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涞源:文旅融合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文化产业导刊2025-11-24 12:47

  《人民日报》(2025年11月24日 第 10 版)
 
  河北省涞源县地处八百里太行山北端,气候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历史人文底蕴深厚。近年来,涞源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加快推动山水城同步建设,以“旅游+”引领县域经济转型升级,持续擦亮“诗画山水·凉城涞源”这一金字招牌。
 
  向绿而行  勾勒全域山水生态底色
 
  涞源县通过推进拒马河源头综合治理工程,打造了集防洪、蓄水、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涞源湖水景观,高标准开展水源和水环境治理保护工作,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为野生动物的栖息繁育提供了良好的水环境。随着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价值逐渐显现。2025年上半年,涞源湖日均接待市民、游客近5万人次。
 
  一湖碧水,是涞源县以生态为底色发展文旅产业的生动缩影,而不断优化的生态指标,则见证了涞源县以保护生态环境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
 
  近年来,涞源县持续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森林覆盖率达46.6%,红桦、松树等各类树种遍布山峰峡谷,黑鹳、卷羽鹈鹕等珍稀禽鸟鸣唱山水之间。白石山景区生态保护成果显著,植被覆盖率达98%,负氧离子浓度高达30000个/立方厘米,初步勘察统计有736种植物。涞源县以青山为“笔”,绿水为“墨”,勾勒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景城同建  打造宜居宜游生态旅游城市
 
  涞源县秉承“景城同建、主客共享”理念,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综合管理等方面全方位进行完善,打造“全民皆景”旅游发展模式。
 
  涞源县加强基础路网建设,建成总长70公里的五纵五横城市路网,并通过路网将8个主题公园、太行步道及特色景点串联起来,打造“景城交融”的精品旅游线路,促进景点集群化发展。
 
  在做亮面子的同时,涞源县城市建设向内深耕。涞源县按照“30年不落后、50年仍可用”的建设原则,启动沙河大街管廊、城区管网建设,将排水路径由地上改为地下,实现雨水从“地上漫流”向“地下畅排”的转变。该项目地下施工完成后,又立即对两侧商铺建筑风貌进行综合性改造,打造了一条凸显涞源特色、宜业宜游的旅游风情街,并于今年5月推出夜市活动,打造集“吃、购、娱、游”于一体的消费场景。
 
  在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涞源县不断织密服务网络。统筹多部门组建保障队伍,对景区活动实施全时段、全覆盖守护。此外,推出“商户红黑榜”“游客满意度测评”机制,规范商户经营,推行“节假日企事业单位停车场免费对外开放”等人性化管理措施,提升旅游体验,激励城市管理提质。
 
  文旅融合  构建丰富业态消费场景
 
  涞源县充分发挥知名景区牵引带动作用,以白石山景区为龙头释放涞源文旅品牌和聚集效应,布局发展了云端漫步、飞拉达、步步青云等新项目。围绕“登山、滑雪、戏水、泡温泉”全域四季全链条场景构建,涞源县各大景区实施业态创新,开展“涞源湖音乐节”“白石山第九届金秋红桦节”“华中国风文化节”等节庆活动。为进一步提升游客体验,还建成室内水上主题乐园——涞源湖热带海洋世界。
 
  同时,涞源县依托暑期凉爽的气候优势,大力发展赛事经济和会展经济,连续承办创新驱动发展大会、白石山第三代半导体论坛、白石山世界地球论坛等。此外,涞源七山·太行100山径赛、中华长城年会等各种国货潮品展销、赛事会展活动接踵而至,为旅游发展引流增量,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持续做大做强冰雪旅游。七山滑雪场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建成滑雪跳台群。涞源县获评“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河北省首批冰雪运动示范县。当地七山滑雪旅游度假区积极借鉴国际滑雪场先进营销方案,不仅持续上新山地滑车、雪地卡丁车等娱乐项目,更助力涞源县不断擦亮冬季冰雪品牌。
 
  2025年下半年,涞源县谋划并推进包括县博物馆正式开放、七山风洞实验室市场化运营在内的7大类33项文旅任务,为游客送上全新文旅大餐。
 
  数据来源:中共涞源县委宣传部
标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