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6-28 11:54来源:光明日报编辑:文化产业导刊
去革命旧址、纪念馆、博物馆重温入党誓词,学习党的历史,回望曾经的峥嵘岁月,感受革命的艰辛壮阔……随着“七一”临近,全国各地红色旅游景点热度持续升高。
近年来,红色旅游人次一直呈现增长态势。高涨的旅游需求也为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增加优质红色旅游资源供给?如何做好转型升级,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红色旅游怎样发挥好对当地发展的带动作用?在红色旅游火热的背后,红色传统正在逐步实现从“点燃”精神到带动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的接力。
1 海量资源,满足高涨的旅游需求
数据
近日,上海的中共一大纪念馆、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中共四大纪念馆等一批红色地标已完成建设或修缮改造并对外开放,参观人数持续增长。从2004年到2019年,全国红色旅游资源不断扩充,越来越多的珍贵革命文物与游客见面。数据显示,每年参加红色旅游的人次从1.4亿增长到了14.1亿。
预约已满、入口处排起长队,今年多地红色旅游景点不断刷新着接待量高峰。旅游数据直观地显示出游客们对红色景点的出游热情。携程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预订红色景区门票的人数同比增长208%,与2019年上半年相比实现35%的正增长。在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调查显示,全网红色旅游景区门票销售同比增长六成。在多家旅游平台上,红色历史遗迹和纪念场馆等旅游目的地备受关注,订单增长显著。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首都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厉新建分析指出,近年来,红色旅游市场呈现出规模持续扩大、旅游体验质量持续提高、产品类型持续丰富、融合发展持续深化等趋势。随着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及人们对国家认同、文化认同的不断提升,人们通过游学的方式感知历史、学习历史的需求持续扩大。
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留下了大量的革命旧址、遗迹遗存和实物资料。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红色资源得到保护、开发,我国红色旅游资源不断扩充。据文化和旅游部部长胡和平介绍,目前,全国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6万多处,国有可移动革命文物超100多万件(套)。
而随着红色旅游产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红色旅游的产品类别也越来越丰富,除传统的红色纪念馆、博物馆外,还有红色专题游、红色演艺、红色深度游等。同程统计数据显示,红色遗址/遗迹、革命纪念馆、博物馆、红色专题游、革命老区深度游、红色演艺等是最受“90后”“Z世代”青睐的红色旅游产品。
为满足持续增长的红色旅游需求,日前,文化和旅游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了“建党百年 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涵盖了百年奋斗历程中各地留存的重要红色旅游资源。此外,各地红色旅游景区和旅游企业也纷纷推出了各具特色的红色线路、周边游、定制游等红色旅游产品。
2 转型升级,创新红色故事的“打开方式”
案例
依托红军“四渡赤水”历史遗迹,贵州省赤水市将长征遗址遗迹打造成独具特色的红色基地。通过“红色+体验”业态,将红色旅游与体验旅游深度融合,建成模拟飞行、水上漂流、4D影院等新兴业态,为游客带来水陆空全方位的旅游体验。其中,“四渡赤水”VR战争游戏项目,真实再现1935年红军长征“四渡赤水”战役,体验人数达5万余人。
近年来,依托“互联网+”平台,运用动画、AR、VR等新技术,不少红色旅游景区的展陈模式从静态、单一转变为动态、沉浸式,让红色故事有了新的“打开方式”。
除了贵州赤水,在江西井冈山的AVR红色体验馆,“环绕式AR”场景体验式教学让“黄洋界保卫战”真实战斗场景再现;在甘肃张掖高台县,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在互动参观区域融入VR和扫码参观展物等体验,开发了数字虚拟体验、智能语音广播等系统,为游客带来“花式”参观体验。
参观纪念馆,观看展品、图片,听工作人员讲解,曾经这是游客最为熟悉的游玩“套路”。红色资源挖掘不深、展览方式单一、体验性不强等问题,使不少红色旅游景点面临发展困境。
新技术的应用,为展品呈现提供了新的思路。随着红色旅游产业化的深入推进,红色旅游的产品创新不断涌现。同程数据显示,近年来一些“酷炫”的数字科技被引入到一些红色旅游纪念场馆中,更加贴近了年轻人的文旅消费偏好。
“云展览”让革命纪念馆“圈粉”无数。同程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展示手段越来越“酷炫”的各类红色纪念馆、博物馆对年轻群体有天然的吸引力,越来越流行的“线上+线下”互动方式更契合年轻人的消费及资讯获取习惯。这些新兴消费需求正在持续推动红色旅游的产品创新和业态创新,推动着红色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如何让革命文物“开口说话”?如何创新发展形式讲好红色故事?如何做好转型升级?在走向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红色旅游还面临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
