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化产业导刊!

截止10月底青岛博物馆总量已达119家 位居全国第五

时间:2022-11-21 13:35来源:青岛日报编辑:文化产业导刊

原标题:向博物馆之城挺进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对于青岛来说,文化从来不是一个隐没的维度。丰富的文化遗产、丰厚的人文积淀、可亲可近的公共文化服务,映衬着整个城市的精神品格与理想追求,共同构成这座城市最动人的风景。

在青岛众多文化切面中,卓有特色的博物馆群,涵盖了历史、海洋、建筑、艺术、文化名人、工业遗产、自然科技、军事体育、乡村民俗和传统技艺等多个类别,展现出生动的可及性、包容性、多样性和可持续性,为市民游客教育、欣赏、深思和知识共享提供多种体验。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依法备案注册博物馆总量已达119家,而去年年底,这个数字还是108。青岛博物馆数量位居全国第五、副省级城市第二,计划单列市和全省第一。如果每个周末选择走进一家博物馆,逛完这些博物馆需要2年多的时间。

依托“博物馆之城”建设,一个个连接历史、当下和未来的“城市客厅”不断发出邀请函,在古今对望中,博物馆作为文化的交汇点,持续擦亮着青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人文底色。

一种熟悉而亲近的生活方式

文化生活的火热,让城市更具质感和温度。在青岛,逛博物馆正在成为市民熟悉而亲近的生活方式。富有个性和特色的博物馆,尤其受到年轻人青睐。今年5月至8月,城阳区博物馆与陕西历史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大唐长安——陕西唐代文物精华展”成功出圈,成为备受青少年追捧的最新“网红”打卡展,其火爆程度超出预期。自“博物馆之城”建设启动以来,青岛博物馆频频“出圈”,一批博物馆项目正热火朝天建设、紧锣密鼓推进:

今年8月,经国家文物局同意,以央地共建模式打造的全国唯一国家级海洋考古博物馆、山东省首家“国字号”博物馆——国家海洋考古博物馆正式签约、花落青岛。该馆建筑面积约2.6万平方米,投资额约4.7亿元,将建设立足青岛和山东,辐射环黄渤海,面向东北亚,集考古调查、发掘、整理、研究、保护、展示、培训、交流为一体的综合型学术研究与陈列展示中心;

市博物馆扩建工程全面开工。新建馆建筑面积5.56万平方米,投资额约6.8亿元,预计2025年建成开放。

此外,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博物馆、胶济铁路青岛博物馆等省级博物馆相继建成开馆,西海岸新区博物馆新馆建设抓紧推进。在青岛,以国有博物馆为主体、非国有博物馆为补充,以海洋文化、历史建筑、工业遗产、乡村记忆四大特色为支撑的博物馆发展体系初步形成。省文化和旅游厅向城阳区博物馆、西海岸新区博物馆、胶州市博物馆调拨945件文物,用于支持青岛市“博物馆之城”建设。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博物馆在疫情防控形势下举办各类展览296项、开展社教活动2094次、接待观众369.6万人次。

文物“活起来”文脉传下去

博物馆是涵养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在数量上实现新增长、质量上实现新升级、规范管理上实现新突破,是青岛市“博物馆之城”建设的重要特点。

小雪将至,“岁时·节序”系列活动又将与市民游客相约一期一会好时光。今年,由青岛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申报的“青岛德国建筑—青岛德国总督楼旧址”项目,凭借对文物建筑的保护和活化利用,入选山东省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示范案例。依托青岛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青岛市民俗博物馆(青岛天后宫)、青岛康有为故居纪念馆等资源,青岛市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正以加强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提升游客体验感满意度为目标,全力打造集融汇历史、品读文化、城市休闲为一体的“青岛城市窗口”。

打造博物馆精品展览,是我市推动文物“活起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实践。今年,海军博物馆“向海图强——人民海军历史基本陈列展”获评全国博物馆十大展陈精品奖,实现了我市国家级展陈最高奖项“零”的突破。市博物馆、海军博物馆、市革命烈士纪念馆获评国家文物局2022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

为了推动博物馆更好服务基层,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市文化和旅游局突出政策引领、市场运作、公益优先,推动青岛市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围绕机制创新,对行业博物馆探索实施区市政府和主管部门单位“联合认证、共建共管”机制,解决了行业博物馆设立备案的堵点问题,为全省国有行业博物馆备案设立创出全新思路。截至目前,已成功对青岛崂山矿泉博物馆、青岛贝林自然博物馆、青岛电影博物馆和青岛葡萄酒博物馆等4家行业博物馆实施联合认证并经省文化和旅游厅批准设立备案。

与此同时,我市还以市政府名义出台《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首次提出鼓励博物馆合理利用馆藏资源开发文创产品,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博物馆。今年以来,市文化和旅游局与市财政局联合印发《青岛市非国有博物馆免费开放补助实施细则》,自2022年起,连续三年每年从市文化事业建设费中统筹安排120万元,用于非国有博物馆免费开放的奖励补助。

“博物馆+”照见文旅融合品质

11月16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公告,确定青岛啤酒博物馆在内的53家单位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青岛啤酒博物馆由青岛啤酒百年前的老厂房、老设备改扩而成,馆内现有藏品三万多件,百年电机、糖化锅、发酵桶等21件馆藏被评为珍贵文物。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青岛啤酒博物馆通过展陈互动创新、服务模式创新、产品形态创新、业态规划创新,打造出一座兼具历史和现代、文化和时尚的博物馆新形态。自开馆以来吸引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外宾客,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超过千万人次,不断拓展着中国工业旅游的新边界。

包含青岛啤酒博物馆在内,我市目前有青岛市博物馆、青岛一战遗址博物馆3家国家一级馆,7家二级馆,9家三级馆,全市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数量达到19家,宝龙美术博物馆、贝壳博物馆等5家非国有馆迈入国家二、三级馆行列,实现了青岛市非国有馆定级“零”的突破。今年9月,3家国家一级馆集体亮相第九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以文博数字化和文创产品创新诠释“博物馆+”的丰富内涵,传递出青岛文博发展的新面貌。

“文博+文旅+文创”的融合,不仅满足了旅游者的文化需求,更为青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成为青岛建设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的重要依托。青岛市旅游品质提升三年攻坚行动更是将加快发展博物馆旅游,作为旅游业态创新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建设海洋文化、历史建筑、工业遗产、乡村记忆等博物馆集群,丰富博物馆旅游线路,推动不少于20处名人故居面向社会开放。

无论是历史类的青岛市博物馆、青岛一战遗址博物馆、大沽河博物馆,海洋类的青岛海产博物馆、青岛贝壳博物馆、青岛市南针路航海博物馆,还是艺术类的青岛海右博物馆、青岛金石艺术博物馆、青岛宝龙美术博物馆,抑或是传统技艺类的西海岸新区是知传统技艺博物馆、即墨花边博物馆、平度何家楼陶艺博物馆……一方水土滋养的文明之光,正以博物馆为媒介,传递到每一位参观者心中,筑牢着城市软实力的根基。从物理地标到精神文化场所,不断丰盈、立体、多元的青岛“博物馆之城”建设,不断实现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稿摄影  王雷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马晓婷  通讯员  于晓梅  毕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