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风景 青岛故事

文化产业导刊2025-07-14 10:48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崔燕

  今年以来,多场有分量的水彩画大展,为青岛打造水彩之都实力“助攻”。风吹过青岛的街道,与大海咸湿的氤氲互致问候。回声以水彩画的姿态,过滤为一座城市的文艺风景。

  水彩艺术以其通透、灵动的特质,为城市文旅发展注入独特的美学价值和情感共鸣,实现文化、艺术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目前,青岛市委宣传部指导,青岛日报报业集团等主办的“艺动中国·2025青岛国际水彩艺术季”正在火热进行中。活动打破既往的本土化壁垒,不仅以多元板块擦亮城市特色文化名片,而且通过水彩艺术形式,多方位展现艺术城市风采,宣传青岛国际化城市形象。

  名家汇集,“艺动中国”

  2025青岛国际水彩艺术季以“艺动中国”为主题,于4月初开始。主办方邀请国内外水彩画名家,以最新的自然风物、人文状态、创意元素为表现题材进行创作。同时特邀澳大利亚的亚赫尔曼·佩克尔,俄罗斯的加琳·娜高金娜、安东尼·巴托夫,摩尔多瓦的尤金·吉斯里安,美国的布兰妮·布朗、李东风、约翰·迪伦,中国香港水彩画会会长廖小平等国家和地区具有影响力与知名度的水彩界人士相聚青岛,采风写生、创作展示。他们与关维兴、刘云生、蒋智南、王绍波、高冬、柳毅、袁玉堂、石增琇、高冬方、龚玉、马百齐、侯伟、窦凤至、王迪、王刚、任辉、欧阳松柏、黄志刚、窦世强、袁诚、王海涛、郭世杰、刘喜德、廖剑华等国内名家群体,共同以水彩艺术的多样形式,展现日新月异的中国新象。

  “国际水彩艺术季期间持续举办多场展览、展示与交流活动,以丰富板块展现水彩魅力。2025国际水彩艺术季‘观岳’名家作品邀请展,集中展出大师级水彩作品、国内外名家邀请作品以及青年新锐作品。”青岛新闻书画院院长李会展介绍,开幕当天,他们就推出大小画家共画青岛等互动活动,并有美国精简出版传媒专程来青进行现场报道,通过水彩艺术平台,创新对外传播渠道,展现青岛国际化都市新面貌。

  本年度水彩季100件多国艺术家作品于6月24日起在即墨区举办2025青岛国际水彩画作品展,从艺术人文社会发展角度,为千年商都、泉海即墨留存时代印记。展览在即墨区美术展览中心持续到7月2日,开幕当天,国内外艺术家团队前往位于即墨区龙泉街道的华东国际写生基地采风写生,并举办水彩艺术与地方戏曲的“跨界艺术对话”。

  国际水彩艺术季期间,组织应邀来青的国内外艺术名家举办水彩研修活动,包括创作演示、专题讲座、写生展评等。多个地市艺术名家会同青岛的优秀画家群体,在青岛中山路风貌保护区、奥帆中心、九水胜境、崂山渔村、即墨古城、城市非遗文化基地等地域采风写生。为期一周的采风写生活动,各地水彩爱好者相会青岛,“零距离”分享水彩艺术,共同感受青岛丰厚多姿的山海韵致与时尚多元的人文风物。

  一场场具有国际化特色的水彩活动,成为青岛之夏的艺术风景。“通过水彩的艺术滤镜,城市既能提升文化辨识度,又能创造差异化的体验经济价值。”在岛城著名策展人、澡雪山房艺术空间主理人刘杨看来,将青岛本土特色的水彩国际化,可以最终实现“用画笔引流,用色彩留客”的文旅升级路径。

  美美与共,感知青岛

  青岛是一座为水彩而生的城市,水彩画展如同青岛的海浪一样自由舒展,已经是这座城市的风景。在这些风景中,有诸多水彩品牌为之汇聚了不同的色调与气质。

  比如,青岛“在水一方”全国女水彩画家作品展自2010年起至今,已成功举办15届。这场跨地域、跨文化、跨时代的展览,以其独特的透明度和灵动性,成为女画家钟爱的表达方式。15年,既是一部女性水彩艺术的编年史,也是女水彩画家以特有的美学视野投射在水彩画本土化进程中的浓墨重彩。

  今年,著名水彩画家窦凤至尝试了两场突破与重构个体与本土水彩文本的展览。“日常-静观——窦凤至水彩画静物展”是他20多年静物写生与教学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青岛水彩展首次以静物作为单项主题。

  美丽的城市和自然风光,使青岛的艺术家偏重于风景的写生与创作。本次水彩静物展力图从另一个角度和层面呈现青岛水彩多元的创作空间和思想,以及水彩在美院教学的切入点和发展思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杜大恺表示,青岛是水彩画的重镇,与上海、广州相埒,出现了一批有影响的水彩画家,窦凤至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

