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20 10:41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编辑:文化产业导刊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外观。 |
展厅二“紫禁一日:清代宫廷生活”主题展。 |
展厅7由香港本地艺术家创作的声音装置《庆》,融合了清代宫廷音乐与当代节庆汇演元素。 |
展厅1“紫禁万象:建筑、典藏与文化传承”主题展。 |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习近平主席今年来香港视察时说的这句话,让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印象极深。
从2017年《兴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合作协议》签署,到今年7月3日正式向公众开放,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建设,是内地与香港文化文物合作的里程碑事件,凝聚着各方“行而不辍”的努力。
“以前有好些朋友问我,对香港故宫在7月开馆有没有信心,我很坚定地说‘有’。”7月9日,吴志华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演讲厅举办讲座,开场白就透着一股自信。他接着说:“现在他们问最多的问题是,馆长,你有没有门票呀?我又很坚定地说‘没有’。”因为门票太抢手了。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7月份的参观门票从6月14日开售,不到两周即卖出七成,到7月9日已经全部卖完。8月份的门票在7月12日开始发售,又是“手快有、手慢无”的节奏。
人气火热一票难求
吴志华笑着说:“虽然我是馆长,但我的家人和朋友也要自己抢票,我只能提醒他们记得抢票。”台下听众会心一笑。
吸引大家争相抢票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究竟长啥样?
在西九文化区西部海滨,一座形似方鼎的金色建筑格外引人注目。从地面搭扶梯向上一层,是一个约足球场大小的广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正门即在广场的另一侧。参照北京故宫“朱扉金钉”设计,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大门也是朱红色,共有5门10扇,每扇门上均有81颗透光玻璃门钉,在不同光线下变幻出不同的视觉效果。正门是观众入馆和出馆的必经之地,也是拍照打卡的热门区域。打卡人群中,身着汉服的游人最为吸睛,很快便成为新闻热点,用吴志华的话说,身着汉服的参观者已成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一大特色。
7月3日当天,香港汉服文化推广组织“紫荆汉韵”一行人身着宋代士兵服装、明代文人及武将便服来到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参观,一路上都是镜头的焦点。会长颜女士表示,穿汉服与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氛围相称,在入场欣赏文物的同时,也可借机宣传汉服文化。另一汉服文化推广组织“国风雅集社”的会长陆女士则身穿唐代汉服前来观展。她表示,到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参观是学习传统文化的好机会,可惜社团只有她一人买到票,希望日后有机会开展更多深度游学活动。
为了营造更好的观展体验,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各个展厅都会控制人流,每日售出门票限制在5000张左右。“5000张已经是很保守的数字,有了这个限制,我们原以为馆内人流会比较稀疏,没想到有些展厅还是排起了队伍。”吴志华说,游人到香港其他博物馆参观大概会停留1到2小时,但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绝大部分人要停留2至4个小时。
吴志华表示,开馆后的短期目标就是确保场馆顺畅运作,尽量满足观众对服务的需求,看到社会总体评价不错,他感到很开心。
感受国家对香港的眷顾
万中无一的珍贵文物,是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吸引观众驻足的最大魅力所在。首批展览云集了914件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珍品,当中166件属国家一级文物,部分展品是首次外借,有的更是首次公开展出。
展厅4举办的“龙颜凤姿:清代帝后肖像”主题展中,有一幅《孝钦显皇后朝服像画稿》十分特别。它是清代宫廷画师绘制正图前的“草稿”,以前从未对外展出,画中的主人公孝钦显皇后即大众熟知的慈禧太后。展厅内循环播放着这幅画稿的修复过程影片,吸引了一波又一波观众聚精会神地观看。曾经从事装裱工作的黄先生连看了3遍影片,对影片中的文物修复师赞不绝口。“这些人都好厉害,专家中的专家。”黄先生说,这种传统手艺在香港难得一见,他很高兴有不少小朋友也来看这段影片,希望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能让孩子们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兴趣。
