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09 10:56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编辑:文化产业导刊
中国铁道博物馆东郊展馆机车车辆展厅。 |
零号蒸汽机车。 |
中国铁道博物馆举办的“红色记忆 国庆写生”活动。 |
“铁道万里通古今,红星熠熠照征途。”在历史文化丰厚、文物古迹众多的首都北京,每一座博物馆都是民族文化基因的宝库。将这座博物馆之城的地图徐徐展开,独具特色的中国铁道博物馆引人注目。
近日,笔者来到坐落于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北侧的中国铁道博物馆东郊展馆。远远地就看到铺设枕轨的石子路上,多台色彩明亮的老式机车静静停靠,年代感扑面而来。
中国铁道博物馆馆长李春冀介绍,中国铁道博物馆隶属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有正阳门展馆、东郊展馆和詹天佑纪念馆3个展馆,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其中,东郊展馆占地面积达7.2万平方米,由机车车辆展厅、综合展厅、年代站台和室外展区组成,主要展示不同时期的140多台机车车辆,反映了中国铁路牵引动力的发展变化,讲述了中国铁路事业从无到有、从追赶到领跑的历程。
展示机车车辆
从“万国造”到“中国造”
走进机车车辆展厅,黑红相间的蒸汽火车、棕绿搭配的内燃机车、橙色的铁皮火车……各式各样的机车车辆令参观者大饱眼福。
建筑面积2.05万平方米的机车展厅内,展出了中国铁路不同时期、不同类型及制式的机车车辆百余台。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机车——0号蒸汽机车堪称“镇馆之宝”。这台机车全长4.75米,外观小巧,制作精良,烟囱、锅炉、走行部、司机室等俱全。讲解员介绍,这台机车曾于1881年在唐胥铁路使用,2012年被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作为中国首条官办铁路留下的唯一大型可移动见证物,0号蒸汽机车对研究中国近代史、中国机车工业发展等具有重要价值。
在0号蒸汽机车的后方,是一台颜色独特的客车。车体上部为木质结构,未上漆,保留了原木的颜色。客车车架为钢制,车顶是波形铁瓦,这种构造与中国南方建筑屋顶相似。波形车顶不仅能快速排水,隔热效果也很好。讲解员介绍,这台BTS-001窄轨客车是缅甸铁路的旅游列车。“缅甸地处赤道热带气候区,常年高温多雨,当地产的柚木防水耐火,这台客车车厢就是用柚木制造的。”
来自英国、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的机车车辆相继映入眼帘。这些火车配色、高矮不一,轨距也不尽相同,都曾在中国铁路上运行。
“中国曾被称为‘万国机车博物馆’。”中国铁道博物馆党委副书记刘恒介绍,新中国成立后,清点旧中国遗留下来的4069台蒸汽机车,型号多达198种,没有一台是中国自行研制生产的。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四方机车车辆厂通过研制仿造,开始陆续批量生产解放、胜利等型号的蒸汽机车。但当时的国产机车在设计水平和牵引功率等方面都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远不能满足铁路运输不断增长的需要。
在前进型0001号蒸汽机车前,刘恒告诉笔者,这是第一台中国自行开发的大功率干线货运蒸汽机车。1955年,大连机车车辆工厂开始进行大功率干线货运蒸汽机车的设计工作。1956年9月试研成功,试运情况良好,最初命名为和平型,后来定名为前进型,开创了中国自行开发大功率货运蒸汽机车的新纪元。
接下来看到的是由中国自主制造的一系列机车车辆。“蒸汽机车有解放、人民、建设、前进,内燃机车有东风,高速动车组有和谐号、复兴号……从名字上可以看出,咱们的铁路机车车辆实现了从‘万国造’到‘中国造’。中国铁路事业从无到有、从追赶到领跑的历程,伴随着国家走向繁荣富强的进程。”刘恒说。
讲述高铁故事
“中国名片”闪耀世界
什么是高速铁路?世界上哪些国家有高铁?中国高铁网“四纵四横”“八纵八横”指的是什么?……机车展厅里,两列展板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这是中国铁道博物馆精心策划的“奋进新征程 喜迎二十大”系列展览之“诉说中国高铁故事”。
