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化产业导刊!

六百余名手造匠人同台秀技 2023青岛第二届手造节有何魅力?

时间:2023-10-16 10:14来源:青岛日报编辑:文化产业导刊

六百余名手造匠人同台秀技

2023青岛第二届手造节暨胶东五市手造交流展示活动侧记

传统遇见创新,创意遇上美好。

10月14日上午,由青岛、烟台、潍坊、威海、日照五市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2023青岛第二届手造节暨胶东五市手造交流展示活动在纺织谷开幕。来自胶东五市的600余名手造匠人齐聚青岛,现场展示手造产品和手造技艺,展现胶东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手造,是建立在传统技艺基础之上,经创意转化而成的作品。它从岁月长河中走来,又在时代赋予的新范式下创新形式,成为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本届手造节以“新手造新产业新消费”为主题,现场发布了《青岛市手造特色街区建设标准(试行)》《青岛市第二批手造乡土名村》和“青岛市手造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启动了“山东手造青岛有礼”LOGO标识和宣传口号征集活动,由青岛日报报业集团打造的《青岛手造产业地图》正式上线。同时还设置了2023青岛市手造大展、第二届全国编织艺术展、手造课堂牵手校园、手造展演秀等40余个平行活动,充分展现胶东地区手造产业发展成果,进一步擦亮了“山东手造青岛有礼”文化品牌。

这是一个展示的平台,让手造文化走进群众、融入生活

传统需要传承,传承需要创新。“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让自己的作品融合当下流行的元素,让更多青少年对传统文化更加关注,才能把面塑这一手艺传承下去。”平度面塑代表性传承人刘伟带着自己的作品《福娃舞起中国龙》亮相手造节,该作品以平度千佛飞阁为原型,以传统手工艺泥塑、面塑、剪纸、草编等非遗项目牌匾为装饰,寓意传统手艺生生不息。“手造作品要想有长久的生命力,就必须走进大众视野,在和时代的互动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刘伟说。

活动现场特别设置了胶东特色手造艺术展区,110个胶东手造展位、600余名手造匠人和技艺大师现场展示,让广大市民近距离感受山东手造的精湛技艺和独特魅力。

栩栩如生的京剧人物、充满童趣的创意作品,手造节现场,一群小小“手艺人”吸引了大家的注意——青岛辽源路小学的小学生们身着汉服,向来往市民展示着自己的手造作品。“中华传统文化丰富多彩,是美术学习取之不尽的创意源泉,也是品德教育开展的重要阵地,更是当代小学生应该拥有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追求。我们借助创意课程,让学生们熟知中国传统文化故事、创作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青岛辽源路小学校长于红说,近年来,青岛辽源路小学通过打造“创意彩陶——立体ART”课程,让学生们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活动中,我不仅学会了传统技艺,也学到了很多传统文化知识,觉得特别有成就感。”青岛辽源路小学学生马骁扬说。

这是一个交流的平台,让手造艺人互相学习、彼此互鉴

“开阔了眼界,也学到了经验。”记者见到青岛臻艺贝雕工艺品有限公司首席工艺师王军伟时,他刚刚把周围的几个手造展位看了一遍。几个手造艺人围坐一起,交流创作心得,成为本届手造节一道独特风景。

“去年首届手造节举办时,我们就带着作品参加了。与去年不同的是,今年的参赛范围从青岛扩大到了胶东,也正因为手造节这个平台,让更多手造艺人聚集在一起,大家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也让我们青岛手造走向了更大的舞台。”王军伟说。

作为潍坊手造的代表之一,潍坊风筝如今已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文化是相通的,传统的东西必须要创新,才能不断散发魅力。手造节为我们搭建了一个交流互鉴的平台,让山东优秀传统文化走入大众视野,走入人民生活。”中国风筝协会副主席、潍坊风筝非遗传承人王永训说。

这是一个创新的平台,让传统时尚有机融合、更富创意

手造作品要继承传统,更要推陈出新。“我的获奖作品《生命里院》就是这样,用‘齐针绣’的精工细作,去绣制百年里院斑驳的纹理感,让整幅作品既有传统元素,又体现现代创新的轻巧灵动。”齐绣非遗传承人黄凤告诉记者,“传统技艺要想发展,就必须与时俱进。接下来,我也会继续用齐绣这一古老技法去创造更多现代题材的作品,去记录青岛碧海蓝天的城市美景,为传统技艺开拓出一条更宽广的传承之路。”

除了大师级非遗传承人,本届手造节上,还涌现出不少年轻面孔。来自青岛科技大学等驻青高校的学生们,带着他们的“奇思妙想”,参加手造节创艺大赛。“这种机会非常难得,希望借助手造节平台,让学生们和艺术家们对话,这将对学生们的成长成才大有助益。”青岛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教师邓坤说。

传统与时尚,厚重与精致,守正与创新……时下,传统手造正以各种创新方式重放光芒,让黯淡在时光里的手艺、湮没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火起来。“手造是一种新的生产力,我们希望通过本届手造节,实现本土手造与时代潮流的结合,使中国传统文化之魂融合现代时尚之美,通过新颖多元的活动展现手造独特魅力,实现‘举办一届手造节、发现一批好手艺、掀起一片产业潮’的目标。”活动主办方负责人表示。(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杨琪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