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18 13:02来源:北京青年报编辑:文化产业导刊
完成北京中轴线申遗文本、正阳门箭楼完成修缮保护、先农坛耤田遗址活化利用、妙应寺修缮排除安全隐患、万寿寺有望在十一期间对公众开放……7月15日,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凌明介绍了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近五年来取得的实质进展。中轴线申遗,是北京修缮保护、活化利用历史文化遗产的一个缩影,当天,北京青年报记者还走访了本市多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何最大限度留住老城的历史印记?如何打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范之城?一个个文物保护利用的生动实践给出了答案。
央地协同、市区配合保护中轴线
近年来,北京市委、市政府重视中轴线的传承与保护,推进中轴线申遗工作先后写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中轴线申遗成为北京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点项目。
体制机制的持续健全,为中轴线申遗提供了制度保障。作为“十四五”时期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任务,涉及中轴线申遗保护的环境整治重点工作、纳入首都规划委员会议事协调机制。在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总框架下,形成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高频调度机制,凸显了中轴线申遗保护在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核心位置。与此同时,市、区各主管领导亦就分管领域,频繁调度中轴线申遗保护相关重点问题,打通政策路径,推动重点任务。
多元参与协调推进。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涉及规划、发改、财政、司法、住建、文物、城管、交通、环境、水务等方面工作,各部门及相关区坚持一盘棋谋划、一股绳作战,形成了资金筹措、房源置换、司法保障等各个层面的保障机制,构建起多部门参与、协调联动的发展格局。
在有关部门、属地政府、国企、高校的支持下,组建起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办公室;东城区、西城区组建了中轴线申遗专项工作组,专门负责统筹调度市、区各项工作如期推进、落到实处。同时设立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全面统筹中轴线的保护、监测、研究、展示等工作。
多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完成腾退
近五年来,因各部门集中发力,北京市全面改善了中轴线的遗产保护状况与赋存环境,并取得全领域多点突破。
据凌明介绍,北京市先后完成了太庙、社稷坛、天坛、景山、皇史宬、宏恩观的腾退工作;修缮开放了景山寿皇殿建筑群;整体贯通了中轴线南段御道景观并开放为城市公共空间;拆除天坛内坛园林机械厂,新增绿化及开放面积3.2公顷。此外,钟鼓楼、正阳门、太庙、社稷坛、天坛、先农坛、景山内一批重要文物建筑先后得到妥善修缮保护;考古发现正阳桥明代石质镇水兽;元代遗存万宁桥获得限重、限速保护;严重影响风貌的北海医院和东天意商城建筑降层;钟鼓楼周边申请式退租和第五立面整治收效显著;地安门外大街沿街立面、先农坛体校东侧场馆外立面风貌相适。
老城风貌逐渐恢复,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取得了文物保护与文化惠民的双赢。冬奥会期间,“点亮中轴线”景观照明向全世界展现了华美壮观、大气磅礴的首都形象。
申遗文本征求近百位专家意见
近年来,北京市不断深化中轴线历史价值、文化内涵,持续打磨并顺利完成《北京中轴线申报世界遗产名录文本》《北京中轴线保护管理规划》,夯实了申遗保护工作基础。
以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教授为主导、其他科研院所协同配合的文本编制团队,先后征求历史、考古、建筑史、城市规划、遗产保护等多领域近百位国内外专家的意见建议,并委托各领域权威专家开展北京中轴线科学价值、历史水系、历史文化街区、北京中轴线与既有世界遗产的关系等专项研究,深入阐释北京中轴线的突出普遍价值。在《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2021年修订)》中增补条款,公布《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印发《北京中轴线风貌管控城市设计导则》,有力有效保护中轴线遗产价值载体。
凌明表示,今年是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极为关键的一年。下一步,他们将与相关单位、社会各界勠力同心,确保高质量完成好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以中轴线申遗保护延历史文脉、传中华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