中国铁道博物馆东郊展馆副馆长吴千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铁路事业实现全面快速发展,成为中国科技创新的闪亮名片。目前,中国高铁网“四纵四横”全面建成,“八纵八横”正在加密成型。截至2021年底,中国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5万公里,其中高铁里程超过4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此展览用一张张图文并茂的展板,呈现中国铁路高质量发展的成就。
穿越山区峡谷的贵阳至广州段高铁,全长856公里,有510座桥梁、238条隧道,桥隧比高达83%;穿越高寒冻土地区的哈尔滨至大连高速铁路,冬季最低温度达零下40℃,最高温差超过80℃;全长2281公里的北京至广州高速铁路,是世界上干线最长的高速铁路,纵贯不同的气候带……“中国掌握了在各类复杂地质和气候条件下修建及运营高速铁路的技术,多项技术领先世界。”中国铁道博物馆东郊展馆副馆长张建新说。
一边参观,张建新一边介绍:CR400BF-J型动车组被称作“黄医生”,承担了新建高铁线路的联调联试和普通高铁线路日常巡查监测工作;CR200JS-G型高原双源动力动车组是为西藏第一条电气化铁路——拉林铁路量身定制的国内第一款双源动力动车组……
一列蓝、白、绿色调的列车,车身上“中华之星”几个字格外醒目。“中华之星”动车组是中国自行设计、制造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列高速电动车组,于2002年8月出厂。2005年8月,“中华之星”动车组正式投入秦沈客运专线载客运行,成为山海关至沈阳的临时旅客列车,最高运行速度限制为160公里/小时。不过,“中华之星”没有批量生产,全列动车组在秦沈客运专线运行一年后便停止使用,其中1辆动力车和3辆拖车被中国铁道博物馆收藏。
“经过10多年的发展,中国高铁已形成覆盖时速160公里、250公里、350公里等不同速度等级的复兴号系列产品,为越来越多的旅客带来更好的出行体验。”吴千说。
游客李女士看得津津有味。“这个展览很不错,让我们对中国铁路文化、铁路科技成就有了全方位的了解。”
创新社教活动
寓教于乐,寓学于趣
离开机车车辆展厅,朝着年代车站方向走去,一列画有彩虹图样、写着“健康快车——香港光明号”的火车在阳光下十分耀眼。
吴千告诉笔者,这列火车既不载客又不运货,它是香港回归祖国时香港各界人士捐赠给内地同胞的礼物,是一列专为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的医疗列车,被称为“行走在铁轨上的眼科医院”。列车上,检查设备、手术室、留观室等一应俱全。
在健康快车上,笔者看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周春媚小朋友2004年写的一封感谢信。“我很不幸,在我十岁的时候右眼开始看不见了。但我很幸运,健康快车于今年三月来到崇左,车上的医生阿姨为我做了复明手术并赠送了最好的人工晶体,谢谢你们!我要更加努力学习,长大后像你们一样贡献爱心。”
据介绍,1997年健康快车开始运行后,行驶至中国贫困地区,由经验丰富的专家为当地贫困患者免费治疗,让21万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2016年起,健康快车还组织医疗队远赴斯里兰卡、缅甸、巴基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国际医疗援助活动,备受当地民众称赞。
刘恒介绍,多年来,中国铁道博物馆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先后获得“全国优秀科普教育基地”“铁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光荣称号。
正值暑假,中国铁道博物馆成为孩子们的乐园。自由创作天马行空的火车图案、制作专属的火漆印章来封存火车印记、集齐拼图盖章后解锁火车贺卡……丰富的社教活动寓教于乐、寓学于趣,吸引了许多中小学生前来体验。
中国铁道博物馆还积极开展馆校合作,推进博物馆资源与学校课程教育衔接,一系列“进校园”活动激发了同学们对铁路科技的兴趣。
“云上”研学活动同样精彩。蒸汽机车是如何诞生的?高速列车速度为什么那么快?……科普讲师化身“闯关达人”,以直播微综艺的形式带领大家参与趣味知识竞赛。
“来到这里,就像来到一个铁路文化的‘会客厅’。”刘恒表示,未来,中国铁道博物馆将依托馆藏资源,开发更多科普体验项目,积极应用新技术、新手段,讲好中国铁路故事。
(本文图片均由中国铁道博物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