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7 10:09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编辑:文化产业导刊
“村前玉米连着天,村后高速架飞桥。戏台演唱农家乐,广场舞出花枝俏……”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毕克齐镇杨家堡村的活动广场上,村民们唱着村歌,跳起欢快的舞步,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这首朗朗上口的《人人都说杨家堡好》是内蒙古文艺志愿服务项目“村歌嘹亮”原创村歌中的一首。
近年来,中国文联、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广泛组织文艺志愿者深入生活,创新开展“文艺进万家 健康你我他”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服务人民,引领风尚,从城市到乡村,搭建起一个个五彩缤纷的文化舞台。记者撷取几个镜头,展现多姿多彩的大众文化生活。
村歌唱到心里
在内蒙古艺术学院任教的刘武斌是《人人都说杨家堡好》的曲作者。创作前,他多次到杨家堡采风,与当地村民拉家常。“内蒙古地域广阔,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音乐风格。”刘武斌发现,二人台在当地深受喜爱,于是在作曲时加入了二人台元素,在欢快的曲调中营造出强烈的代入感。“村歌,就是村民们自己的歌,一定要让每个音符都沾着泥土的芬芳。”刘武斌说。而此歌的词作者白新怀则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也是音乐爱好者。据悉,歌词一气呵成。“新时代乡村的活力感染着我,歌词都是村民们生活的真实写照。”白新怀说。
“特别亲切,唱到了咱心里头,好多人听一遍就会哼唱了。”杨家堡村村民史栓明说。歌曲迅速在当地传唱开来,后来还拍摄了MV。剪纸、唱爬山调、扭大秧歌……村歌MV村民当主角,一幅和谐乡村图景跃然眼前。
《人人都说杨家堡好》是内蒙古文艺志愿服务项目“村歌嘹亮”完成的第一首村歌。据悉,目前已有12首村歌录制完成并广为传唱,包括呼和浩特市赛罕区的《新时代富了咱庄户人》、包头市土右旗的《美岱召》、鄂尔多斯鄂托克前旗的《心中的吉拉故乡》等。
2020年12月,内蒙古文联以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为试点,推出“村歌嘹亮”项目。“内蒙古是歌的海洋,舞的故乡。我们结合地方特色推出此项目,希望能够挖掘乡土文化,写出属于村民的歌,让村民唱自己的歌,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村歌嘹亮”项目负责人、内蒙古文联组联部主任曹文军说。
曹文军告诉记者,很多村歌都是由艺术工作者和当地人共同完成的。“把专业的词曲作者与当地音乐爱好者充分结合起来,既保证歌曲质量,同时也使歌曲适合当地老百姓的口味。”
“村歌嘹亮”项目推出后大受欢迎。从田间到广场、从小剧场到大舞台,从短视频到网络直播,一首首接地气的村歌在老百姓的口口相传中越唱越火。内蒙古舞蹈家协会还为完成村歌的试点村编创了各具特色的广场舞,让村民们在嘹亮的村歌中唱出对家乡的热爱,跳出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据悉,“村歌嘹亮”项目还将在内蒙古全区推广,让欢快的歌声在更多地方唱响。
舞出时代风采
8月中旬,一场热情洋溢的街舞展演在北京朝阳区文化馆举行。演员们以街舞传递青春能量、演绎身边故事,点燃了现场气氛。这是“同心向党·旋舞朝阳”街舞编创人才研修培训班成果汇报演出,也是祝贺朝阳区街舞协会成立。
街舞是北京市朝阳区文艺志愿服务项目“旋舞朝阳”推出的新的舞蹈形式。“街舞在朝阳区有一定基础。我们希望以新的舞蹈形式来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推出更多体现年轻人朝气、反映时代精神的作品。”朝阳区文联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金童说。她透露,朝阳区计划9月底在798艺术区举办一场街舞展赛,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
而在此之前,“旋舞朝阳”已经包括民族舞、交谊舞、国标舞三种舞蹈形式。“朝阳区有1215支舞蹈队伍,每个街乡、社区、村都有很多舞蹈爱好者。大众对文化艺术的需求日益强烈。”金童介绍,“旋舞朝阳”是在2007年应运而生的,彼时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朝阳区文联组织了各街乡舞蹈爱好者共跳外国民族舞蹈。民族舞展赛的传统由此延续下来。
如果说民族舞主要面对各街乡的舞蹈爱好者,那么交谊舞的受众则更广。2011年,舞蹈家王建军、胡小青特地编创了适合大众学习的《标准交谊舞》,在朝阳区全区推广,意在让大家不仅跳起来,还要舞姿优美。2013年,首届万人交谊舞展赛在朝阳体育中心举行,鲜艳的裙摆装饰了金秋的北京。到目前,这项群众性舞蹈活动累计参与人数达30万人次,还参加了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天安门广场联欢。
国标舞大赛则更加国际化,不仅有中国舞者参加,还邀请外国舞蹈队参演,体现了艺术交流性和文化互通性,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这些舞蹈活动把大家凝聚在一起,让越来越多人收获了好身体、好心情,邻里关系也更加和谐了。”金童说。
身边人演身边事
夜幕降临,山东莘县后高庙村新时代文明广场上的演出拉开帷幕。台上,村民们自编自演的节目精彩纷呈;台下座无虚席,掌声此起彼伏。这个夏天,后高庙村的消夏演出每周六晚如约而至。观众少则几百人,多则上千人,除了本村村民,还有不少周边村的村民赶来观看。
“一开始大家还不好意思上台表演,现在都争着上。以前为找节目发愁,现在要为砍节目发愁。”后高庙村村支书宫现武感叹道。据悉,从2017年开始,后高庙村每逢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都会组织文艺演出。最近,大伙儿正紧锣密鼓地排练中秋晚会。“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得到了满足,村里民风更淳朴了,村民更团结了。”宫现武说。
后高庙村是莘县文艺志愿服务项目“一个剧场唱全县”的一个缩影。2020年11月,“一个剧场唱全县”项目开始实施,至今已建成剧场165个,创作作品320余件,举办活动2600余场,发展文艺志愿者上万人。活动以“就近就便”为原则,甚至只要一块空闲地,铺上地毯能演出、能聚起观众观看,那就是“一个剧场”。
“我们把活动定位为‘老百姓自己的演出’,让老百姓成为舞台的主角。大家爱说山东快书就说山东快书,愿唱河南坠子就唱河南坠子。节目能‘自编自导’,表达用‘乡人乡曲’,演员是‘左邻右舍’。”莘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谢艳丽说,这些节目融入了社会良风美俗和身边好人好事,老百姓愿意看、看得进,促进了良好社会风尚和道德风气的形成。
今年72岁的古云镇张台村村民张相云如今也成为了文艺志愿者。“以前我每天就是干活,现在我既会唱还会跳,还能上台表演节目,日子过得特别充实。”张相云说。
谢艳丽告诉记者,“一个剧场”原创文艺大赛县级赛马上就要开始了,大家热情非常高。她表示,未来将着力于提高活动质量,加强保障,让活动能够长久地持续下去。
文化启智润心、培根铸魂。“文艺进万家 健康你我他”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自2019年开展试点工作以来,在北京、山东、河北、河南、湖北、内蒙古、新疆等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试点省份共开展活动2万余场。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了大众文化生活,增强了人民精神力量,得到广泛认可。那一个个五彩缤纷的文化舞台,正是文化惠民、文化为民、文化乐民的生动写照。送文化、种文化、传精神,越来越多人沐浴在文化艺术的灿烂阳光中……
上一篇:彰显中国诗画文化精神
下一篇:今天,需要怎样的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