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0:48来源:青岛早报编辑:文化产业导刊
民俗变民宿 小渔村的蝶变
2004年西麦窑村创办崂山区第一家家庭旅馆 如今拥有102家民宿 年游客接待量10万余人次
外出旅行,你会怎样选择入住地,是酒店还是民宿?相较于酒店房间的标准化模式,越来越多的人更喜欢选择有地域特征、有味道的民宿。
源于一种对生活的向往,让坐拥山海资源的崂山区沙子口街道西麦窑村近些年特别火,从一个传统渔业村华丽转身成为崂山区民宿最多的村。截至目前,村里已建成在营民宿102家,年游客接待量10万余人次,营业额3000余万元,解决就业100余人。
游客组团到西麦窑村民宿游玩。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发展故事,民宿业给村子又带来了哪些变化,这个民宿专业村今后又将走向何方呢?带着这些话题,记者走进西麦窑村,作了一番探访。
产业转型
崂山民宿业1.0时代从西麦窑开启
近年来,崂山区乡村振兴风生水起,沙子口街道的一众农村社区铺展开一幅幅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秀美画卷。
西麦窑村作为流清湾畔的一个小村庄,依山而建,向海而生。距离海边仅有200米,村子中既有古朴的石头房子,还有现代感十足的院落,其中很多都是风格迥异的民宿,已经在西麦窑形成集群,迎接着络绎不绝的客人。
西麦窑村景色优美。
“我们村是明朝万历年间建立的,距今有400多年历史了。原先是远近闻名的渔业村,因为地处崂山风景区,再加上近海渔业资源匮乏,原有的经营方式需要转型。”西麦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唐盛佳说,2004年,沙子口街道办事处通过对生态旅游发展趋势的多方论证,以及在对旅游沿线各村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决定盘活农户闲置房屋,将“家庭旅馆”引入农户,使更多的城里人足不出城就能充分享受回归自然、体味纯朴的乐趣。经过“优中选优”,西麦窑村被确定为首批家庭旅馆开办地。2004年,西麦窑村集体创办了崂山区第一家家庭旅馆——山海人家。社区还成立了村办旅游公司,对家庭旅馆实行“统一接收、安排客源,统一标价、统一结算”。
“成立之初,28家农户从候选的50户中脱颖而出,共有床位230张。入选的家庭旅馆,户户房间整洁,精装厨房、卫生间,柔软的席梦思床、太阳能热水器、彩电等一应俱全。”唐盛佳说。
“很多人可能不了解当时的背景,‘家庭旅馆’这个概念在2003年才被引入中国,这是民宿产业的1.0时代。随后,‘家庭旅馆’在我国丽江、厦门等地纷纷出现。可以说,崂山民宿业1.0时代是从西麦窑开启的。”沙子口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李伟说。
村民唐东说,2004年,母亲利用家里的房子开办了一处“山海人家”家庭旅馆,“当时家里是两层房子,共计300多平方米,我们拿出了一半的空间,划分7个房间来出租。这种家庭旅馆在当时比较受欢迎,一年下来,能赚两三万元。”
在2004年,村民唐晓霞把自家闲置的两层房子拿出来开办“山海人家”家庭旅馆,共计开辟了6个房间,使用公共的卫生间,每个房间有电风扇,每个床位费每天是20到30元之间。“我们村子在崂山景区脚下,因为风景特别好,很多人都喜欢来游玩。我们接待的旅游团比较多,游客来了住大通铺。一年下来,家庭旅馆毛收入在3万元左右,在当时还是比较不错的。”
“大概过了四五年吧,随着游客对入住条件要求越来越高,家庭旅馆的配套设施进行了升级,配备了独立卫生间,安装了电视、空调,改造完毕后,每天的床位费用为40元到50元,年收入到了4万元。”唐晓霞说。
到2013年,西麦窑村正规注册的“山海人家”家庭旅馆达到30多家,占社区户数的15%,从业人员40人,年收入300万元。“‘山海人家’的设立,增加了我们村的旅游收入,带动村庄人员就业,还辐射到周边很多村庄。”唐盛佳说。
品质转型
从“住下”到“喜欢住”的转变
“伴随着旅游品质不断提升,原先的‘山海人家’服务标准、入住环境已经难以满足游客更高的需求,在市场竞争中,有部分‘山海人家’旅馆退出了市场,还有一部分通过提高入住环境适应了市场。后来,伴随着民宿业态的入驻,为家庭旅馆的转型提供了样本。”唐盛佳说。
