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化产业导刊!

潮涌浪流,青岛文艺精品“走出去”

时间:2024-06-03 10:27来源:青岛日报编辑:文化产业导刊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米荆玉

  5月,“青岛文艺精品扶持项目”或晋京,或入黔,或入桂,掀起“走出去”小高潮。

  5月18日,北京戏迷小曹和他的两位朋友观看了京剧《弄潮》中央歌剧院演出。小曹接受采访时表示,去年就听说青岛市京剧院《弄潮》晋京演出,吸引了京剧爱好者观看,自己很遗憾错过了首场,今年终于如愿抢到了门票,一睹张建峰、王艳、王越等名家风采。演出现场,著名主持人赵保乐也现身观看,他呼吁年轻观众走进剧场,感受青岛京剧的风采。

  《弄潮》在北京演出同一时间,青岛市话剧院《烟火人间》亮相广西桂林大剧院。作为“纪念西南剧展80周年暨第八届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重点剧目,《烟火人间》勾画了一幅老青岛图鉴,勾起观众对青岛的向往。当地媒体指出:“《烟火人间》的桂林上演成就了一段两地文化交流的赞歌。演出方和桂林观众的双向奔赴,是这次西南剧展80周年系列活动中最感人、最出彩的一幕。”

  5月29日,吕剧《百川东到海》远赴贵州省国际会议中心剧场上演。该剧由贵州文化演艺集团和青岛演艺集团联合出品,贵州省歌舞剧院和青岛市歌舞剧院联合制作,开创了鲁黔两地合作打造艺术项目的范例。吕剧出省甚至跨省合作,《百川东到海》迈出了勇敢的一步。

  青岛文艺精品项目近年来不断涌现获奖剧目,积累了丰厚的作品库。激活已有精品项目,将文艺精品的首发、首演变成常演、巡演,这是实现青岛文艺繁荣的重要路径。从精品项目立项、首演、研讨、打磨的过程中,提炼青岛文化IP、雕琢作品细节、扩大作品影响力、实现票房、口碑双丰收,这也是文艺精品“走出去”的题中之意。青岛作为北方演出市场的重镇,一直是优质演出项目的首选城市之一,如何占位文化演出项目输出的高地,如何结合青岛演艺文化优势与市场潮流打造爆款,这个火热的五月带给业界多重启示。

  锐意创新,拥抱年轻

  从青岛到北京,京剧《弄潮》将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总设计师张连钢及其“连钢创新团队”自主创造智能无人全自动化码头的坎坷历程搬上了舞台。在京剧业界看来,这部戏的创新之处在于对现代京剧尤其是现代工业题材京剧的突破,而如何验证《弄潮》的艺术魅力,专家也有独特的视角。该剧在青岛演出前,京剧专家宋合意特地去剧院票房观察入场观众的年龄结构,当天入场的年轻观众占了六成,验证了《弄潮》这部现代京剧成功出圈,影响力渗透到了年轻群体。统计显示,青岛有一百多个票友组织,他们构成了深厚的剧迷基础,也是京剧年轻化、出圈化的必要条件。

  《弄潮》的观众群凭什么能做到年轻化?青岛市京剧院院长张欣表示:“《弄潮》从演员的表达交流方式、舞美制作、中西交融的音乐以及观演关系都有了深刻的变化。以前,京剧的观演关系是角儿出场观众就开始叫好,这是传统京剧戏,一出戏大家看了十几遍,看的是不同的名角儿。而《弄潮》不是这样的,年轻观众不是为某个高音而叫好,他们是根据剧情叫好。”从观演现场来看,像是“连钢创新团队”荷兰考察后喊出“回家,回家”、张连钢夫妇海滩漫步唱响《山海碧连天》等片段都是年轻观众情绪的引爆点。家国情、夫妻情交融,让年轻人产生了共鸣。“如专家所说:这是一个洋气的城市、洋气的剧场在演洋气的戏。”

  戏不只是给年轻人看的,但看戏的总归是年轻人。戏曲求变、求新的过程也意味着与年轻人的口味交融。吕剧《百川东到海》舞台上凸显青岛的地理特色,用一道单纯的山坡路包罗万象,把老牌匾、老字号、老院落融合在一条路上,演员们在舞台楼梯上上上下下,用写意的空间架构制造“苍茫山海咫尺间”的效果,展现了戏曲舞台上的中国创造力。《百川东到海》将吕剧传统的“四大件”与交响乐队相结合,首次使用大型双管编制交响乐伴奏,情绪音乐和伴唱音乐借鉴电影音乐的创作手法,让传统戏曲更加适应当代观众的审美。

  无独有偶,《弄潮》结尾处一首《山海碧连天》也是二次修改的重要突破。这首作品由唱腔设计名家朱绍玉作曲,风格既有浓厚的京剧元素又有京歌的风韵。当下,年轻人钟爱《梨花颂》这样的京歌,《弄潮》大胆汲取时尚元素,打造了一首点题的核心唱段。在专家研讨会上,《山海碧连天》获得了普遍赞誉,饰演张连钢的京剧名家张建峰表示,每次唱起“我的城,我的港”时都心潮澎湃。张欣表示,《山海碧连天》这首歌后续将做成MV发行、推广,“用一首核心唱段表达《弄潮》对家与国、山与海、城与人关系的艺术呈现。”

  千里之外,巧遇知音

  同属于“青岛市文艺精品扶持项目”的《烟火人间》,讲述了一座老里院里悲欢离合的人间故事。该剧在桂林演出后获得了当地媒体高度评价,“全剧以杨老十和胡文进这对欢喜冤家的情感延展为主要情节线,几户人家的生活齐头并进地展开——杨家勤劳守望,胡家廉政正直,刘老师执着等待,秦师傅孤身烟火,青岛大姨爱话家常……使用群像式展览结构,展现了一幅朴实温情的邻里生活图鉴。”与《弄潮》相似的是,主角“杨老十”也是一位青岛港口劳模,他下班后不忘苦练桥吊技术的细节、邻里之间的青岛方言交流,非常有里院味道。为什么这样一部青岛感十足的戏,能打动千里之外的广西观众?

