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4 10:41来源:青岛新闻网编辑:文化产业导刊
日前,来自青岛市南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鸳鸯螳螂拳武术名家孙日成将登上山东电视台《中国字 中国人》栏目,在青岛山海间大展武艺,传承经典国粹、讲述“中国字背后的中国精神”。
说起螳螂拳,恐怕大家并不陌生,甚至孩童都能比划一招半式,而螳螂拳与青岛市南其实颇有渊源。在市南区已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唯一一项国家级非遗正是鸳鸯螳螂拳,传承人是武术名家孙日成。
为了让这些国粹和“文化瑰宝”更好地与新时代接轨,绽放更加迷人的光彩,市南区积极开展传统文化”双创“工作,深入社区、学校、楼宇企业,以灵活多样的形式,丰富多彩的内容传播非遗,让这些非遗项目重新“活”起来。
春风化雨 让孩子们爱上武术、传承非遗
2020年,青岛被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首批全国“非遗在社区”试点城市。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市南区遵循”见人见物见生活“理念,努力营造非遗在社区的工作氛围,动员区级以上28项非遗项目19位传承人积极参与,让一批“非遗特色社区”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阵地。这之中,学校就成为了传播非遗项目的一大窗口。
鸳鸯螳螂拳传承人孙日成接受采访时表示:“开展传承传习活动是作为非遗传承人责无旁贷的责任,武术从娃娃抓起,随着在社区的宣传推广,有更多的未成年人加入进来。那些2、3岁的小孩有模有样地打起螳螂拳来,真的是很棒!在他们身上看到中华武术的未来。”
2009年起,作为青岛市首个武术非遗进校园项目,孙日成先后在青岛市30多所中小学及幼儿园开展鸳鸯螳螂拳公益传习班,掀起了中小学生学习武术的热潮。青岛鸳鸯螳螂拳俱乐部每周派出专业的武术教练进学校执教,教授的课程主要以鸳鸯螳螂拳套路的攻防为主,配合相应的武术基本功和反应对练,由简到繁,由内而外,多方面多层次训练,同时还有教练员分享宝贵的习武以及防身经验。时至今日,课程依然获得了孩子们和青少年的喜欢。
深入楼宇 在白领之间开展非遗活动
不止鸳鸯螳螂拳,市南区利用区域优势,深入楼宇、写字间,在年轻潮流人士聚集的白领群体中开展非遗项目的推广活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随着市南区楼宇园区文化艺术季的举办,古琴、木板拓印、沉香、李氏小儿推拿等非遗项目以“青文驿“(青年文化服务驿站)的方式“进驻”商务楼宇、产业园区等公共空间,上班族可以利用午休黄金1小时,跟随非遗传承人学习体验,感受非遗的魅力。
推广非遗项目过程中,“年轻化”表达方式,可以让非遗获得新的生命力。市南区文化馆的”顺时令·承非遗“24节活动,将节气养生、非遗项目与当下最受年轻人欢迎的沉浸式演出、脱口秀、剧本杀游戏等形式相结合,跨界融合,让非遗“潮”了起来。传统古琴曲被融入古风剧本《日月山河》《竹书纪年》的演绎,体验者身着汉服,伴随着古琴的绝妙音色,在跌宕起伏的剧情中沉浸式回到古代,在娱乐的同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多措并举 创新非遗保护传承亮点不断
市南区积极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推出的非遗研学线路入选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推出的6条“山东手造青岛有礼”主题研学线路。
线路依次经过市南区的青岛市古琴协会、锔工艺博物馆、春和楼饭店、小儿推拿展览馆等,将市南区最具代表性的非遗项目串珠成链,集结成线,将非遗工坊融入旅游空间里,游客、市民可以在旅游中沉浸式体验城市文化特色。
走进青岛百年老字号春和楼,仿佛进入历史的长廊,能看到老式提盒、陶器、骑士牌座钟、酒坛、烫酒壶等老物件,这家以香酥鸡烹饪技艺百年老店已经不仅仅是带来舌尖上的非遗美味,复古的装修装饰更是展示了青岛百年来的饮食文化,让香酥鸡制作技艺、蒸饺制作技艺两项非遗技艺的传承演变脉络更加清晰生动。
不仅如此,近年来,以“传承、创新、共享”为主题的青岛市首届“非遗+”文创大赛暨第二届“指尖上的青岛”民间十大匠人评选活动成功举办,共收到参赛作品400余件/套,线上线下参与人次超过25万。活动中征集非遗产品、非遗文创商品、挖掘民间手工艺作品,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城市伴手礼品牌“青岛非遗礼”,塑造了独具特色的的青岛文创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