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化产业导刊!

莱西花饽饽上央视,隔着屏幕都闻到香

时间:2023-01-12 11:10来源:青岛早报编辑:文化产业导刊

1月10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2023中国声音中国年特别策划《兔跃千里 声动中国年》直播节目,来到莱西一起寻味在传承中不断创新的花饽饽。央视频直播节目持续一个小时,莱西花饽饽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迟金艳,在直播中不仅制作了萌兔花饽饽、喜鹊花饽饽,还和全国观众一起分享了胶东面塑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底蕴。记者昨天采访了解到,临近春节,迟金艳等非遗传承人已经开启“忙年”模式,每天制作大量花饽饽,其中萌萌的兔子花饽饽特别热销。

忙着制作“兔饽饽”

“过年做花饽饽、吃花饽饽,是莱西的重要民俗。今年是兔年,制作小兔花饽饽时,尽量把耳朵做大,因为它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耳朵。”迟金艳介绍,在胶东地区最具年味的民俗就是蒸上几锅大馒头。进入腊月,迟金艳每天一大早就开始忙碌起来。只需要一把剪刀、一团面团,迟金艳不停地捏、揉、搓……一只可爱的“小兔子”就活灵活现地出现在眼前。“你看它的耳朵是不是比较大,又大又白,眼睛亮,这就是小兔子。我们把花饽饽兔子系列分成了兔先生、兔女士和兔宝宝。”迟金艳拿着一只刚刚制作完成的兔子花饽饽兴奋地说。

可爱的萌兔花饽饽。

“新年过后,一共在央视频播出两次,寻找传统年味儿,介绍莱西花饽饽,这次在央视频客户端直播了一个小时。”迟金艳介绍,在直播中,她和几名手艺人一边制作花饽饽,一边和全国观众听众互动。从胶东面塑文化到花饽饽的制作过程,进行了详细介绍。莱西面塑制作技艺,通过直播在全国引起不少网友的关注。

“这些花饽饽看上去制作简单,实际上从选料、磨面、制作引子到造型、醒发、着色一共要经历12道工序,哪一个步骤都马虎不得。”迟金艳说,要想把花饽饽做成大产业,必须要健康化、规模化、标准化。因此,她注册成立了专业花饽饽食品公司,并请专家教授研究改进配方,采用筋道的上等面粉再配以山鸡蛋、蜂蜜等原料,让人咬一口就能“黏”住嘴巴。迟金艳还创新采用菠菜、火龙果等蔬菜水果汁做颜色,让花饽饽不但看起来赏心悦目而且吃起来更加健康美味。

萌兔花饽饽全国热销

“每年春节前,制作的各种花饽饽都十分热销,这次央视频来直播,更供不应求了,每天加紧制作尽量完成订单。”迟金艳从元旦就开始忙碌,一直到现在每天不停地制作,其中萌兔花饽饽最为畅销,到现在已经制作了差不多好几万个兔子花饽饽了。

央视频直播花饽饽制作过程。

“直播间的朋友们,马上过年了,你在家里是不是也和我一样,做了这个小兔花饽饽?”每天下午,莱西市面食文化协会会长、面食文化馆馆长马秀娥都会打开直播软件,为网友介绍莱西面食文化的历史。

馒头在莱西就是赞美生活的一个物品,不仅是填饱肚子的食品,巧姐们制作时不需要任何图纸,都是了然于胸、自由发挥。她们既承袭了传统又进行了创新,并且用各种面食渲染节日的气氛。这些年,除了像迟金艳这样的非遗传承人,莱西市还有一批年轻的“巧姑娘”,把灵感与热爱做成馅,将传承与创新揉成了面,制作出各种造型的花饽饽。推出的几款花饽饽中,醒狮兔成为“国潮年货”的新选择,莱西花饽饽不仅可以全国各地发快递,而且销到了海外。

面塑文化传承300年

“老面”引子发酵、人工捏造型和面花、大铁锅蒸制……在一丝不苟传承手工技艺的同时,迟金艳大胆融入时尚元素进行创新,推出了“私人定制”花饽饽,很快打开了销路。怀着对花饽饽的喜爱和对老手艺的尊崇,2019年,迟金艳出资打造了胶东第一家花饽饽文化博物馆,博物馆占地1000余平方米,珍藏实物368件,有不同时期小麦种植的生产工具、馒头制作工具,还有花饽饽文化的史料。

“春塑凤凰戏牡丹,夏塑蜻蜓沾荷莲,秋塑蝴蝶恋菊花,冬塑喜鹊报平安。”迟金艳靠灵巧的双手,将有300多年历史的胶东花饽饽制作技艺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胶东的女人美丽、聪颖。少女时代,女儿们都要跟母亲学习做衣服、纳鞋底、绣花、烧菜、做饭……其中一样手艺最能代表她们的水平,那就是做大花饽饽。

“兔子、老虎、大龙、燕子、凤凰,还有开口笑的石榴、红红的桃子、佛手、元宝……莱西的大花饽饽是一件件精雕细琢的工艺品,心灵手巧的女人能把大饽饽做出这么多花样。”迟金艳介绍,大老虎祝愿孩子虎虎生威、勇敢健壮,寿桃寓意长命百岁、永远健康,今年的小兔子花饽饽寓意吉祥如意……逢年过节的时候亲戚朋友家家送上几个,表达这一年的问候和祝福。

“除了春节、元宵、中秋等节日要做,升学、结婚、生子、就业、乔迁、盖房,都要做上一大堆,把代表祝福和吉祥的大饽饽凑在一起,在大锅里蒸熟,再用各种蔬菜、水果汁做出颜料描画出来,色彩斑斓、栩栩如生。亲朋好友齐聚一堂,举行各种仪式,热闹极了。”迟金艳介绍,莱西民间制作的每一个馒头都堪称艺术品:“虎虎生威”“鸳鸯戏水”“龙凤呈祥”“吉祥如意”……每一个馒头都有一个动人的名字,而且寓意深刻。“现在有很多市民开起了专门制作面点的工厂,让民俗文化发展成为旅游产业,在不断创新中得到传承。”迟金艳希望像花饽饽这样既好吃又好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端上全国各地老百姓的餐桌,给大家带来好运,更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大展宏图,前途似锦。(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康晓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