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化产业导刊!

越发受到青年人青睐后,文博游如何才能长居“顶流”

时间:2022-06-02 13:11来源:光明日报编辑:文化产业导刊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文博场馆及公共文化场所成为青年人开展社交、旅游打卡的聚集地。相关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份,国内最受欢迎的景区类别中,博物馆、展览馆位居前列,在预约参观博物馆的游客中,青年群体占比最高。社交平台上,与文博场馆相关的内容数量正与日俱增,文博游热度堪比“顶流”。

以博物馆为代表的文博场馆为何越发受到青年人青睐?文博游的社交属性为何日益凸显?

从文化角度看,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与面向未来的创新理念在共生中创造了共荣。从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到综艺节目《国家宝藏》,再到《唐宫夜宴》《只此青绿》等文艺作品,与文博相关的文化内容凭借创新的表现形式屡屡“破圈”,引发了青年人的关注与喜爱。同时,各地文博场馆运营方在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过程中,以创新手段力图让文物“活”起来,开拓了文博IP与盲盒、美妆、餐饮等各领域的“跨界”合作,让传统文化融入青年人的日常生活,由此产生的一系列具有话题性的文博相关内容,不断为青年人带来具有新鲜感的创新文化体验。

为了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如今的文博场馆已不局限于文物展示、文化讲解等功能。伴随着产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文博场馆不仅整体“颜值”越来越高,更在线下拓展出沉浸体验、休闲娱乐、文创消费等更多领域,为青年人社交与打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线上,诸如故宫博物院发布的“数字故宫”小程序、各类社交平台与文博相关的话题区等数字化渠道,既让人们足不出户也能进行“云参观”“云互动”,也为视障人群、老年人群体提供了更多可能性,还为青年人搭建起便于分享、交流的文博游网络社群。

我们乐见以博物馆为代表的文博场馆越来越“火”,传统文化和古老文物越来越“活”,然而,青年人社交、打卡的热点内容,往往是一段时间内的风尚所在,存在快速更迭的现象。如何让文博游不限于一时的热度,能长居“顶流”,得到更多青年人的持续认同,是各方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方面,要与时俱进完善文博产业的体系化发展。须知,青年人是最具创新力的群体,文博产业的发展绝不限于一时之功、一代青年,必须在根植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的前提下,结合数字化手段、开拓多元化业务、提高综合运营能力,扎实推进产业链条整体发展,才有可能在与一代代青年人的共同成长中收获认可。各地文博产业还要因地制宜,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突出鲜明特色、坚持精品意识、保持迭代更新,通过高品质的差异化内容吸引更多青年人。

另一方面,要紧扣以人为核心的关键点。各方既要立足包括青年人在内的受众需求,不断创造具有传播度、参与度和交互性的文博内容;也要培养和挖掘更多专项人才,为传统文化融入更多创新思路。毕竟,青年人之所以在朋友圈晒出文博游,还在于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共鸣感,唯有心中有人,方能洞察人心所向,由此推出更多更好的内容。

那些穿越千年岁月的文化瑰宝也曾“青春”,正是经由一代代青年人的守护与热爱,才得以传承至今。浮躁浅薄的好看、有趣只能带来一时的新鲜感,历久弥新的文化内涵才能真正打动每个时代的青年人,让文博游成为跨越时空的“青春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