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30 10:49来源:新华网编辑:文化产业导刊
新华社北京5月27日电 题:怎样让中华文化更“活”更火?——推进文化数字化创新实践调查
新华社记者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数字化文化有什么新特点,如何更好地落实文化数字化战略?新华社记者进行了走访。
解锁新创意、催生新业态、刺激新消费
从飞出壁画的敦煌飞天到行驶在“光影”大运河上的“沙飞船”,从取材泰山古典文化的数字藏品到线上重游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旧址……
《意见》明确,到“十四五”时期末,基本建成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近年来,在数字技术加持下,文化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现象。
——数据资源规模化、集成化进程加速。在敦煌,目前200多个洞窟的数据已超过300TB,汇集形成的“数字敦煌”中英文数据库免费向全球共享。得益于这一资源,游客们能够在球幕影院中身临其境地感受壁画,在数字“飞天”的陪伴下畅游洞窟。
——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提升。目前,“江苏公共文化云”已实现全省各级文化馆全入驻、线上累计服务人次超1.9亿。
“读者经过装备RFID无线射频的借阅通道时,不必停留就能办完借阅,实现真正‘无感’。”江西省图书馆新馆工作人员介绍说。
随着各类新技术在文化服务领域被广泛应用,服务体验不断提升。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观众可登上一艘巨大的“沙飞船”,在四周投影的带动下,模拟坐船扬帆远行,感受两岸的繁华盛景。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文物信息部主任刘华成告诉记者,通过结合VR、AR、MR以及互动魔墙等技术手段,该馆制作了虚拟展和系列动画,受到观众欢迎。
——红色革命文化数字内容供给能力增强。山东博物馆副馆长高震告诉记者,该馆推出了多项数字化展陈设计,将革命文物数字化采集成果与裸眼3D、VR、全息投影等技术创新结合,如:中国首辆重型卡车黄河系列JN150下线3D展示、《红色迹·忆》巨幅长卷等。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对渣滓洞、白公馆、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旧址等多处革命旧址进行了3D虚拟建模,还开发了“巴渝往事”“红岩记忆”等AR程序APP,及“火烧渣滓洞”墙体投影产品。
——文化消费新场景不断“解锁”。今年2月以来,泰山景区管委会发行3期泰山数字藏品,实现销售收入数百万元。在有效保护数字版权的前提下,不可复制、永久保存、随时鉴赏的数字藏品成为文化消费场景创新的“排头兵”。
2021年底,敦煌文旅集团启动敦煌文创IP授权业务,在联名、跨界等创新模式下,敦煌文化以更加年轻的面貌进入大众生活。
《意见》有望进一步打通文化数字化进程堵点
《意见》明确要求建立文化数字化标准体系、提升科技支撑水平、健全文化资源数据分享动力机制、加强文化数据安全保障、激活智力智库资源等。记者发现,《意见》提出的这些措施,将大大缓解文化数字化过程中的问题。
据专家介绍,由于当前部分地方文化数字化水平偏低,缺乏顶层设计,各单位在相关标准确定上往往自行其是。
重庆一位专家表示,目前各地大多采用300DPI的档案采集标准,但是要看清纸质文物上的虫眼、折痕、印迹等细节,往往需要800DPI以上的分辨率,到底采用哪一标准更合适,大家莫衷一是。
“我们馆目前没有做古籍数字化扫描,如果投入巨大,结果却不符合国家标准怎么办?”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特藏部主任王恒柱说。
江苏一位业内人士说,在数字文旅产业领域,由于尚未确立统一的标准和路径,行业规模化进展缓慢、产品创新不足、品牌难以成型。
重庆一位供职于国家一级博物馆的数字化保护专家表示,由于国内缺少专门针对文物的数字化识别软件,难以精准识别图片上的文字信息,采集了海量图片后也难以形成可供搜索、查询的有效数据库。
王恒柱透露,一些企业受托从事古籍数字化扫描工作,但技术能力有限,只能将古籍逐页拆开,这导致部分古籍难以恢复原貌。
此外,有专家表示,在数据采集加工、交易分发、传输存储等环节也需要进一步提升安全措施。
部分地方数字化“活性”不足。部分地方数据联通、共享程度仍有待提高。记者了解到,江西各县级数字图书馆基本没有实现互通,市以下的数字文化馆则未完成与省馆数字平台的对接。
山东大学文学院研究员李振聚告诉记者,当前珍稀古籍数据开放联通程度偏低,这与各单位希望自家能优先甚至垄断使用稀缺资源的观念有关。
数字旅游领域同样存在此类问题。山东省旅游行业协会会长王德刚认为,一些云展览、云演艺仍停留在“网页化”阶段,并未根据数字形态优化内容,仅将线下内容“平移”上线,观感不佳。
专家认为,《意见》提出的要求,非常具有针对性。落实《意见》提出的举措,必将大大推进我国文化数字化发展进程。
建立科学标准 加快规范供给 坚持深度创新
专家认为,《意见》为打通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堵点提供了分类施策、综合发力的重要依据与方向。
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说,《意见》提出要加快文化数字化建设标准研究制定。完整、有序、统一的数字化标准是对数字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该院正在联手相关机构,完善文物数字化采集加工标准,开展丝路沿线文化遗产及流失海外敦煌文物的数字化项目。
专家认为,《意见》要求在文化数字化建设领域布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科技创新基地,这为深化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强劲动能。刘华成说,文化数字化建设,推动文化存量资源转化为生产要素,利用全息呈现、数字孪生等技术,将带来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的数字化文化新体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业和信息化法治战略与管理重点实验室办公室主任赵精武表示,推进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的保障措施和优惠政策,将确保文化数字产品能够“村村通”“家家通”。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张力认为,《意见》明确要构建与文化数字化建设相适应的市场准入、市场秩序、技术创新、知识产权、安全保障等政策法规体系。这正是针对相关工作具有跨领域、跨部门、跨时段、跨场景的特征提出的。
赵精武表示,文化数字化扩宽了文化产业市场空间与消费场景,但保障市场秩序、维护公平竞争也很重要。既要及时填补数字化进程可能带来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空隙,也要平衡好权利保障与促进产业创新动能之间的关系。(记者:张玉洁、周文冲、孙晓辉、朱筱、程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