厉新建指出,一方面要加大产品创新迭代力度,红色文化是红色旅游的灵魂和核心,但红色文化呈现、体验方式需要围绕市场需求、客源结构等不断创新,做好供求适配、动态平衡。另一方面要加大红色旅游解说队伍建设,要把红色文化和历史转化为游客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的方式和语言,只有游客愿意听、听得懂、听得进,游客满意度才能高,体验效果才能好,红色文化传播也才能真正有效果。
除了讲故事的方式等“软件”需要不断创新,一些“硬件”方面的不足同样不容忽视。携程研究院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张致宁指出,不少地区基础设施薄弱,交通不畅问题得以解决之后,在适应不同消费群体的住宿需求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在无线网络覆盖,线上参观预约,红色景区、博物馆智慧化管理等方面,仍需补齐短板。
张致宁表示,红色景区、红色博物馆、红色旅游目的地要充分运用在线旅游服务平台、新媒体营销平台等平台资源,让厚重的历史得到更加灵活的展现。同时,要因地制宜挖掘不同地域的红色文化内核,推出兼具地域特色与时尚元素的红色旅游纪念品、兼具教学与娱乐的研学旅游产品等,让文创产品也成为讲述红色故事的载体。
3 “红色旅游+”,实现从革命热土到发展热土的转变
思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用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红色资源,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强调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今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指出支持革命老区在新发展阶段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让革命老区人民逐步过上更加富裕幸福的生活。如何利用好红色资源,如何带动革命老区发展,成为红色旅游下一步发展的重要命题。
走过革命的烽火岁月,现在不少革命老区凭借红色旅游资源、优美的田园风光、优质的乡村产业,走上发展“快车道”,实现了从革命热土到发展热土的转变。
在陕西延安,南泥湾开发区聚焦文化旅游产业,启动实施九龙泉、水围沟、大生产风貌街区等文旅项目建设,打造全域旅游和生态康养示范区;在河北平山县,红色旅游景区带动周边贫困区融合发展,盘活了村民的责任田、宅基地和山场,让农村变景点、民居变客栈、农产品变旅游商品,带动村民们富了起来;在湖南湘潭韶山,依托“红色旅游+工业”,毛家食品、毛公酒厂等特色工业融入旅游元素,生产线成为观光线,企业文化演绎成旅游故事,成为工旅融合新样板。
多地的“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特色线路,为乡村振兴进一步夯实了基础,让乡村振兴的脚步更为坚实。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延安西柏坡红色胜典景区、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大别山红色旅游区等结合红色与乡村特色的路线受到游客喜爱,订单量相比2019年平均增长496%。
胡和平指出,红色旅游满足了人们出门旅游的需求和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需要,还带动了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4月29日,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提出完善红色旅游产品体系,促进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研学旅游、生态旅游融合发展,推出一批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
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丰富,然而由于大部分地区位于多省交界,很多仍属于欠发达地区。革命老区该如何抓住红色旅游带来的发展机遇?
张致宁指出,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红色文化为内核,推动红色旅游资源与其他旅游场景、产业要素实现多元组合。在红色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当地要结合地域特色,突出“品牌化、场景化、链条化”特征。具体来看,在农副产品加工、手工艺品打造等方面,注入红色文化基因,统一品牌标识,统一品质要求;在酒店、饭店、农家乐等方面,结合红色旅游文化,营造体验感强的主题化旅游场景;在多要素融合过程中,注重产业链上下游的有效衔接,避免单一资源各自为战,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串联整个红色旅游业态,实现健康发展。
“除了通过红色旅游吸引游客,以消费带动当地发展之外,还要充分考虑到如何用好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带动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厉新建表示,游客不仅在旅游过程中消费购买了地区的特色物产,回去之后还愿意并且能够通过电商物流的方式持续购买这些物产,才能更好带动当地发展。为此,革命老区还需要在特色物产的生产、管理、质量、包装、品牌、标准等方面做好规划,推动当地实现科学、有序、优质、高效发展。(姚亚奇)
下一篇: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正式投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