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化产业导刊!

公共文化空间,多些“用户思维”

时间:2022-07-06 09:44来源:人民日报编辑:文化产业导刊

  想要让始于颜值的“乍见之欢”成为朝夕相伴的“久处不厌”,公共文化空间不仅要在美感上下功夫,更要不断修炼内功

  

  最近,走进北京798艺术园区,除了新展览,还能看到这样的景象:铺着塑料薄膜的路面、建筑前方的围挡,这是园区正在进行的基础设施大规模改造工程。

  798艺术园区一直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客,不仅是城市重要的公共文化空间,更已成为北京的文化地标之一。距离798艺术园区的上一次基础设施大规模改造已过去了15年,这一次,扩大步行街区范围、增加更多公共空间、为艺术机构入驻腾退空间、投入使用智能立体停车楼等改造项目被提上日程,涵盖基础设施、景观营造、服务品质等多个领域,两年内将改造上千个点位。

  有人说,评价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不妨去看看这里的公共文化空间。近年来,结合文化资源和区域特色,形态新颖、规模各异的公共文化空间在各地蓬勃发展,逐渐成为城市的亮丽名片。在四川成都,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跨界融合旅游、休闲等多种业态;在山西平遥,古城的柴油机厂变身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平遥中国年等活动的举办场所……漫步街头,各具特色的文化空间或诉说着历史印记,或折射着时代风貌,成为城市重要的精神文化标识,滋养着市民的生活。

  造型别具一格、设计小众独特、装潢精巧时尚,当公共文化空间日渐成为城市的标配,许多场馆尝试以高颜值“圈粉”。作为一个地方的文化符号,给人以审美享受确实是公共文化空间的题中之义。不过,颜值必不可少,但并非全部。想要让始于颜值的“乍见之欢”成为朝夕相伴的“久处不厌”,公共文化空间不仅要在美感上下功夫,更要不断修炼内功,及时更新内容供给、提高管理水平、增强服务效能,以丰富性、开放性、便利性的内在美赢得更多市民青睐。

  此次798艺术园区改造,提供了不少值得借鉴的思路。在设计和改造中多些“用户思维”,更多地将提高人性化水平、注重体验感纳入考量,让设施更便捷、环境更舒适、服务更精细,公共文化空间才能在不断增强的“用户黏性”中保持生机活力,满足人们丰富多样的精神文化需求。

  公共文化空间,一端连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一端连着城市文化气质的培育和涵养。优质的文化大餐是引人入胜的要素,细微处体现的人文关怀则是留住人们脚步的关键。期待有更多的公共文化空间在管理服务的人性化、精细化、品质化上下功夫,真正成为人们心中“让生活更美好”的文化家园。


  《 人民日报 》( 2022年07月06日 1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