从2015年开始,西麦窑家庭旅馆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开始向民宿转型。崂山吾舍民宿成立于2015年5月,可以说是西麦窑村首家进驻的正规意义上的民宿。聊起当初开办吾舍民宿的缘由,老板武鑫说是源于一个很朴素的梦想,就想有一天可以在海边有一处房子,朋友可以一起相聚,然后到海边泡个海澡,吃吃烧烤、吹吹海风。
吾舍民宿外景。
武鑫原先在国企财务部门上班,她说“不想干一眼望到10年后的工作”,之后她应聘去了一家保险公司当策划,干了9年后又主动辞职。2015年的一次贵州之旅让她对曾经的朴素梦想有了去实现的念头,“当时,我们住在当地的农家乐,感受到了原汁原味的乡土风情,比住在星级酒店更有意思。”回到青岛后,武鑫想到了沙子口街道的西麦窑村,便着手寻找一处让梦想开花的房子。“村民非常热情,当时我到一家超市询问村里有没有要出租的房屋,热情的超市老板带着我寻找村民打听,当天我就以2.4万元的价格租下了一套150平方米的房子,这就是后来的1号院。”武鑫说。
武鑫花了三四个月来装修,对原先的房屋彻底改造,光装修费就花了20万元。“刚开始,是我的一些朋友来聚会,后来有人提议可以对外营业,让更多的人来体验不一般的山海生活。我就开始对外经营,当时共有3个卧室,一天的住宿费用是700元,没想到大受欢迎。这个价格也成为当时的最高价。”武鑫趁热打铁,又租了第二套房子,还是150平方米,她在每个卧室安装了独立卫生间,搭建了开放式厨房,在次年清明节营业。之后,她又入手了第三套房子,继续开办民宿。
“开办民宿之初,我是想给旅客提供一个旅途中的‘我的家’,因此起名‘吾舍’。”武鑫说,她对民宿的理解就是“要给入住者提供一种非生活化的体验”,原先的家庭旅馆或者农家乐等只是解决了“住下”的问题,但是让游客“喜欢住”需要在品质上转型,按照现在的时髦说法就是“要有人设”,让游客一眼就能认准你的风格,喜欢上这种“非生活化体验”。
“我装修的每一套房子,光是设计费用就高达7万元,我出设计思路,北京的设计师出方案,双方不断碰撞创意的火花,最终实现我心目中的样子。”武鑫举了一个例子,有一次她去西藏旅游,看到当地饭店的房间里安装了壁挂炉,在大冬天壁挂炉里晃动的火苗,带来了不一样的温暖感受。回到青岛后,武鑫把壁挂炉引入到了民宿中,如今,这种配置已经成为西麦窑众多民宿的标准配置。
“2014年,我对家庭旅馆进行了第三次装修,热水器从太阳能更换为空气能,在每个房间配备了空调,电视也换成了数字化电视。这次升级后,一个房间每天的住宿涨到了200元。”唐晓霞说。
“从原先的‘山海人家’家庭旅馆一路走来,先后3次装修改造,每次都让品质不断提升,年收入也从原先的两万元到了前些年的五六万元。这次把房子租给胶州的朋友,我相信他们会让房子实现第四次升级。”今年,因为孩子升学,唐晓霞拿不出太多时间打理家庭旅馆,就把房子租给了别人,年租金超过了10万元。
唐盛佳告诉早报记者,曾经的“山海人家”家庭旅馆目前还剩下10多家在继续经营,但是在居住条件上全面更新升级,更多的“山海人家”家庭旅馆已经变成了民宿。
升级业态
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和投资者到来
“现在的民宿给人一种‘家’的感觉,现代人生活工作压力比较大,他们来民宿,主要是为了休闲解压,原先入住家庭旅馆也就一两天,就像是蜻蜓点水般旅游,现在我们村里有了众多民宿,成为民宿网红村,再加上靠近流清湾,还有梨园,游玩的花样也增多了,不少游客都能入住一个周了。”唐晓霞说。
2014年,村民唐东从一家国企辞职,回家打理母亲经营的“山海人家”家庭旅馆,他按照自己的想法,对房屋实施全面改造,房间全部增加了独立卫生间,更换了新式家电,构建起现代简约的装修风格。
“我们村里的房子依山而建,尤其是站在二层的露台上欣赏海景,视野非常开阔。”唐东说,考虑到自家民宿离着海边比较近,他给自家民宿注册了“听海楼”的名称。2016年,“听海楼”正式营业。唐东很重视在网上的营销,他在很多旅游网站注册,发布自家民宿的文图,结果在网上反响不错,众多外地游客慕名前来入住。2016年后,当年的收入就超过母亲经营家庭旅馆三年的收入。“酒香也怕巷子深,借助互联网,让我们家的民宿名声在外,直到现在,我们家的客源来自网上的引流仍然占据九成。”
