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化产业导刊!

青岛平度:农文旅融合,延伸“共富”产业链

时间:2025-09-28 09:58来源:青岛日报编辑:文化产业导刊

农文旅融合,延伸“共富”产业链

平度市通过做强做优农产品、衔接产供销、融合农文旅,持续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金秋时节的平度,是一幅流动的丰收画卷。

在大泽山镇,葡萄藤下果香四溢,游客的欢笑与农户的忙碌交响;在旧店镇的万亩果园,红彤彤的苹果压弯枝头,智能化的分选线正将优质果品发往全国;白沙河街道的油桃交易市场,车水马龙,一颗颗油桃从这里开启“闯荡”全国市场的旅程……这是平度全域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系统重塑乡村价值的生动缩影。

大泽山葡萄节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图为第39届中国·大泽山葡萄节开幕现场。

作为山东省产粮大县“十二连冠”,平度的底气不仅源于20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92%的综合机械化率,更在于它探索出了一条以全域视角谋划、以特色产业为核、以三产融合为径的乡村振兴之路。通过做强做优农产品、衔接产供销、融合农文旅,平度持续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全域布局,特色产业“多点开花”

农文旅融合,根基在农业,关键在特色。

平度专注于做优做强农业“基本盘”,努力跳出“同质化竞争”的桎梏,以全域思维开展差异化布局,让每个乡镇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金字招牌”,形成“一镇一品”甚至“一村一品”的产业集群。

大泽山的葡萄,是平度特色农业皇冠上璀璨的明珠。拥有2100多年种植历史的大泽山葡萄,如今已发展到3.5万亩、300多个品种,年产值近8亿元。这里不仅是“中国葡萄之乡”,更成为葡萄产业的“研发硅谷”。在智能温室内,物联网传感器24小时监测葡萄的生长状况,数据实时上传云端,实现精准水肥管理。通过品种培优和技术迭代,大泽山成功将葡萄供应期从一季拉长至四季,“四季有葡”成为现实。这种对“一粒葡萄”的深耕,为农文旅融合提供了最坚实的产业基础。

而平度的特色农业版图,远不止于葡萄。旧店镇依托“五彩”资源,打造了旧店苹果、祝沟草莓等4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高端矮砧苹果示范园是山东省最大的笼式矮砧苹果园;白沙河街道享有“胶东油桃第一镇”美誉,油桃总面积超1.5万亩,珍珠枣油桃新品种亩效益达万元;李园街道东南疃村历经二十年转型,从“石匠村”变为“桃醉”之乡,千亩桃园年纯收益约600万元;崔家集镇则凭借樱桃西红柿,成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10亿元镇。

正是通过对“一粒种”“一株苗”的专注,平度为农文旅融合打下了高质高效的产业根基,让“土特产”孕育出“大产业”。

“我们秉承‘县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集群化’的发展思路,培育壮大了葡萄、小西红柿、菌菇等多个特色产业集群。”平度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徐志平介绍,目前,平度已培育86个“三品一标”农产品和84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了葡萄、小西红柿、菌菇、油桃等多个特色食品产业集群。这种全域化、差异化的产业布局,避免了内部恶性竞争,形成了互补共赢的发展格局,为后续的加工升级和文旅融合打下了遍布全域、各具特色的产业锚点。

链条思维,“接二连三”拉伸产业维度

有了好的农产品,如何最大限度挖掘其价值?平度贯通“产加销”,用“链条思维”替代“产品思维”,强力推动产业“接二连三”,并通过品牌驱动提升附加值,让农民分享全链条的增值收益。

在“接二”方面,平度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升附加值。在崔家集镇的普诺米斯饮品有限公司,樱桃西红柿从附近大棚采摘后,几小时内就能进入生产线,变成一瓶瓶富含维生素的小番茄汁。“订单种植、保护价收购,保证了农户收益。”公司董事长董长青说。这种“田间”直连“车间”的模式,不仅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题,更将价值留在了当地。大泽山镇则向着产业链更高端迈进,积极引进葡萄酒庄、果汁加工项目,推动葡萄从初级农产品向高端饮品、休闲食品蜕变。