  窦凤至早年留学俄罗斯,今年,他的“‘两座城市·一片海洋青岛’窦凤至青岛——符拉迪沃斯托克水彩风景画作品展”在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国家美术馆举办。青岛是一座水彩画底蕴深厚的城市,融合了山、海与城市建筑的独特风貌,这正是艺术家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所希望呈现的景象,展览仿佛一次生动的青岛城市形象推介,引起了当地很多观众对青岛的向往。

  大海是青岛的城市底色。“海澜绘盛——第二届青岛市海洋主题水彩画展”通过水彩的灵动与缥缈,诠释了青岛海洋的美学叙事。海洋主题水彩作品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青岛市海洋文化创新引领、魅力海疆、醉美海岸、海港自然景观等生动图景。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市文联主席王绍波表示,120余幅水彩作品是对海洋生态的礼赞和对城市精神的凝练,更是海洋高质量发展的“文化互补项”和“精神助推器”。

  游人最爱夏日长。目前正是青岛最迷人的季节,这座城市在迎来八方客的同时,也吸引了全国各大美术院校的学生和艺术家前来写生。

  在艺术活动策展人、青岛涵煦园文旅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龙看来,青岛的城市性格和水彩有点像。“一笔飞白留下的水痕,或者无意的水迹塑造,与青岛浪漫的情调不谋而合。崂山的山海仙境,特别适合水彩画表现,可以塑造出一个更有诗意的美丽崂山。”张龙介绍,他们的产业园和民宿等文旅项目围绕水彩写生的情境,匹配了一系列沉浸式水彩文旅体验活动,让来自四方的水彩画家和学生拿起水彩来表现写意青岛。

  这位策展人同时建议,作为一座水彩之都,青岛可以设计“水彩视角”,比如城市walking tour中,设置沿途的青岛老城区红瓦水彩写生点和崂山的渔村、码头写生点,然后将画家解说牌、最佳取景框和提供的限定版水彩工具包等嵌入到路线中。同时,可以将经典的青岛水彩作品转化为文创产品,与本地非遗工艺结合,赋能青岛文旅与艺术之城美美与共。

  向史而新,水彩赋能

  百余年来,青岛的水彩画家心手相应,遵循历史的脉络不断前行,在面向历史的叩问中不断革新,始终以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作品为己任,彰显了青岛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与时俱进的城市精神。

  今年,一场在中山路市南政协文史馆举办的“似水流年”中国水彩画收藏特别展引人注目。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较为完整展现中国早期水彩画家面貌的一次展出,此次特别展成为展示青岛这个水彩之都厚重底蕴的重要窗口。

  展览站在中国水彩画的学术立场上,以中国水彩画所表现的民族性、时代性、观念性三个学术概念为起点,回望中国水彩画的发生和发展,思考中国水彩画与青岛的紧密联系,以期透过历史对中国水彩画的未来有所启示。展览汇集了赞一油画博物馆多年来收藏的成长于1880年至1980年百余年间,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近50位水彩画家的作品,其中有早期出国留学的部分西画先驱,如李毅士、颜文梁、王济远、关广志、李剑晨、倪贻德、唐蕴玉、张充仁等多名在西画东渐过程中具有代表性艺术家的作品;也有在这个时期涌现出来的一批卓有成就的本土水彩画家,他们的作品已开始呈现出多元发展的趋势,包括张眉孙、胡伯翔、李咏森、谢之光、杭樨英等。这两批艺术家共同造就了中国水彩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也让水彩由此登上了中国美术的大舞台。

  除了这个时期水彩大家们的群星闪耀之外,伴随着革命战争和新中国成立成长起来的画家,又为中国水彩画注入了新的活力。如冯法祀、穆家麒、涂克、哈定等,他们的作品也都在此次展览中展出。本次展览还展出了建筑设计师与美学理论家,如林徽因、蔡仪、刘凤兰等人的水彩佳作。此外,本次展览还特别展出了出生于20世纪30年代前的青岛水彩先驱吕品、晏文正、陶天恩的绘画作品。

  据该水彩展的策展人邢彭昌介绍,近年来,随着当代水彩画运动的兴起,中国水彩画界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北京、上海、广东、山东、黑龙江、湖北、湖南、云南、广西等地的水彩画家不仅数量庞大,且各具地方特色。此次展览亦精选了来自这些地区的知名艺术家,如龙虎、陈朝生、陈流、长海、白露洋等人的作品,试图引导观众转换视角,在当代的时间与空间坐标下,全面审视中国水彩画的发展轨迹,见证中国历代水彩画家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与革新,最终塑造出水彩画丰富多彩的现代艺术风貌。这种青岛本土与全国视野的水彩勾连、融合,在一定程度上极大推动了青岛在全国乃至全球水彩界的“咖位”。

标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