今年,唐东对原先的民宿再次装修升级,房间内安装了地暖,卫生间实现了干湿分离,原先的马桶也升级为智能马桶,装修费用花了上百万元,4月26日开始营业。此外,唐东又改造了村里秀海山庄的一套上下四层的别墅,共有8个大房间,接待会议、团建、轰趴等活动,也已对外营业,人气一直不错。
“如今,西麦窑村的民宿已经形成了集群效应,越来越多的民宿爱好者前来入住游玩,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前来投资民宿。”观星堂民宿创始人牛梅梅说。
观星堂民宿内景。
牛梅梅曾经在一家公司担任中层,因为更喜欢过一种让心灵更放松的生活,她和爱人范钦鹏选择在五四广场开办民宿。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到西麦窑游玩,被这里的山海交融的风景所吸引,只是入住“山海人家”家庭旅馆时发现居住条件亟待提升。由此,他们想到了在西麦窑开办一家民宿。“当初取名‘观星堂’,就是想着在这里可以躺着看星星。”2019年,牛梅梅在西麦窑拥有了第一套民宿,取名为猎户座。当年的“五一”期间,一套民宿一天收入2000元左右。随后牛梅梅不断扩大规模,今年,她拿下了第八套房子。“5年来,我们在民宿上投入了400多万元,基本上每隔1年小装修、3年大装修,室内的床垫、马桶、烧烤炉、投影仪等都是一线品牌,不比五星级酒店的差。”牛梅梅说,他们家的民宿上榜了携程青岛精品民宿的前十名。
也是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市民戴洁喜欢上了西麦窑,她在西麦窑也开办了自己的民宿。“我原先开过广告公司,后来为了照顾两个孩子,当起了全职妈妈。一次开家长会,老师让孩子介绍家长的工作,儿子说‘我妈在家里照顾孩子’,这个事情对我触动很大,我想到了干民宿这个行业,这样既能照顾孩子还有自己的事业,所以来到西麦窑开办民宿。”戴洁说。
2020年,戴洁以五六万元的价格租下了一套房子,花了半年时间来装修,2021年“五一”期间开始营业,当时市场认可度不错。随后,她以8万元的租金从村民租下了一套300平方米的两层房子。3年来,她已经在西麦窑租下了5套房子开办民宿,累计投入了200万元装修改造。“在去巴厘岛游玩时,我看到当地建筑吊顶很高,用实木搭建而成,很有空间感,我就把这种风格带到民宿来。”戴洁给自己的民宿取名为“云汐小筑”。
“我们来西麦窑住民宿,主要是看好这里的自然环境,居住条件也不错,服务也很好。”市民陈女士说,她每个周末都喜欢和朋友去西麦窑游玩,然后入住民宿,“现在不是很流行‘双城生活’吗?工作日在一个地方努力工作,周末去另一个地方休闲度假。我相信在西麦窑的民宿里就能够体验到这种‘双城生活’。”
唐盛佳自豪地说,现在西麦窑村的民宿装修风格,有中式、现代、日式、美式的,除了解决村民的就业问题外,还吸纳了周边村庄居民来就业,因为民宿产业的发展,村庄闲置房屋出租也成为居民家庭收入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租金十分可观,每户租金根据房屋大小和位置从6万元到10万元不等。
2019年,在沙子口街道办事处的支持下,西麦窑、东麦窑、流清河3个村子等共同成立“流清湾产业联盟”,推进产业发展,每个村每年有40万元的保底收入。产业联盟促发展,将利用3个村庄的旅游资源,升级现有业态,导入新业态,将片区打造成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滨海度假风情带、青岛夜游打卡地,婚纱旅拍目的地、青岛高端民宿聚集地。
片区民宿产业集群呈现多元、错位、差异化发展特点,已形成东麦窑村主题品牌民宿、西麦窑村滨海精品民宿、流清河村浪漫旅拍民宿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并辐射带动大河东、小河东联动发展。截至目前,在流清湾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内营业的渔家乐、民宿咖啡户总量达到300余家,房总量1400余间,具有一定品牌知名度的精品民宿20多家,已成为青岛市乃至山东省内精品民宿数量及接待规模均居于前列的民宿聚集区。
