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化产业导刊!

实景话剧《里院》热度攀升 青岛市话剧院讲述创作背后的故事

时间:2023-08-16 10:51来源:信网编辑:文化产业导刊

信网8月15日讯(记者 王晨瑜)如同四合院之于北京,里弄之于上海,里院于青岛而言,不仅是地方特色建筑形式,还承载着市民心中的情感和记忆。由青岛市话剧院打造的实景话剧《里院》自首演以来,热度持续攀升,受到了市民、游客的好评。演出团队将人文风俗作为主线,将剧目融合进实际的景观中,采用系列剧的方式重现了青岛里院的生活场景,向众人生动讲述青岛故事。如今,伴随着老城区“叮当”的施工声,在青岛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的进程中,还会有更多的老建筑和传统文化得以被保护和传承,并不断焕发出新的光彩。

实景话剧《里院》勾起了市民的回忆,吸引了外地游客了解青岛的发展和文化。 (来源:信网 记者 王晨瑜 摄)

话剧《里院》受市民、游客好评 引起观众回忆与共鸣

在里院中看《里院》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暮色时分的烟囱里冒出一缕缕炊烟,大人、小孩挨坐在院子里看黑白电视上放着的影片,左邻右舍串门拜年......曾经里院中寻常的烟火气在实景话剧《里院》中得以重现,而这样的场景既勾起了青岛市民的回忆,也吸引了外地游客观看了解青岛的发展及文化。“我从小在里院长大,这个话剧讲的正是我们小时候的事情,让我不禁想起了儿时的玩伴和老邻居。”市民李女士热情地介绍,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青岛的城区开始东扩,也是那个时候里院的老居民便陆续搬离了那里,“30 多年过去了,这里依旧是我们有时间就会来的地方,话剧又是免费的,我也推荐给了以前的朋友。”

“话剧很生动,虽然我不是在这样的老建筑里边长大,但剧目传递出的家庭温情,让人很感动,还有场景的布置,也让我觉得挺熟悉。”来青岛的游客孙先生刷视频了解到这个演出,他认为剧里发生在院子里的家长里短贴近生活,“像大梁式自行车、院子里呈水的大缸、洗脸打水的搪瓷盆等也是我们童年时常见的。”

青岛有不少石阶路,通往演出地点的那条黄岛路格外不同,被本地市民称为“一步半”。 (来源:信网 记者 王晨瑜 摄)

市话剧院讲述创作故事 揭开话剧背后的流量密码

海滨山城的青岛有着不少石阶路,通往演出地点吉善里的那条黄岛路格外不同,它被本地市民称为“一步半”,道路采用大石板,每级台阶比较宽,往前迈不上一个台阶,两步又用不上,便有了这样的名称。天色渐暗,吉善里门口已有人在等候入场,18点30分观众陆陆续续入场,其中既有头发花白的老年人,也有青年人、儿童。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自2023年7月演出以来,《里院》场场满座,“有的外地游客因在里院附近游玩了解到了话剧《里院》,而预约时却没有票了,我们就会视情况在坐席旁加了长板凳。”

“我们看到这么多市民、游客的好评也感到高兴,这部《里院》可以说是现象级的话剧了。2022年,剧院演过这部剧,因为当时是第一次排练实景话剧,所以经验不是特别丰富,今年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做了很多调整,让剧情变得紧凑和连贯,这样剧目的可看性、观赏性都得到了提高。”青岛市话剧院院长傅维介绍,《里院》设置的情节是从改革开放初期开始到现如今的生活,展现了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部剧不以盈利为目的,我们会保留下去,通过好的作品让观众受益,同时,里院建筑本身是一种文化,这样也可以做好建筑的活化利用,让更多人了解青岛。”

市南区相关部门在前期的工作中,为话剧的演出提供了很多支持,让观众有了更好的观看体验。 (来源:信网 记者 王晨瑜 摄)

相关部门多个环节提供支持 不断延续城市文脉

据悉,吉善里的观众席座位有百余个,《里院》自7月首演以来,已经演了20场,累计观看人数达到3000余人。话剧本身内容让观众产生了思考和共鸣,而沉浸式的观赏让大家有种深深的代入感。“这部实景话剧将演到8月20日,9月的演出安排还未确定。另外,今年12月,我们要排练这部话剧的剧场版《烟火人间》,预计春节前能和观众见面。”

里院作为青岛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居民形式,已成为传承城市文脉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青岛市话剧院院长傅维表示,市南区对建筑进行“修旧如旧”的工作还在进行,2023年,剧院在打造话剧《里院》时,市南区的多个政府部门在前期提供了很多支持,保证了话剧演出场地的完成,“相关部门对座椅的舒适度、场地的配套、场地周边的路面都进行了提升,这让观众有了更好的观看体验,也让我们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创作中。”

据青岛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指挥部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作为青岛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的“一号工程”,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工作正在推进中,“我们将把历史元素与新型业态有机结合,不断丰富发展产业业态,从而确保高水平、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年度各项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