清湾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吸引了全国各地青少年参加冲浪研学夏令营。“今年夏天,‘奔跑吧·少年’儿童青少年冲浪健身活动开营,吸引了来自北京、上海、江苏等地的数十名孩子。”山海行者·崂山冲浪俱乐部负责人王天祥说。

  相关链接

  公益研学让孩子“精彩一夏”

  8月9日至10日,心的光明公益联合青岛晓阳春茶,携手沂水手牵手志愿团队,带领沂水18名孤困儿童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研学实践活动。

  两日研学游 行程亮点多

  8月9日早晨,来自沂水诸葛镇的18名孤困儿童在沂水手牵手志愿团队志愿者老师们的陪伴下,历经3小时车程,抵达青岛晓阳春茶博物馆,一场充满仪式感的研学启动仪式在此拉开序幕。

  在晓阳春茶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孩子们参观了茶文化展厅,亲手触摸嫩绿的茶芽,体会自己动手制茶的乐趣。“原来茶叶要经过这么多步骤才能变成我们喝到的样子!”一名孩子在观看炒茶师傅翻炒茶叶时,忍不住发出惊叹。大一点的孩子还亲手尝试了炒茶与泡茶,指尖的温度与茶香的交融,让传统文化在实践中生根。

  下午,孩子们前往青岛雕塑园与城市展览馆,在艺术与科技的碰撞中感受城市发展的脉搏;傍晚时分,在石老人海水浴场的沙滩上,孩子们追逐浪花、捡拾贝壳,还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开展“环保捡垃圾”活动,用行动践行“守护蓝色家园”的理念。夜幕降临,孩子们来到奥帆中心,观看了如梦幻画卷般的灯光秀。

  第二天一早,孩子们来到海军博物馆。在讲解员的生动讲述中,一艘艘退役军舰、一件件历史文物仿佛在诉说着中国海军的壮阔征程。“我长大了想当海军,保卫祖国的海疆!”一名男孩坚定地说,眼中燃起的爱国情怀让在场老师动容。从海军博物馆出来,孩子们走进小青岛、琴屿路与鲁迅公园,红瓦绿树间感受百年建筑的韵味;午后,孩子们来到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与辅导员老师交流互动,“知识改变命运”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中播撒。

  开阔新视野 孩子收获丰

  两天的旅程虽短,却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看世界、爱祖国、向未来”的种子,返程前,志愿者为每个孩子和老师准备了伴手礼,这些带着海风与茶香的礼物,会成为照亮他们追梦路的点点星光。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对于身处困境的孩子们来说,一次走出熟悉环境、接触优质资源的机会,足以点燃他们对未来的希望之火,甚至改变他们的人生轨迹。”心的光明公益组织负责人王艺嘉表示:“我们发起的这次研学项目,就是希望架起一座桥梁,连接起社会爱心人士与孤困儿童,让每个孩子都拥有探索世界、追求梦想的平等权利。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出行,更是一次赋能之旅、一次视野的开拓之旅。”

  据了解,参加本次公益研学活动的孩子,都来自沂水当地困难家庭,心的光明公益组织每年为每个受助孩子提供2000元资助,分春秋两学期直接汇入学生个人账户。本次青岛之行,正是这份关爱的延伸与升华。诸葛镇大峪小学校长徐传仁表示:“今年六一儿童节期间,孩子们收到了心的光明公益捐赠的崭新书包和文具。此次研学,让孩子们亲身感受了青岛的热情,在心中种下回报社会的种子。” 

  青岛早报/观海新闻记者 于倢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