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1 12:18来源:扬子晚报编辑:文化产业导刊
“宇宙闪烁会真实出现吗?”“数字生命怎么操作?”“这么厉害的智子能不能为我们所用?”至今,仍有不少观众还沉浸在《三体》《流浪地球2》所展现的宏大世界观中,并不断发问。由“幻”到“真”,当下科幻影视剧以更贴近现实生活的艺术方式及主题表达,借助科幻形式对科技发展前景给予探索,“未来的历史感”来到眼前,观众积极代入,并思考科技与人类命运的关系。
还记得《流浪地球2》上映时,原著作者刘慈欣接受采访时一语道破该片被肯定、被热议的原因。他坦言,如果放到30年前,《流浪地球2》是拍不成的,因为不可信,中国怎么会有宇宙飞船、太空电梯?但是现在却不会有这种感觉,每时每刻的中国变化,让中国的未来充满吸引力,这是科幻文学、科幻电影存在的最肥沃的土壤。
举例来说,《流浪地球2》中的大“网红”,当属智能量子计算机550系列,能计算出地球将遭遇多次危机,可实现全球复杂计算资源融合与调度,以满足数万座发动机协同运作的需求,并支撑“数字生命”计划。可以说,它的可信与否,直接关乎影片的世界观设定。而现实中,不少人对量子计算机、人工智能等并不陌生,据新闻报道,全球多个国家都在量子信息技术领域加强布局,“中国造”已有四台,而最新量子计算机“悟空”也即将面世。
电影界普遍认为,科幻电影有软科幻和硬科幻之分,虽然对于分类标准多有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硬科幻”是基于科技本身的科技幻想,要既脑洞大开又严谨可信。
在观看科幻影视剧时,观众会启动现实逻辑和科学逻辑,当一部作品在这方面有失误,那就不可信,观众就不会共情。同时,如果科幻影视剧主创对科学基础知识没有概念,工作也将难以展开。由此可见,除了将中国故事、中国精神以及中国人民为美好生活而奋斗的努力表达出来外,科学素养在科幻影视剧中也非常重要。
影视业和科学界的“科影融合”是大势所趋。追溯这些年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2019年《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大爆,被视为“中国科幻电影元年”。2020年,国家电影局、中国科协印发了被称为“科幻十条”的《关于促进科幻电影发展的若干意见》;随后,国家电影局和中国科协牵头建立科幻电影科学顾问库,聘请了一批两院院士、权威专家和优秀科技工作者,担任科学顾问库专家。2020年底,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成立科学与影视融合专业委员会。
《流浪地球2》聘请了19位各领域专家组成科学顾问团,剧版《三体》则有六七十位科学顾问加入。来自科学家的专业意见为科幻影视剧插上了科学的翅膀,让这些作品更加具有现实观照性,让艺术创作的脚步走得更远更扎实,当观众围绕这些作品中的理论、现象展开讨论时,也会受到更多来自科学的滋养。
无论是“引爆月球”“数字生命”“太空电梯”“古筝行动”这些大构想,还是在《流浪地球2》图恒宇的墙壁上以及《三体》魏成的屋子里,那些作为背景板存在的密密麻麻的公式,都有科学顾问们的硬核支撑。另外,这些作品之所以能引起广泛讨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高科技术语得到科学家们的口语化解读,比如粒子对撞、纳米技术、根服务器,以及宇宙闪烁、秦始皇三千万士兵组成人形计算机等,继而带给观众更多真实感。
那么,当下科幻影视作品为什么能让观众获得“未来的历史感”?其实这些未来科技力量都已有迹可循,也离不开背后的“国之重器”。“科影融合”已深入更多层面,《三体》是进入粒子对撞中心、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实景拍摄的首个剧组。《流浪地球2》上映后,以中国核工业集团领衔的央企在社交平台发声#你们尽管想象,我们负责实现#,科技与科幻的“梦幻联动”燃爆全网——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表示,天梯、地球车站、空间驿站有望在2045年成为现实;工信部发文支持“外骨骼”机器人的研发与生产,推动机器人融入养老服务等不同场景和关键领域;3D打印建造技术、智能建筑机器人、高科技钢索、7G网络等未来科技,也由各央企主动“认领”。
可喜的是,《三体》《流浪地球2》将进一步推进科学与影视的双向奔赴。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为科幻影视乃至整个科幻文艺的崛起提供了强大支撑,势必会推动更多科幻创作者加入,带来更多作品。同时,科幻影视剧中的科技想象在致敬广大中国科研工作者的同时,也激励他们攀爬更高的科研高峰,激发人民对国家科技实力飞速发展的强烈自豪感、信念感。由此,大银幕内外将共同构建出欣欣向荣的科技强国繁荣盛景。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
(《扬子晚报》 2023年02月27日 版次:A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