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化产业导刊!

让古老汉字焕发年轻光彩

时间:2022-11-25 10:21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编辑:文化产业导刊

北京751时尚回廊二层,“字道——汉字设计的现代之路艺术展”于日前落下帷幕。这是该展览巡展的第四站,此前已在河南安阳、江苏南京、浙江宁波展出。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敏表示,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载体,在现代印刷技术以及现代信息化技术语境下曾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汉字焕发了新的生命力。字体是汉字的视觉表现,也是时代的表征,汉字字体设计的发展与中国的社会发展、技术的发展、出版的发展、文化传播的发展息息相关。

“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

在展览现场,一台标注产于上世纪70到80年代的双鸽牌中文打字机吸引了观众的目光。“你看,这些放置在字盘里的金属字模有2000多个,要想从中找出你需要的汉字并不容易。但它虽然使用不便,却凝结了无数前人的智慧。”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字道——汉字设计的现代之路艺术展”策展人刘钊指着打字机说,“其实,在双鸽牌中文打字机出现前,已有麻省理工学院的中国留学生周厚坤、纽约大学的中国留学生祁暄发明的中文打字机以及林语堂发明的明快中文打字机等,这些都是前人使汉字书写适应现代世界而做的努力。”

展出的双鸽牌中文打字机的收藏者是邢立,一直从事印刷行业。在他看来,中文打字机虽然没有进入个人使用领域,但它承载着历史文化信息,是汉字走向计算机信息化时代不应被遗忘的重要工具。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汉字与计算机的拥抱面临巨大挑战。汉字字数多、字形复杂,存储、处理和输出等问题使得汉字进入计算机成为世界性难题。

为使计算机“接纳”汉字,国内外许多科研工作者潜心钻研汉字信息处理技术。1974年,中国设立了“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简称748工程)”,经过多年努力,以来自北京大学的王选为代表的科研团队,成功研制汉字信息处理与激光照排系统,投入市场推广应用。就此,古老的汉字终于“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在信息化时代焕发青春活力。

中国文字博物馆学术委员、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常耀华表示,激光照排为现代汉字字体设计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

传统文化激活汉字魅力

汉字记录了中国的社会、民俗等,反映了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变迁。

刘钊认为,汉字的研究创作和中华传统文化一直密不可分。“举个例子。我们的字体设计团队正和古文字专家等几个团队合作创作一套甲骨文绘本。常耀华老师作为古文字专家,对每个字都做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在合作沟通的过程中,我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也被文字承载的文化信息深深吸引,从而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中央美术学院协同创新办公室主任、“字道——汉字设计的现代之路艺术展”策展人岳洁琼表示,随着印刷工业的发展,汉字字体设计飞速发展,设计师们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灵感。比如,将中国书法中的用笔韵味和刻刀的硬朗结合形成新的字体美感。

相关专家表示,不少设计师正将目光聚焦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挖掘,通过创新的设计方法激活古老汉字的文化魅力。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楠设计的“汉仪陈体甲骨文”字库,便是让甲骨文从远古走进现实的尝试。

为汉字发展调出绚烂色彩

从青铜钟鼎上的金文到“一片甲骨惊天下”,从活字印刷到激光照排……正如常耀华所言:“凡一代有一代的贡献,我们这一代将为汉字的发展做出怎样的贡献?又怎样为汉字的未来发展调出绚烂色彩?”

岳洁琼表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技术将赋能汉字发展,汉字字体设计也有可能在数字化时代得到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让汉字绽放出新的魅力。

王敏也提到了同样的观点:“人工智能技术用于汉字字体设计将是发展趋势。字体设计发展的动力将更多源自文化的尊重、审美的诉求和社会的赋能。值得一提的是,未来汉字字体设计也更需要加强对字体美的感知力,增加对技术的掌控力,增加文化和社会的责任心。”

在常耀华看来,汉字字体设计不可能颠覆汉字结构,可调整的只是外在形貌。“当下是数字时代,计算机成为字体设计的主要工具。然而,无论未来如何改变,汉字的骨架是汉字字体设计的根柢,汉字的精魂是汉字字体设计的源头活水。”

“在展览的第六部分,我们展示了‘中华字库工程’的部分成果。该工程收集和汇聚历代文献、文物资源中出现过的汉字和各少数民族文字,辨析其源流衍变,确定标准形体,是引领中华文化步入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奠基性工程。”刘钊说,“可以说,这些丰富的文字资源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也让我们将视野放到更广的范围去看汉字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