  总导演黄港认为,《烟火人间》的日常性、岁月感让每个观众都能找到自己或者祖辈生活的痕迹,“这种穿越时空和地域的共通性,凝结了所有主创的心血和努力。它不仅记录了岁月的变迁,也承载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希望。”从秦师傅对小蛤蜊“收养”“转交”“认亲”的历程,到里院第二代之间的暧昧、错过,再到港口女工对城市居民身份的渴望,这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凝结出岁月的重量,凿穿了地域之间的壁垒,让桂林观众跟青岛观众感受到同样的悸动。桂林观众“如是”表示:“今夜的话剧《烟火人间》让我看哭了。演员的信念感、矛盾情节推动、整体的节奏、音乐配合让我打破时间、空间,身历其境感受到改革开放初期的青岛,感受那一辈人的坚韧和情怀。”

  把细节做到极致,也是《烟火人间》的魅力所在。舞台上一棵柿子树,树下的一群孩子搬着板凳看《便衣警察》;里院里横跨一根晾衣绳,晾晒的是台风天刮来的海带;炉子里道具师订制的真实蜂窝煤孔眼猩红,门板上贴着集句对联“偶上小楼堪听雨,遍地英雄下夕烟”……广西观众“素耐”表示:“一位青岛朋友经营一个里院改造的文创空间,我一直不理解他对老里院的情怀,直到今天看了《烟火人间》,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青岛里院不仅仅见证了几代人的成长,更是城市和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单元,它孕育了生命更孕育了浓厚的家国情怀。导演不仅仅强调了家长里短、人间烟火,更把劳动者的担当与成长、时代发展主旋律的螺旋上升凸显了出来,这种全局观是非常难得的。”

  跨省合作,成就精品

  从青岛奔向全国舞台,出发再出发:京剧《弄潮》晋京演出,在京剧最高舞台上寻觅艺术定位;话剧《烟火人间》参加大型展演,接受全国观众的检验;吕剧《百川东到海》跨省,将极具山东特色的吕剧艺术放到贵州舞台上展示,这显然需要极高的艺术自信和合作兼容度。原创大型吕剧《百川东到海》改编自郑欣同名长篇小说,该剧以上世纪30年代青岛人民抗击日寇为背景,男主人公唐淳年率领家人投身革命,书写了华夏儿女的铁血传奇。吕剧《百川东到海》以“小说为体,戏剧致用,故事为王,人物为峰”为创作方针,在四十多万字的文学海洋里孕育出“属于时代的吕剧舞台艺术作品”。

  《百川东到海》由著名导演李利宏、苗青担任导演,山东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高志娟担任编剧,中国戏曲学院教授、音乐系副主任马俊担任作曲,吕剧名家刘俊亮担任唱腔设计,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刘鹏担任舞美设计,主要演员由山东吕剧名家荆延国、史萍担纲。此次《百川东到海》贵州行,也是2024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优秀剧目展演的重点演出之一。贵州文化演艺集团副总经理万光伟认为:“贵州省歌舞剧院与青岛市歌舞剧院的演员、演奏员们的联袂演出,不仅为贵州观众献上了一台艺术的盛宴,也开启了两地院团之间合作的新模式。”《百川东到海》把交响乐、合唱、舞蹈都融入吕剧,贵州省歌舞剧院承担了全剧的交响乐伴奏,交响音乐与戏曲音乐的完美融合将音乐之美发挥得淋漓尽致。同时,剧院还承担了剧中的合唱唱段,用歌声传递出激流险滩挡不住、百川归海向东方的激情;全部的舞蹈舞段也由贵州省歌舞剧院的舞者们精心呈现。“这部新型吕剧的综合性特点,具备了做合作演出的特性。”青岛市歌舞剧院总经理苗青说,此次两地院团进行了密切的、深入的切磋,彼此学习,合作默契。

  “吕剧是山东的‘省粹’,也是国家级非遗。”《百川东到海》的男主角荆延国说:“能在贵州这个拥有众多非遗文化的省份演出,作为吕剧演员非常荣幸,希望我们能携手传承发展戏曲文化。”女主角史萍也表示很高兴能来贵州展示山东吕剧的魅力,“希望我们这部有创新的吕剧赢得更多观众。”

  不拘一格开辟新思路,大胆创新打造新风格,才有了京剧、话剧、吕剧的连续爆款。《烟火人间》桂林演出后,当地观众持续书写剧评抒发激动之情,该剧也成为此次展演最有话题度的作品之一。青岛市话剧院通过当地媒体发布感谢信,感谢广西观众的热情支持。《百川东到海》的吕剧革新得到了专家认可,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原主席仲呈祥总结,《百川东到海》是吕剧在新时代的复苏、重整雄风的一次有益实践。该剧用实践证明,吕剧不仅能演家长里短,还能演时代大戏。他充分肯定了该剧从长篇小说到吕剧的取材改编,认为该剧是“青岛吕剧的一次发人深思的有益探索”。戏剧专家崔伟认为,《弄潮》对工业题材的创作有着突破意义,“《弄潮》通过京剧古老艺术表现现代题材,攀升了当代题材创作的新高度。它用艺术的演绎,证明了青岛无人港建设和当代技术与产业工人奋进历程所证明的哲理,就是‘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这样一个深刻哲理。”

  青岛文艺精品“走出去”,在这个5月开启了后浪迭起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