香港中华文化艺术推广基金主席李秀恒,是一位有着30年经验的官窑瓷器收藏爱好者。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推出的9个主题展览中,展厅3的“凝土为器:故宫博物院珍藏陶瓷”主题展最令他心动。北宋定窑白釉孩儿枕、北宋汝窑淡天青釉笔洗、明永乐青花龙穿花纹扁壶、明嘉靖五彩鱼藻图盖罐……每一件都让他啧啧称赞。
“以往只能在刊物及宣传品上看见的稀世珍宝,现在香港市民有机会近距离一睹真容,我从中深深感到国家对香港的眷顾,可以说这是为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送来的一份极为珍贵的礼物。”李秀恒说。
展厅8的“国之瑰宝:故宫博物院藏晋唐宋元书画”是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重点推介的主题展,汇聚30件中国书画史上的经典名作,均为国家一级文物,其中有一些还是名家传世孤本。30件展品分三期展出,每期展示10件作品,展期约1个月。自幼研习赵孟頫书法的余先生最爱流连于这一展厅,首次见到赵孟頫名画《秋郊饮马图》,让他兴奋不已。他感慨道,年轻时曾教过中国历史科,讲历史讲文化,只能对着书中图片和学生一起想象,“现在的香港学生有福了,可以和老师到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来亲睹古代的一笔一墨一瓷一土”。
“很多香港朋友好奇,展出的900多件珍宝是怎么挑选出来的,其实都是我们亲手挑选的。”吴志华回忆,当时他们列了一个包含800多件文物的借展清单交给北京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的同行看到后觉得没什么可能,“因为清单上都是北京故宫最珍贵的文物,不仅数量稀少,且不易保养,从未外借过”。在后来的正式会议上,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拍板同意,经过微调后最终敲定了借展清单。吴志华感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从筹建到落成开馆,整个过程都体现了国家对香港文化发展的大力支持。
前任院长单霁翔和现任院长王旭东都告诉过吴志华,北京故宫文物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出不是一般的外借,而是整个故宫文化推广项目的一部分。“很多人误以为故宫文物只有这几个月能看,其实不是,我们会不断轮换,把北京故宫最好的文物请来香港。”吴志华说。
将中华文化推向世界
如何发挥香港的特色去表达、演绎故宫文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得更远、更深入人心,是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核心任务。
据介绍,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9个展厅分别设置了53个多媒体作品,邀请了超过10位艺术家、设计师和导演合作创造而成,以新颖有趣的方式呈现古代文物之美。展厅2的多媒体作品名为《梦境》,有一投影设备悬于展厅顶部,观众可以躺在沙发上仰望清代宫廷书画影像,通过沉浸式体验进入古人的梦境。展厅9有一块巨幅投影,影像为黑底白线条,如同用粉笔在黑板上再现了郎世宁名画《八骏图》。画中马儿摇着尾巴悠闲吃草,每当有人靠近投影时便会朝人走过来,好似等着投喂、抚摸,吸引了许多观众与之互动。
除了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展厅9的“驰骋天下:马文化艺术”主题展还体现了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的初心。展览不仅精选了111件故宫博物院藏马文化艺术珍品,包括绘画、雕塑等,还展出了13件来自法国卢浮宫的珍藏。
“身处香港,我们对故宫文物的演绎应该有香港特色,将本地化与国际化相结合。”吴志华认为,一方面,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要邀请香港本地的艺术家、文化界人士,以香港语言、香港视角展示故宫文化,用海外观众听得懂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另一方面要把世界各地不同文明的文物请来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出,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
“展览开幕只是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工作的开始,我们还要深入挖掘故宫文化,开展教育和社区活动,通过深化国际合作将中华文化推向世界。”吴志华说,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不是“高高在上的展馆”,而是要融入社会、服务公众。他介绍,目前正在筹备文物资源中心、故宫学堂,以后还会开展周六电影放送、周日节目表演等活动,以及面向青少年的文物修复体验和各类义工活动。
(本报香港7月18日电)
上一篇:本地游也可以“深度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