沙子口街道党工委书记姜兆介绍,围绕“山、海、居、渔”等自然与文化资源,沙子口街道以“一湾两带”为乡村振兴产业布局,依托民宿等特色产业发展,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建设富有山海文化特色的艺术小镇。沙子口街道被评为第二批山东省旅游民宿集聚区培育单位。(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陈勇 通讯员 韩阳 照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民宿+”模式 乡村游新体验
崂山区现有民宿800多家 诞生一批民宿管家、民宿合伙人 民宿不仅是食宿服务提供者 已成一种令人向往的生活体验
今年4月21日,宿宿网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民宿蓝皮书:中国民宿发展报告(2022)》。《报告》指出,民宿不再简单地是一座建筑或一个院落,民宿也不再仅仅是食宿服务提供者,民宿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令人向往的生活体验。“民宿+”是往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民宿经营发展的关键趋势。
在崂山,西麦窑村的民宿扎堆情况,并不是个例。在北宅街道的南北岭,在王哥庄街道的雕龙嘴、返岭村都有众多民宿。业内人士介绍,青岛地区民宿超过2000家,其中崂山区有800多家。如今,“民宿+”已经开启崂山区乡村旅游发展的新模式。
亮点1
游客与民宿的双向奔赴
因为一种情怀,让很多人慕名来到西麦窑体验民宿生活;因为一种追求,让很多人来到西麦窑经营民宿,让自己的生活理想得以张扬;因为一种认同,让街道、村庄、从业者、游客对民宿有了更深的理解,在双向奔赴中迈向更好的品质……
听海楼民宿的负责人唐东,是一名80后,他原先在某国企工作,一直干到了采购主管的职位。2015年,他回到老家西麦窑接过母亲的“山海人家”家庭旅馆,开始了民宿经营。
听海楼民宿室内场景。
除了利用互联网来推介自家民宿外,唐东还特别注重入住者的感受,遇到喜欢聊天的客人,他总会询问对方对民宿的意见和建议。有一次,一名北京女游客提出卫生间缺少一个装化妆品的架子,他当着女游客的面当场下订单,并在女游客离青前安装完毕。这个小小的细节,让对方很是感动。“都知道青岛人热情好客,没想到这么注重细节。”后来,这名北京女游客为唐东介绍了很多朋友入住。
最近唐东想给自己的民宿换个名字,把“听海楼”改成“听海心宿”,“有名外地游客给我提出意见,说这里是让心可以休憩的地方,‘听海楼’要是改成‘听海心宿’会更有意境,我已经采纳了这名游客的意见。”
借助这种与游客的双向互动,唐东的朋友圈里有了数千个天南海北的朋友。“现在的工作可以认识更多的朋友,这让我很高兴。”唐东说。
亮点2
营造出一种“旅途中的家”的感觉
谈起双向奔赴的故事,武鑫说有太多的感动要说出来,“当时选择在西麦窑开办民宿,第一眼是看中了这里的风景,后来深入其中才发现,这里的老百姓善良淳朴,实在厚道。”
武鑫说,在开办民宿过程中,街道、社区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周边的邻居也都很帮忙,让她感受到了温暖。正是因为感受到了众多温暖,武鑫推出自己的民宿后,吸引了不少村民前来参观学习,她直接把自己的装修商联系电话分享给周围的村民,让他们也可以更好地装修。“干民宿就需要人气足,大家都来干民宿,就能够让西麦窑的民宿火起来。”武鑫说。“我就是想把在西麦窑开办的民宿,营造出一种‘旅途中的家’的感觉,让人们匆忙的脚步,可以在西麦窑停下,度过一段不一样的生活。”武鑫说。
戴洁对于西麦窑的村民,也是评价很高,“在西麦窑村,我外出都不用锁门。以前,我回市区居住时,遇到天气不好时,周围的村民就给我打电话,帮助我上门收起二层露台上的太阳伞,或者是帮助我关闭室内的电灯,这些小事看似普普通通,折射出来的却是暖暖的人情味。这种人情味恰恰是民宿最动人的地方。”武鑫、戴洁等一批民宿经营者的到来,给西麦窑村带来了更多的希望和机会,他们的民宿雇佣了社区不少村民来干保洁,每天的工资都在上百元。
“这些年,街道为了扶持民宿产业发展,安排专人来负责对接,让我们发展民宿产业信心更足了。”西麦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唐盛佳说。去年,他也把自己的两套闲置房子拿出来装修,开办起了民宿。唐盛佳告诉记者,开办民宿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要给广大村民带个头,树立更大的信心;另一个是在开办民宿中摸索更多经验,看看怎样更好地服务民宿经营者。
