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化产业导刊!

“美术+旅游”:形式更多元 场景更丰富

时间:2024-09-05 12:44来源:中国文化报编辑:文化产业导刊

本报实习记者  王伟杰

近年来,“美术+旅游”的深度融合正成为推动各地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在这一过程中,美术不仅是文化传承的桥梁,更凭其独特美学与创意思维,为旅游体验带来全新活力。

在旅游过程中,游客可以通过欣赏当地的艺术作品,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和社会风貌,从而获得更为深刻的文化体验。日前,“徜徉在山水间——徐英槐山水画展”在北京举行,《北朝遗址华严寺》《武夷山》《赤壁夜泛》《雁门晓月》《敦煌夕照》等画作风格清新雅正,意境深远悠长,吸引了众多观众。“画中的敦煌,如诗如画,美得令人心驰神往,让我窥见了这片土地的壮丽与深邃。”观众陈女士说。

“美术作品不仅能为游客带来独特的审美享受,也使旅游体验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丰富了旅游的文化内涵。”88岁的山水画家徐英槐表示,山水画不仅是客观现象的罗列,更在于通过反映自然之美,让观者体验到卧游春风的愉悦感,并激发出画外的无尽遐想。

当前,很多旅游目的地愈加注重“美术+旅游”相关项目的开发。“美术+旅游”融合的形式更加多元、场景更加丰富,带动当地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位于河南省开封市的清明上河园,是以《清明上河图》为灵感开发的文化主题公园,让游客亲身体验宋代的市井生活,参与传统手工艺制作,感受文化的魅力。四川成都东郊记忆的“ARTE全沉浸式美术馆·成都”以“超越时空的自然”为主题,通过投影映射和传感交互技术,重新诠释了花园、海浪、沙滩、瀑布、森林等自然场景,为游客提供沉浸式体验。“瓷都”江西景德镇以“瓷的旅程”为主题的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展,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陶瓷艺术家、陶瓷企业以及艺术爱好者,为观众呈现了一场陶瓷艺术的视觉盛宴。近年来,敦煌IP受到年轻人追捧,敦煌画院适时推出《敦煌如是绘》书籍及主题艺术展,引导大众亲身参与敦煌壁画古法临摹体验,让游客在专业指导下尝试绘制壁画,深入了解壁画艺术。

中国文化产业协会沉浸式文旅产业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卜希霆认为,“美术+旅游”的融合,可以通过打造“美术+主题园区”“美术+餐饮空间”“美术+体验空间”“美术+节展”“美术+研学”等,增强文化旅游产品的吸引力与体验感。

清明上河园是以《清明上河图》为灵感开发的文化主题公园 清明上河园供图

“比如,‘美术+节展’可以举办与当地文化和美术相关的节庆活动,吸引游客参与和体验;‘美术+研学旅游’不仅能丰富游客的文化体验,也能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播和教育,实现旅游与教育的有机结合。”卜希霆说。

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的呈贡区曾经是一个以水稻种植为主的县城,旅游业的蓬勃兴起为呈贡民间绘画铺设了新舞台。呈贡区创新融合“呈贡民间绘画+产业链”模式,激活乡村旅游市场,释放消费潜力。在呈贡区吴家营街道刘家营村,村民以自家房屋墙壁为画布进行绘画创作。一幅幅色彩斑斓、栩栩如生的画作,吸引了众多游客,刘家营村也因此成为乡村旅游打卡地,村民的腰包更鼓、生活越来越好。

“‘美术+旅游’的深度融合,将显著提升地方文旅体验的核心吸引力。”卜希霆表示,一些旅游目的地可以通过深入挖掘和研究当地历史、艺术传统和民间文化,发现并有效利用具有地域特色的美术元素,促进当地提升旅游核心吸引力。同时,推动美术与社区共创融合,让在地居民参与美术类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展示他们极富地域特色的艺术审美和艺术素养,为游客提供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体验。

如何发挥地方特色美术文化资源优势,让其成为驱动区域文旅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卜希霆建议,有关部门可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激励艺术家、设计师等创意人才投身旅游产品的创新浪潮;强化教育与培训,提升行业人才的专业素养;深入市场调研,精准把握游客需求,指导产品与服务迭代升级;倡导“美术+”跨界融合,打破艺术与产业的壁垒,促进创意的跨界转化,共同绘制文旅发展新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