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4 09:08来源:中国新闻网编辑:文化产业导刊
中新网杭州3月23日电 题:浙江文旅观察:除了现代戏,越剧还能怎么“新”?
记者 童笑雨
“我经常说,每创作一部新剧,就要穿防弹衣出门。这次,我不穿防弹衣了。”日前,在新国风·环境式越剧《新龙门客栈》发布会上,茅威涛的发言,有种“任尔东西南北风”的自信。
茅威涛是越剧表演艺术家,曾三次摘得中国戏剧梅花奖。她也是个大胆的创新者,东西合璧创作《寇流兰与杜丽娘》,在游戏世界收坤生徒弟,推出《中国好声音·越剧特别季》。
尽管很多时候总是伴随着质疑,但她表示,越剧若只有一种样态,天天唱着“公子小姐相见欢”的戏码,将来只能成为博物馆的展品。“创新不是居安思危,而是居危思危。”
确实,作为中国第二大剧种,越剧和其他剧种一样,都面临被市场“遗忘”的困境。精品匮乏,上座率不再。茅威涛坦言,自己出演的作品都无法保证满座,遑论其他。
我们也看到,这几年,为了让越剧“出新”,浙江的文化部门与院团,都做了许多尝试。
如取材当代故事,推出越剧现代戏,《钱塘里》是其中翘楚,剧中增添了音乐剧和话剧元素,虽然没有水袖,但公演后仍得到一致好评;越剧《枫叶如花》的女主角一改固定的柔美形态,展现红色女特工的大义,于2022年获文华大奖。
但不得不承认,浙江越剧离一票难求,还差了那么一股劲儿。走出才子佳人,除了现代戏,越剧还能怎么演?茅威涛向最近火出圈的沉浸式戏剧“取经”,推出越剧《新龙门客栈》。
这是越剧首次尝试环境式戏剧和武侠题材,可以说,打破了传统演剧的“第四堵墙”。
走进剧场大门,武侠体验就此开始。整个外围场地被装扮成了极具大漠风格的沙漠咖啡馆。在咖啡馆中,观众能拿到与剧情有着微妙关系的“特制菜单”。
剧场好似客栈,两边摆满了酒坛,中间过道也是舞台,木椅子、木舞台颇为“原始”。观众坐在台下看戏,更像客栈里的客官,冷不丁会有演员从你身边经过,开展互动。
“一门艺术,如果没有观众,它如何传递下去?”茅威涛说,希望借助环境式戏剧这一年轻人喜欢的方式,为越剧带来热度,让更多人看见。
据悉,该剧目将于3月28日起长期驻场,观众的反应、热情程度现在还无法得知,但不能否认的是,这是越剧面向市场的一次创新尝试。
记者曾在网上看到一些文艺爱好者的吐槽,他们认为杭州文艺氛围不够浓,虽然剧场演出不停,但不像北京、上海那样,值得人坐高铁来打卡,甚至为一部剧重刷N次。
当前,浙江正在打造“文化强省”,我们期待《新龙门客栈》能成为一个文化IP,让浙江的越剧“出圈”。但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达到这个目标,一部剧远远不够,人是关键。
人,可以是演员。
记者观察到,此次演出与往常固定的演员班底不同,它有5组演员,有5个金镶玉,也有5个周淮安。演员以“85后”“95后”为主,有些来自浙江小百花越剧院,有些是温州市越剧院的青年演员,还有面向社会招募的优秀民间演员。
辅导她们的,是博士生导师级别的越剧名家,这一培养模式,完全打破了地域和院团的限制。这也是茅威涛的目标之一,带出一批年轻演员,带领她们成长,直至独当一面。
人,也可以是观众、粉丝。
越剧是年轻的剧种,她也属于年轻人。现在大家都在追影视明星,越剧新星我们也要打造。《新龙门客栈》是驻场演出,相信只比每个城市演一两场的剧目来说,它更有黏性,也容易出越剧新星。如果真能做到,不光这部戏成了,越剧的传承、传播也不愁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