亮点3
催生一批民宿管家、民宿合伙人
记者采访发现,到崂山开办民宿的群体中,有不少人原先事业有成,刚开始开办民宿是为了寻觅一种慢生活,时间长了渐渐喜欢上民宿,民宿反而成为主业。民宿在他们眼里就是能够改变城市生活、回归自然、提供品质休闲的空间。
早在2014年,市民庆峰到王哥庄街道雕龙嘴游玩时,就萌生了在当地开办一家民宿的想法,经过多年的打磨,终于有了现在的“那边·蓝颜民宿”。“做民宿的人,首先是热爱生活,有一定的生活美学,愿意动手创造。其次在审美方面,视角要异于常人,才能打造有特色的民宿。民宿投资比较大,想要干好这一行,需要长期持续投入,就像精心呵护孩子长大一样,不断地注入新活力,让其接近理想的状态。”庆峰说。
那边·蓝颜民宿外景。
庆峰告诉记者,民宿的门槛看似很低,其实真正干起来难度不小。首先要选择一处合适的地角,还要选择好房子,关键是装修风格要超前,从目前的民宿经营情况看,房租一般占到经营收入的两成到三成,然后三成到四成是水电、人工成本,还要扣除折旧等,一年下来的纯利润不足三成。
“现在的民宿投资越来越高,一般一套都要几百万元。举个例子,当初我们建设第一套民宿,水电改造多次才得以解决,正是因为第一套的经验,在后面的民宿建设中,基础的水、电、暖、消防设施成了重点,隐形的工程虽然耗资大,却可以省掉后期经营中的麻烦。”庆峰说,其实民宿这个行业淘汰率是很高的,8年来,她曾经熟悉的一些从业者,有的坚持了两三年就转行了。
一边是越来越多的民宿,一边是很高的淘汰率,在寻找更多可能性中,民宿产业也成为旅游中的热点。今年,庆峰招聘3名民宿合伙人,结果一下子来了300人应聘,其中既有从业多年的企业骨干,也有刚毕业的大学生,看好民宿产业的未来成为他们的共识。
庆峰所说的“民宿合伙人”是一种新职业,没有底薪,只有业绩提成。30岁的济宁人高鹏今年才当上民宿合伙人,他以前和朋友在上海开了两年饭店,“这次主要是想跟着庆姐学习一下民宿经营技能,在民宿里,除了烧烤我以前会干,其余的接待、管理等要重新学习。这个行业我要干上几年,积累一下相关经验。”
除了民宿合伙人外,在西麦窑的民宿中还有一个新职业——民宿管家。今年48岁的唐孔海就是崂山吾舍民宿的民宿管家,他手里管着六七家民宿,每月工资是5000元。
“2004年,我当时在村里开办家庭旅馆,一直干到了2020年。后来,因为一些原因,我把两套房子出租给崂山吾舍民宿,自己变成了民宿管家,这样时间上更方便了。”唐孔海说,民宿管家就是平常接待好客人,带着客人到民宿了解相关设施,为客人提供相应的入住服务,遇到紧急情况要及时处置。
“基本上在每年的节假日比较忙碌,有时候凌晨三四点钟还要去接客人,我每天都要接待很多客人,时间长了,他们都亲切地叫我‘唐哥’。”唐孔海对于这个称呼很是自豪。
“为了迎接天南海北的游客,我们除了给他们配备崂山茶,还会在房间里放上一束‘欢迎鲜花’,这束花或者是当地的月季花,或者是山上的野花,或者是当季的樱桃花,讲究的是一种情调。”唐孔海说到“情调”时特意加重了语气,“这些年,民宿逐步被大众接受,不少游客喜欢包下一处院子,几个家庭聚在一起做饭、聊天,度过一段美好时光。”
深居崂山,与安静淳朴的当地人为邻,漫步在沙滩,累了发呆、喝茶,又或是看一场电影,体会枕着“银河”入眠,伴着蝉鸣苏醒,这就是观山看海的神仙生活……
观点
“西麦窑现象”并非偶然
“西麦窑村有208户居民,近些年来涌现出上百家民宿,全村七成以上的居民都在经营民宿,这在崂山区并非偶然现象,应该是文旅产业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沙子口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李伟这样说。
崂山特色民宿外景。
李伟认为,西麦窑村广大居民的经营意识、参与市场竞争意识很活跃。从最早开办家庭旅馆就能看出来,因为靠近海边,这里的居民天生有着包容、开放、善于接纳新生事物的品质,再加上这里的自然禀赋非常优越,紧邻5A级景区,靠近流清湾,沙滩、大海、青山、绿水,满足休闲度假的自然条件都具备了。在“体验”经济背景下,沙子口街道深挖乡村文化内涵,结合生态环境和自然肌理,通过整合各类财政资金,投入改厕、改厨、煤改电、气改电、污水管网改造等项目资金3000多万元,对现有民宿提质扩面,形成既有不同于城市的特性,又能保持现代生活品质的典型“都市乡村”风格的主题民宿。
