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2-12 10:30来源:青岛早报编辑:文化产业导刊
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以脚步丈量祖国大好河山,在旅途中近距离触碰文化根脉,正日益成为人们休闲充电、亲子教育的“心头好”。“研学+文旅”犹如一颗新星,愈发璀璨夺目,引领旅游市场新风尚。坐落于崂山脚下的沙子口街道,坐拥得天独厚的山海风光,它一面紧邻繁华都市,一面坐拥景中村的静谧与古韵。沙子口街道以敏锐的眼光和前瞻的思维,发扬这一区位优势,向四海游客张开怀抱,巧妙拓宽流清湾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研学产业发展之路,以“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为双翼,引领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激活消费势能,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强劲的动力。
牢抓研学产业新风向
沙子口街道流清湾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位于青岛市东南部,包含东麦窑、西麦窑、大河东、小河东、流清河、南窑、马鞍子、砖塔岭等8个村庄,总面积约23平方公里,片区山海村共生、产居游共享,是青岛前海沿线紧邻5A级风景名胜区的海滨乡村组团,也是城乡融合度最高的乡村振兴示范片区。
尽管流清湾片区在地理位置及山海资源禀赋上具有一定优势,但也受到很多发展因素的限制:片区内山林多土地少,无法实现农业的规模化发展;随着近海渔业资源的匮乏,传统渔业发展也难以带动村民和集体增收致富;受各类生态保护的制约,大企业、大项目落地困难……在种种现实困难的束缚下,如何找到一条适合流清湾片区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一度成为沙子口街道面临的“头号难题”。
为此,沙子口街道积极寻找破局之策,深入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以打造“山海福地·休闲小镇”为目标,以流清湾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为重点,整合优化产业、人文、生态、旅游等各类资源要素,积极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构建以旅兴农、以农促旅、文旅结合、城乡互动的乡村旅游发展新格局。其中,发力打造流清湾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研学产业链,便是沙子口街道不断提升文旅产业附加值的新路径。
大河东茶文化研学受欢迎
今年6月初,记者走进大河东云泉春茶厂,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的和美田园景象。茶园依山势而建,层层叠叠,宛如绿色的波浪,绵延至巍峨远山。一丛丛茶树整齐排列着,叶片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每一个到访的客人致以最诚挚的欢迎。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茶香,让人瞬间心旷神怡,仿佛所有的烦恼都随风而去。
“采茶的诀窍很简单,要挑选‘一叶一芽’,食指和拇指轻掐,夹住嫩芽,轻轻一提,才能摘出好茶……”茶园里时不时传来欢声笑语,茶厂负责人徐本权正向前来研学的学生传授采茶的方法。孩子们在家长的陪伴下,挎着藤编小筐,聚精会神地采下一片片茶叶。在传授采茶、制茶相关知识的同时,徐本权也为学生和家长深入介绍了大河东茶文化的历史脉络,让这场研学成为涤荡心灵的“文化之旅”。“大河东景色美,文化更美。”“抽时间陪孩子来参加研学活动,真的受益匪浅。”“顺便买了些茶叶,回家再深入研究泡茶之道。”……人们纷纷感慨着,对大河东茶文化研学竖起大拇指。
记者了解到,云泉春茶厂是青岛市“南茶北引”的第一批试种基地,也是“崂山茶”商标的首次注册地,茶叶的年产值达1000余万元。2023年,沙子口街道借力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实施了大河东茶园改造提升项目,打造集“农业特色产业+文化体验+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以茶文化资源推进区域乡村文化振兴。质朴的石板路、清澈的小池塘、可供休憩的亭子、崂山区茶文化展厅……如今的云泉春茶厂焕然一新,已然成了“研学+文旅”冉冉升起的新星。
“云泉春茶厂研学课程面向各个年龄段的群体,既有茶叶、茶树花采摘,也有炒茶、制茶、品茶课,还有大河东茶文化的深入介绍,从一片茶叶了解历史。今年我们还不断丰富课程内容,比如开展止语茶会、暖炉煮酒等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特别注重让大家了解崂山老茶人的经历,传承崂山茶文化的‘根’,通过生动的故事激励人们守住这份情怀。”徐本权告诉记者,沙子口街道不仅在基础设施提质升级上给予支持,平日里也大力宣传推广云泉春茶厂研学。茶厂今年已接待研学团队200余个、逾4000人,不仅有大批本地研学团队参与其中,还有西藏、广东等全国各地的团队慕名而来。“如今,茶文化研学可以延伸至全年,天气渐冷后,我们重点围绕茶树花相关课程展开研学,每周都有团队报名。”徐本权说。
研学团队在云泉春茶厂购买茶叶,让茶厂获得了实打实的收益,与此同时,研学团队吃、住、游、购、娱,也让当地村民有了额外的旅游收入,研学产业带动集体收入10余万元,村民们的心中乐开了花。据介绍,除了种植茶叶,云泉春茶厂后续还将充分利用茶资源,发展茶旅融合,让游客足不出村便可完成吃、住、玩一系列的深度乡村游。
流清湾研学产业串珠成链
大河东茶文化研学掀起热潮,是流清湾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研学产业链的一个生动缩影。沙子口街道因地制宜,发挥不同区域的点位特色,大河东、西麦窑、东麦窑研学各有千秋、连点成线,逐渐铺开全域研学版图。
近年来,沙子口街道坚持以“旅”促兴,为农文旅融合发展蓄势赋能。挖掘崂山传统民居文化,对大河东村进行整体提升,打造户外文化研学长廊,传承乡村记忆。文旅地标精彩纷呈,利用低效闲置土地新建、改建流清湾沙滩公园、乡村体育公园等文旅新地标,承办了首届青岛乡村振兴篮球联赛、首届青岛乡村休闲节、流清湾跨年音乐会等节会赛事,拓客引流成效显著,擦亮“都市休闲·青岛周末”金子招牌。
在沙子口街道的指导下,乡村研学体系日益完善。东麦窑村成立以村集体为主,运营机构执行操作的乡村旅游文化运营部。该运营部充分整合资源,发挥最大价值,依靠东麦窑村为据点,辐射流清片区,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研学。此外,东麦窑村深挖本土旅游资源,恢复了多项民俗活动,曾被遗忘的“拉大网”打鱼方式再次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并成为深受游客欢迎的乡村旅游项目。如今,东麦窑村年接待游客8万余人次,实现营业额6000余万元,解决当地村民就业100余人,人均收入5万余元,村集体收入200余万元。
西麦窑村启动“悦览山海”乡村民宿项目,通过“美丽庭院+特色民宿”的模式,将一个依山傍海的小山村打造成崂山风景区的特色乡村,其风格迥异的院落民宿及各具特色的公共空间形成了民宿集群,迎接着四面八方的客人。目前,西麦窑村有品牌民宿近120家,占全村宅基地房屋的四分之三,年接待游客10余万人次,民宿纯收入3500余万元,带动农家宴、咖啡吧等旅游收入8000余万元。
从大河东云泉春茶厂的“趣”采茶体验,到网红民宿村西麦窑村的诗意栖居,再到东麦窑村“拉大网”的民俗风情,流清湾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的蜿蜒海岸线犹如一条绚烂的彩带,正将这些闪耀着沙子口独特魅力的元素紧紧串联,共同编织出一幅乡村振兴的斑斓画卷。
未来,沙子口街道将坚持全域旅游发展理念,锚定“三个聚焦”,大力发展精品民宿、休闲采摘、观光度假等产业,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乡村文旅繁荣,为乡村振兴蓝图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姜丹宁 通讯员 胡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