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8 11:17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编辑:文化产业导刊
近年来,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大力发展“农旅+产业+文化”乡村旅游,图为宿豫区新庄彬荷园湿地里,五彩斑斓、错落有致的红杉树与清澈碧绿的河水相互映衬,犹如一幅色彩艳丽的“杉”水画。 |
近年来,浙江省建德市洋溪街道持续推进美丽城镇建设,不断完善基础配套、丰富便民设施,打造城乡和谐一体的“美丽价值链”,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图为冬日里洋溪街道美景。 |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近日公布2022年“最佳旅游乡村”名单,广西大寨村和重庆荆竹村成功入选。加上此前入选的浙江余村和安徽西递村,我国已有4个乡村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它们向世界展示了生态佳、产业好、生活美的中国乡村新貌。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日益发展成熟,不仅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也成为讲述中国发展故事的重要窗口。
看生态
美丽经济不断壮大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堪称中国生态发展的典范之一。这个地处天目山北坡余岭、三面环山的小山村,从采矿加工到发展绿色经济,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富山,走出了一条生态发展之路。如今的安吉不仅是中国美丽乡村的典范,还获得“联合国人居奖”、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等殊荣。今年8月,为期3个月的山屿美术馆暨首届余·远野艺术节在余村开幕。这个办在余村矿山遗址的艺术节,从艺术与人文的视角展现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自2005年以来,余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近10倍,村民人均纯收入翻了近四番,从“卖石头”到“卖风景”再到“创模式”,好生态为余村带来了巨大红利。余村村党支部书记汪玉成介绍,今年7月,余村与周边4个村整合“大余村”范围内10万平方米创业空间、2万余平方米厂房、近6万亩竹林和农田,设立1亿元的“余村产业基金”,吸引专业人才一起合作创办企业、研发创新或参与服务活动。
黑龙江省漠河市北极镇是中国最北端的城镇,冰雪资源丰富,通过打造冰雪游乐园、冰雪小镇等项目,带动了当地乡村旅游发展,用实践证明了“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四批200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第二批98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名单,生态环境优美是入选村镇的共同特点之一。它们依托生态优势发展乡村旅游,通过乡村旅游强化生态保护机制,让乡村真正成为生态宜居、富裕繁荣、和谐发展的美丽家园。
看文化
乡土味更有吸引力
进入12月,地处黎母山和鹦哥岭之间的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红毛镇什寒村凉意渐浓,然而,仍有徒步旅行的游客到访。通往什寒文化广场的路上,沿途可见黎族苗族传统图案装饰,广场上也有不少游客身着租借来的传统黎族苗族服饰,打卡拍照。少数民族文化是这里的特色旅游资源,有的村民掌握着祖辈的制弩技术,教客人射弩,讲述苗族射弩、制弩的故事;有的村民面向游客表演黎苗特色歌舞。什寒村还打造黎族苗族婚俗互动场景、推出黎族苗族特色婚宴“长桌宴”等,通过围绕黎苗文化,不断丰富乡村旅游要素,什寒村已成为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地。如今,什寒村旅游从业人员达436人,占全村人口的83.36%。据了解,琼中县通过打造“奔格内”(黎语:来这里)乡村旅游品牌,举办民俗节庆活动,打造民族文化特色旅游产品,大大推动了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
什寒村是各地激发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活力,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乡土文化有着独特魅力,是乡村旅游的重要吸引物。2019年以来,文化和旅游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已先后推出四批1399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两批198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这些村镇立足本地文化特色和产业基础,推动乡村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带动文旅融合、产业融合、城乡融合,打造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乡村旅游特色村。
看发展
“读懂中国”的新窗口
有着“中国侨都”美誉的广东省江门市,不仅有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也有丰富的侨乡文化、滨海文化和温泉文化,梅家大院、海口埠、南粤古驿道台山段等侨乡文化遗存众多。近年来,江门大力发展乡村生态康养、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等多种旅游业态,乡村旅游发展如火如荼。如今,江门共有4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5个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9条乡村旅游线路入选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名单。江门打造的“开平碉楼侨乡文化之旅”,还入选“乡村是座博物馆”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128条。据了解,江门正以赤坎华侨古镇为核心,打造集岭南文化、华侨文化、乡村文化、休闲文化于一体的展示平台,建成文旅新地标。该项目已入选2022年广东省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乡村已成为“读懂中国”的一扇窗口。近年来,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让百姓端上了“金饭碗”,让乡村有了宜居宜业的新面貌。湖南十八洞村、贵州花茂村、江西神山村等一批曾经的贫困村,发展成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成为村庄美、产业兴的典型。广西大寨村还与老挝象龙村结成“友好村”,为其提供旅游脱贫经验。这些美丽乡村成为中国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