沙子口街道通过加大对高端民宿投资经营的招引力度,不仅打造了多个具有网红效应的高端民宿品牌,还对原有民宿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走出了一条以特色农旅一体化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新路径。沙子口民宿主要以流清河、东麦窑、西麦窑为中心,辐射周边村落,共有300多家民宿、上千间客房。其中包含精品民宿仙居崂山、瑜上山间、崂山书院、赵氏城堡等,是青岛市乃至山东省内精品民宿数量及接待规模均居于前列的民宿集聚区。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文旅学院院长石媚山介绍,青岛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是国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具有发展民宿的先天条件。近年来,青岛市十分重视发展民宿产业,出台了《青岛市旅游民宿暂行管理办法》,成立了青岛市民宿行业协会、崂山区民宿协会等行业组织,规范了民宿行业的发展。青岛市及相关区市出台了扶持民宿产业发展的激励性政策,青岛市旅游品质提升三年攻坚行动也把民宿产业发展作为重要内容,有效推动了产业的快速发展。青岛市民宿集聚程度较高,尤其是以崂山为代表的集聚区,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和前景。
出招
沙子口打出民宿发展组合拳
如何让乡村民宿发挥更大动能,让乡村百姓得到真正的实惠,是沙子口街道一直思考的乡村振兴课题。沙子口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李伟介绍,为更好地应对民宿业高质量发展,街道组织了评星定级、服务技能、设施改造等多主题、多形式的民宿从业人员培训和交流学习活动,同时,街道在《沙子口民宿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制定了《沙子口民宿十佳评定标准》。
民宿吸引了很多家庭前来游玩。
乘着全域旅游的“东风”,沙子口街道以文旅融合为抓手,成立由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担任组长的沙子口省级民宿集聚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一步,街道要打造‘宿在流清河’这个IP,在民宿管理,服务标准化、品牌化上下功夫,尝试依托民宿协会对民宿管家、保洁人员实施统一培训、管理。此外,我们还想着跟预制菜公司合作,为片区的民宿提供预制菜,后期还要引进小剧场等业态,进一步丰富片区周边夜生活,引导民宿朝着主题化发展,打造例如茶文化、啤酒文化的主题民宿,结合周边的婚拍基地,构建起浪漫爱情主题民宿集群,还要推出亲子研学民宿、康养主题民宿等,争取利用一到两年时间构建起全产业链条。”李伟说。
以民宿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盘活了大量闲置农房和宅基地,为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增加了村民收入,提升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打造了一批“民宿+特色餐饮”“民宿+特色农业”“民宿+旅游购物”“民宿+艺术康养”“民宿+文化休闲”等“民宿+”融合型经济新业态。
强化资源整合,实现业态融合。沙子口民宿集聚区在发展中注重强化对辖区资源的融合整合,采取统一组织、鼓励发动、外部合作等方式,积极实施“民宿+”战略,拉长沙子口民宿产业链条,以多业联动、多业融合,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等多元化、综合性的旅游度假产品。
文旅融合,打造多元化休闲旅游要素。沙子口街道积极整合辖区自然、文化、社会等资源,围绕民宿旅游开展文化、科普、美食等多种主题活动,建立文化馆、文化主题部落、社会实践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生态展示中心等场所或设施,有效丰富沙子口居民和游客文化生活与体验,增加了民宿行业文化内涵,提升了沙子口民宿品牌影响力。