在“连三”方面,平度着力打通现代物流通道,破解鲜食农产品“最初一公里”难题。大泽山镇引入的“果之道”乡村智慧物流项目,构建了“村物流点收集乡镇汇总干线物流城市落地配”体系,实现省内当日达,为果农每斤节约运费7至10元,让葡萄从“枝头”到“舌尖”的体验更优。更令人瞩目的是,旧店镇的青岛平度慈航通用机场联合顺丰开通低空物流航线,实现了农产品赴京“最快6.5小时直达”,为高端生鲜物流开辟了全新通道。冷链仓储中心的建设,则延长了销售窗口,平抑了市场价格波动,年均可助农增收超千万元。

品牌是价值的放大器。平度全力打造“平度优农”区域公用品牌,并通过大泽山葡萄节等特色节庆IP持续扩大影响力。今年推出的“萄你欢喜”文创雪泥、定制饮品等,以创意消费传递“葡式浪漫”,推动农产品从“土味”走向“时尚”。这种“产销储品牌”的一体化运营,彻底改变了“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模式,构建起一条韧性足、效益高的现代乡村产业链。

“这套‘组合拳’,彻底改变了‘增产不增收’的传统农业困局。”徐志平认为,它使平度的特色农产品不再局限于初级产品的低价竞争,而是通过延伸产业链,进入了价值增长的快车道,为农文旅融合提供了更丰富的产品形态和更稳定的供应链保障。

融合赋能,“农文旅”激发乡村活力

产业基础夯实了,价值链拉伸了,如何进一步引爆乡村活力?平度深入推进“农文旅”融合,将田园风光、乡村文化等“沉睡资源”转化为“鲜活资产”,实现流量变留量、资源变资本。

节庆IP是平度引爆文旅流量的关键抓手。已成功举办39届的大泽山葡萄节,早已超越简单的农产品展销,升级为融合采摘、文创、音乐、美食的综合性文旅盛宴。今年葡萄节已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周边民宿预订率高达95%。同样,旧店苹果展示交易会、云山樱桃节等特色节庆,也有效聚集了人气,带动了消费。平度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培强表示,通过整合资源,已串联打造出亲子游、采摘游、研学游等多条精品线路,今年以来累计接待游客约130万人次,同比增长26%。

“融合”的更深层次,是业态的创新与空间的重塑。大泽山镇正着力打造葡萄文化产业园,集设施栽培、葡萄酒庄、休闲康养于一体;旧店镇利用红色遗迹发展研学旅游,凭借冰雪资源举办九里夼冰雪嘉年华,单日最高接待量超1.2万人次;崔家集镇建设西红柿文化馆、主题街,形成特色文旅线路。这些举措,使乡村从单一的生产空间,转变为集生产、生态、生活、文化于一体的复合空间。

说一千道一万,“融合”最终的落脚点是富民增收。文旅融合直接带动了民宿、农家乐、文创产品等业态发展。大泽山镇响山潘民宿通过“乡村公共资源强村共富公司”模式,实现村集体增收18万元。东南疃村的桃园、白沙河的油桃园,都因采摘游而价值倍增。农文旅融合让农民实现了“租金薪金股金”的多重收入,真正让“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平度的农文旅融合,是一场自上而下精准规划与自下而上内生动力激发同频共振的结果。”李培强认为,它破解了乡村振兴中常见的“有产品无产业”“有产业无品牌”“有资源无流量”的难题。

平度的创新密码,不以单一项目或村庄的成功为终点,而是着眼于全域产业生态的构建。通过“特色化布局”夯实一产根基,通过“链条化思维”提升二产价值,通过“融合化赋能”激活三产潜力,最终形成一二三产相互赋能、城乡要素顺畅流动的良性循环。(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德银 黄光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