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导刊2025-07-04 10:46
“2018年,我在泊里大集看到老百姓农闲时赶集的热闹场景,十分激动,因此创作了‘泊里大集’系列作品。凭着对乡村的热爱,我的团队创作的农民画作品多次在全国平台展出。”深耕胶南年画近四十载的李增梅告诉记者。2024年末,“胶南年画”入选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这项古老民间艺术重焕生机的背后,李增梅以画笔为犁,让胶南年画这朵民间艺术之花绽放出灼灼的时代华彩。
李增梅的艺术种子深植乡土:儿时父亲用火柴皮蘸颜料绘窗花的启蒙、家中写春联的墨香、乡邻土墙上的年画故事,共同滋养了她的艺术萌芽。物质匮乏的年代,墙壁与废弃备课本成为她涂抹梦想的画布。
胶南年画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至龙山文化的陶器纹饰,历经各朝各类民间工艺美术滋养。在时代浪潮中,胶南年画不断蜕变。20世纪50年代国家新年画运动为它注入蓬勃动力,1977年后,杨文德、陈明等老师通过培训班推动擦笔年画盛行,让胶南年画真正走进千家万户。李增梅的艺术之路与其蓬勃发展期交汇。1989年,她抓住胶南县文化馆年画培训班机遇,在杨文德、陈明等老师“画熟悉生活”“自由表达”理念引导下,成功转型技法,迸发创作力。《渔家乐》《浇园》等源自生活的作品于1991年远赴四国展出。
李增梅的突破始于对土地的深情。一次秋日归途,杨树叶的色彩交响震撼了她,催生代表作《金秋》。她大胆将年画的饱满构图、强烈色彩与传统国画的意境、布白相融合。2010年,《金秋》斩获中国美协全国农民绘画展最高奖并被浙江美术馆收藏,标志着她探索出独特艺术语言。2014年,她赴京深造,在王冠军老师启发下,有意识熔铸年画与国画精髓,作品《家园》在“翰墨齐鲁”全国中国画展再获最高奖。
个人成就斐然,李增梅更心系传承。2017年,她无偿担任导师举办培训班,倾囊相授在北京所学,短期内培养出一批在全国大展获奖的创作者。同年成立的“李增梅艺术工作室”成为传承枢纽。她系统开展公益教学、高研班、学术研讨,组织壁画研修班引入敦煌艺术,策划肖像展梳理文脉。工作室于2020年授牌为“胶南年画传习所”,2022年挂牌“青岛美协农民画艺委会——李增梅工作室”,影响力超越地域。
李增梅以画笔深情摹写故土,更以师者之心构筑传承体系。从农家窗旁的涂鸦到乡村文化的星光,她的艺术人生印证:唯有将个体创造深植民间沃土,将艺术传承视为世代使命,古老传统才能在时代中绽放永恒生命力。正如其名中之“梅”,在民间艺术的沃土中经霜弥坚,以芬芳装点胶南年画的春天,并将馨香送往更辽阔的天地。
青岛晚报/观海新闻/掌上青岛记者 高静文
文化动态 2025-07-04
文化动态 2025-07-04
文化动态 2025-07-04
文化动态 2025-07-04
文化动态 2025-07-04
文化动态 2025-07-04
文化动态 2025-07-04
文化动态 2025-07-04
文化动态 2025-07-04
文化动态 2025-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