鼓励发动,各民宿自主开展特色活动。通过开展沙子口美食大赛等活动,支持鼓励辖区民宿业主根据各自市场定位和主题特色,创新研发康养、研学、营地、摄影、垂钓、拓展等具有沙子口特色的活动与项目,拓展民宿消费新场景。
加强合作,引入专业机构研发新项目。沙子口街道积极引入知名研学机构,在沙子口研发营地教育、科普研学、团建拓展等产品和项目,丰富沙子口旅游产品业态,赋能民宿集聚区的“民宿+”战略。
民宿+特色餐饮。“住海滨美宿,品海鲜美食”是多数光临沙子口游客的消费诉求。沙子口民宿集聚区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国家渔码头水产品种多样、渔家菜品风味独特的优势,实施“民宿+海鲜美食”运营模式,将海洋特产、渔家风味融入民宿产品中。
民宿+文化休闲。沙子口街道打造流清湾滨海休闲度假风情带,包括流清河、东麦窑、西麦窑及南窑等社区,目标是以崂山路为主轴,经沙子口1号慢行步道串联,形成以沙子口休闲广场、崂山书院、双拥公园、魔方公园和沙滩浴场为中心的多业态、全天候运行商业综合体,打造青岛年轻人和广大游客的网红打卡地。(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陈勇 通讯员 韩阳 照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创业梦工场 民宿汇聚“青”力量
岛城各类民宿总数超2000家 提供床位逾两万张 通过品牌化特色化发展 吸引越来越多青年人加入
相比较其他旅游业态,民宿应该是新生力量。如同青年一般,民宿不断散发的朝气蓬勃精神,吸引着众多青年人不断加入,他们的情怀、气质、理念纷纷融入其中,成为促进岛城民宿业不断迸发活力的重要原因。
变化
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民宿行业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喜欢上民宿,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来到崂山开办民宿。1988年出生的孟祥雯,从澳大利亚留学回国后,原本在某银行工作,“2015年,我去北九水游玩时,一下子被当地的风景吸引住了,就萌生了在此开办民宿的想法。”
孟祥雯跟家人商量后,用原本打算买房子的200多万元租下了观崂社区的4个老院子,然后全面装修。两年后,孟祥雯的九水乡著民宿正式营业,这也是北宅街道最早的一批民宿。因为填补了当地业态的空白,面世后引起了很多爱好游玩的青年群体追捧。2021年,孟祥雯当选为崂山民宿协会会长,带领更多小伙伴一起推动民宿业发展。
如今,孟祥雯在崂山区有两套民宿,“我们正朝着品牌化发展,后期我想着在市区拓展一下民宿业。”孟祥雯介绍,目前崂山民宿协会有104家会员单位,所经营的民宿各具特色,可满足不同群体需求,节假日经常一房难求。“我们的会员中80后是主力军,90后是新锐势力,崂山本土人占一半。年轻人接触新事物要快一些,懂得如何做自媒体,如何引流。”孟祥雯说,自己刚开始做民宿时,还不会使用抖音、美团、小红书、大众点评网这些平台,但现在做起来已经是得心应手。
90后姑娘刘春晓是土生土长的沙子口人。2012年大学毕业后,她应聘到大众点评网工作,因为能力突出成为青岛地区的营销冠军。“在工作之余,我发现在北京、上海等地很流行‘轰趴’。‘轰趴’就是私人举办的家庭聚会。可以理解为室内聚会或室内派对。”刘春晓说。2014年,她用3万元启动资金,在沙子口街道南崂社区租下两室一厅,改造成一处“迷你轰趴馆”。“第一处‘轰趴’开办后,吸引了很多年轻朋友前来游玩,这让我看到了这个新兴产业的美好前景。”2015年,刘春晓又租下王哥庄街道一些闲置别墅,打造集娱乐休闲、住宿于一体的特色民宿。目前,刘春晓已经从单打独斗变成了团队作战,团队人数超过了60人,经营的三梦季轰趴民宿有50多栋。“现在,我最大的梦想就是让员工们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买车买房,一起在文旅行业深耕,打造中国最让顾客信赖的文旅品牌之一。”刘春晓说。
