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7 09:57来源:青岛日报编辑:文化产业导刊
原标题:文化绘就丰富多彩生活新画卷
十年来,从城市到乡村,从线下到线上,青岛文化建设紧锣密鼓,文化润物细密有声:年举办群众文化活动由1万场次增加至6万余场次,增幅超过500%;市图书馆总藏书量由200万册增长至305万册,增长率达52.5%;累计创作各类舞台剧目100余部,文艺作品获省级以上奖励700余项;年均组织“戏曲进乡村”3000余场,放映农村公益电影5万余场,年均受益群众超过1200万人次……近年来,青岛加速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可谓是“日出江花红胜火”相遇“春来江水绿如蓝”,绘出丰富多彩、生动立体的青岛生活新画卷。
文艺精品突破,文化节会繁荣
生动鲜活的中国故事、山东故事、青岛故事记录着时代发展的铿锵足音。党的十八大以来,青岛文艺精品创作取得历史性突破。舞剧《红高粱》获得第十四届“文华大奖”,民族歌剧《马向阳下乡记》获得第十六届“文华大奖”,这是专业舞台艺术领域政府最高奖。此外,话剧《家有遗产》、吕剧《民心安处是吾乡》荣获“泰山文艺奖”,展现出青岛文艺工作新作为新气象新高度。
文艺创作精品的不断涌现,推动青岛成为文化交流的沃土。近年来,青岛已先后举办国际戏剧学院奖、谭盾音乐周、凤凰音乐节、群众文艺原创作品“海燕奖”等系列文化节会活动,不断丰富城市文化元素,让“电影之都”“音乐之岛”等城市名片熠熠生辉。
文化设施升级,群众活动多彩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岛全面发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实效性。全市累计新建、改扩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9处,全市14家公共图书馆、13家文化馆全部获评国家一级馆;建成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37处,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5384个,构建了覆盖城乡的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十五分钟文化圈”基本形成,青岛获评首批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作为知名的“博物馆之城”,青岛登记备案博物馆由25家增长至108家,增幅达332%,免费开放博物馆数量列全国前五。全面展现人民海军光辉发展历程的海军博物馆新馆落成开馆,全国唯一的水下考古博物馆、全省第一家“国字号”央地共建博物馆——国家海洋考古博物馆获批在青岛建设,1个项目入选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展,2个项目入选全省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展。
群众是文化的真正主体。十年来,青岛常态化组织“欢乐青岛广场周周演”“青岛夜色美”街头文化艺术汇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创新打造“欢乐四季”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从城市到乡村,季季有主题、月月有亮点、周周有热度的群众文化活动成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传承历史文脉,城市意韵悠扬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岛深入提升历史文化名城影响力。尤其是近年来,坚持青岛老城保护更新、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创建5A级景区“三位一体”推进,编制申遗规划,梳理核心要素285项,青岛老城入选首批省级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正代表山东省参评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青岛老城5A级景区创建范围划定、业态更新、游客导入、文旅活动引进等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十年来,文物保护利用水平不断提升,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北海基地建成并投入使用。全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由128处增至547处,增幅达327%;各级非遗项目由61个增长至207个,增幅达239%。
文化建设的提质增效,让文化服务触角不断延伸,人人享有文化发展成果,为青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汇聚起澎湃力量。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马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