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9 10:04来源:青岛早报编辑:文化产业导刊
人物名片
蓝滨
身份:李沧区文物保护中心文物修复室负责人
年龄:57岁
面对祖国如此之多的艺术瑰宝,我要尽力守护它们。
近年来,“文物修复师”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职业,开始走进大众视野。在日前揭晓的2022年第三季度青岛市“文明市民”名单中,就有一位默默守护文物、保护历史的文物修复师,他便是李沧区文物保护中心文物修复室负责人蓝滨。守护文物10年来,蓝滨修复完成近千件珍贵文物,参与或主持完成多个重要文物保护工程项目,接下来将陆续完成珍贵纱灯画的修复工作。18日,记者走进李沧区文物保护中心,聆听蓝滨修复文物的故事。
工作中的蓝滨。本人供图
需要有超强的耐心
在文物修复室里,蓝滨戴着眼镜,手拿画笔,正小心翼翼地为手里的一幅字画进行修复,全神贯注的他,仿佛是在给文物动手术。
“从小就喜欢美术、学习美术,1985年,我进入崂山吕剧团,负责舞台美术工作,参与了多部影视剧的拍摄,承担道具和背景制作工作。”蓝滨告诉记者,1999年,他被调入李沧区文化馆美术组,负责各类演出舞美设计,并担任李沧区美协副秘书长、秘书长。在机缘巧合下,蓝滨走进了文物修复的大门。“在工作中,我发现美术功底可以用于文物建筑和彩绘的修复。当时我就想,自己应该为文物保护和修复出一份力,面对祖国如此之多的艺术瑰宝,我要尽力守护它们。”2012年,蓝滨主动申请调入李沧区文物管理所,开始从事文物建筑修复和馆藏文物修复等工作。
为了使馆藏文物得到及时修复,蓝滨通过自学、参加培训、拜师等方式,努力学习钻研文物修复技术。“文物修复师除了要具有历史、绘画、雕塑等功底,还要掌握一定的美学、化学、物理等知识,需要有超强的耐心、高度的责任心。”蓝滨说。
针对问题“对症下药”
在文物修复的过程中,修复师们更像是医生,针对文物的不同问题“对症下药”。
“像最常见的古书画修复,核心的步骤是‘洗、揭、补、全’,这是从古代一直传承至今的修补方法。”蓝滨告诉记者,字画大多都是年深月久的物品,纸张几乎都受潮霉变,沾染了很多灰尘,需要用清水清洗字画,再用毛巾轻轻吸干水分,这便是“洗”。到最后一步“全”,将画中残缺的地方按照颜色和画意,用不同的颜料调和配色,用毛笔慢慢全色,以达到与原色调的协调一致,这也是书画修复过程中最复杂、用时最久的一个环节。除了在修复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步骤外,在着手修复一件文物前,蓝滨也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提前构思出需要特别注意的修复环节和细节,制订切实可行的修复方案,并为每一件文物建立档案。多年来,蓝滨积累了许多文物修复保护经验,并在传统修复技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形成不少自己独创的文物修复保护技艺。
2012年以来,蓝滨先后参与或主持完成了康有为墓原址、明真观、仙姑塔、竹子庵、李村基督教堂等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保护工程。从事文物修复10年来,蓝滨已完成了近千件珍贵文物修复。(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