在崂山仰口的印澜一宿,推门就能拥抱大海。这家民宿的创始人范国斌是一名80后,他告诉记者,自己原先在大学路开办城市民宿,后来在2018年来到返岭村开办乡村民宿,“跟城市民宿比起来,我觉得乡村民宿更像严格意义上的民宿。”
民宿2019年营业后,反响很不错,他紧接着又把旁边的一处别墅租下来,开办了印澜二宿。2018年,范国斌成立青岛柏宿民宿管理有限公司,现在公司旗下有四套别墅民宿,还有餐厅和咖啡厅。“现在我的团队已经到了30人,有专门的管理、服务、营销人员,还专门聘请了自媒体团队在小红书、抖音上推介我们的民宿。现在,我正在寻找新的店面,准备到威海或者泰安开办分店。”范国斌说。
现状
青岛民宿数量全省最多
2021年7月23日,青岛市民宿行业协会正式成立,这是青岛旅游民宿行业发展的里程碑事件,标志着这一行业在青岛将迎来规模化、规范化、自律有序发展的新阶段。
近日,青岛市民宿行业协会秘书长耿大军介绍,从2014年至今,青岛的民宿产业由逐渐兴起到不断发展,从早期崂山地区的传统农家宴,到目前丰富多彩、主题分明、特色显著的各类精品民宿,一路走来可以说是风生水起,遍地开花。耿大军估计,到目前为止,岛城各类民宿总数应该超过2000家,提供床位超过两万张,青岛已经成为山东省民宿数量最多的城市。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文旅学院院长石媚山介绍,青岛民宿的数量一直没有一个官方的数据,一是对于民宿的界定当前还不是完全统一,二是民宿统计的标准还不一致。从民宿分布区域上来看,主要以崂山区、市南区、西海岸新区、即墨区为主,其中在崂山区和西海岸新区呈现出集聚效应。
对于岛城民宿的下一步发展,石媚山提出了五点建议。首先要强化政策供给,政府要形成政策合力,着力解决民宿证件办理难等突出的问题,推动民宿的市场合法化经营;其次要强化行业联合,行业协会要发挥平台作用,在政策建言、行业自律、品牌建设、市场拓展、联合营销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再就是要强化跨界融合,积极培育“民宿+”,构建民宿+自然生态、民宿+农耕研学、民宿+手工制作等多业态消费场景,丰富民宿产业的产品体系,增强青岛民宿的吸引力;第四是要强化教育培训,加大民宿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服务水平,增强游客的舒适度、满意度和体验度,打造高端民宿、高端颜值、高端服务、高端体验的“四高”品牌;最后是强化文化植入,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青岛元素,尤其是结合民宿所在区域地方文化特色,打造特色IP,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民宿产业成为文旅融合的示范样本。
行动
用创新赋能民宿发展
5月15日,王哥庄街道举行民宿产业发展座谈会。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孟兆轲与辖区12家精品民宿负责人以及相关专家、业务主管单位负责人齐聚一堂,面对面提建议、话发展,共同探讨民宿产业发展的新路径。
座谈会上,与会人员围绕当前民宿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的相关建议畅所欲言。
“王哥庄街道山海禀赋绝佳,吸引了众多特色民宿落地,也给山海小城文旅发展带来了更多的人气。为全面保障民宿业健康向好发展,下一步,街道将进一步做好特色产业发展的各项保障工作,成立特色产业协会,让民宿产业成为富民强村的新引擎。”孟兆轲说。
崂山区文旅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下一步,崂山区文旅局将依据《山东省旅游民宿集聚区创建导则》,对建设培育单位的薄弱环节进行相应的指导和辅导,帮助建设培育单位进行改造提升,确保建设培育单位能够达标。积极组织开展旅游民宿等级评定宣传发动工作,对具备相应申报条件或潜力的企业,在企业自愿的基础上,组织指导其参与旅游民宿等级评定工作,为全区民宿业健康发展贡献力量。(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陈勇 通讯员 招婷婷 张越 照片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