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藏区民间工艺产业发展探究——以四川甘孜藏族民族工艺为例

周裕兰2020-06-23 14:58

        《文化产业导刊》2019第2期

  《乡村振兴视域下藏区民间工艺产业发展探究——以四川甘孜藏族民族工艺为例》

  作者:周裕兰


  作者简介:周裕兰,女,江西吉安人,四川民族学院美术系讲师,文学学士,研究方向:艺术设计与教育。电话 18990465356,邮 箱yulanzhou@126.com。


        摘要: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民族工艺产业的发展是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有效途径,针对藏族民间工艺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政府、企业、研究机构和整个社会应当积极采取措施,大力推动发展,使之成为甘孜州文化产业发展的特色和优势,从而振兴藏区乡村经济的繁荣,实现农民的增收致富。

        关键词:

        乡村振兴;藏族工艺产业;问题;路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又提出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1]并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藏区通过政府、企业和民间对传统民族民间工艺的支持和发展,不仅可以传承发展特色村镇的民族传统文化,而且对于振兴乡村经济发展、构建美好乡村生活、实现乡村产业化和城镇化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近年来甘孜州在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发展的同时,也把藏族黑陶制作工艺、藏族织绣工艺、藏族金属锻造工艺及藏族手工造纸技艺等一批市场前景好、可操作性强的“非遗”文化资源视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振兴乡村经济的发展。

 
  一、 甘孜州藏族民间工艺发展的特色
 
  藏族民间工艺以其材质、造型、款式、图案和独特的工艺技巧记载着特定时代当地族群对自然环境、人类劳作、精神理想、审美情趣的认知和理解,传承了千百年来的传统藏族信仰和藏族性格,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及深层的精神观念。
 
  (一)藏族黑陶制作工艺
 
  藏族黑陶制品是藏族文化的象征,相传有2000多年历史。与其他民族不同的是,藏族制陶陶土均取自本村附近,陶原料开采艰苦,多是在极为险峻的半山腰,而制陶技艺最突出的特色为捏、拍、压、锤、打、揉等手工工艺。考古学家认为,藏族的传统制陶是我国原始陶艺的代表,是解开中国新时期制陶之谜的钥匙。藏族陶器原料选择是保证其质量的重要环节,各地取原料时在取土现场对较大的块状原料进行粉碎、粗筛一遍。其焙烧方式也有自己的特点,包括露天焙烧和半封闭焙烧等多种方式。
 
  目前,甘孜州稻城县阿西村等地,均保留着较为完整的藏族传统制陶技艺。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藏陶的传播,藏陶工艺品销售呈现出良好的势头,这项藏族民间工艺不仅保护并传承了古老的制作和烧制方法,还为当地乡村经济的发展增添了活力。
 
  (二)藏族织绣工艺
 
  藏族织绣工艺是藏族先民原始劳动的产物,在藏族社会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2] 藏族织绣技术将传统织绣技术与十字绣技术相结合,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的完整体系。就编织技术而言,羊毛、大麻和布料都有。就刺绣技术而言,有各种各样的技术。这些设计大多是现实生活中的天然花卉、植物和动物,以及吉祥八珍、大鹏、永忠等藏族传统符号。
 
  甘孜州丹巴县是一个传统藏族织绣县,由于藏绣技艺的娴熟和“非遗”文化的传播,自2011年一些民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丹巴县签订藏绣合同订单,成为本县的一项经济产业,所制作的藏绣远销国内外,不仅壮大了乡村的集体经济,也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三)藏族金属锻造工艺
 
  精美绝伦的佛具、锋利无比的藏刀、做工考究的马具,这些是几千年来在藏区广受欢迎的白玉工艺品,被称为“格萨尔武器部落”。白玉河坡的藏族金属工艺是通过祖先实践的 积累和口头传播流传至今的。手工艺见证和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藏族社会的历史变迁和人民的生活状况,逐渐成为藏族人民社会历史教科书的一种新形式。藏刀分为两部分: 刀和柄。 锻造叶片时,首先熔炼铁,然后锻造铁并加入钢进行成形和淬火。制作鞘需要经过盘绕、焊接、描摹雕刻、抛光和镀银等步骤。其中,描摹和雕刻是最突出的技能。
 
  目前,甘孜州白玉县境内均有金属锻造工艺的传承人,尤其以河坡乡扎西颇为出名。他制作的白玉藏刀及表演技艺已远近闻名,成为了当地农村藏族节庆活动上必不可少的知名艺人,深受群众的欢迎。同时,县内外很多大型活动都会找他订做刀具,其产品也远销全国各地,经济收入连年攀升,不仅引领了当地藏族金属锻造工艺制作的潮流,还振兴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四)藏族手工造纸技艺
 
  自唐代文成公主嫁给吐蕃以来,中原造纸术传入西藏已有1300多年。自8世纪以来,为了满足典籍翻译的需要,藏族人民一直在学习和借鉴周边民族先进的造纸技术。以当地材料为基础,生产出具有独特地方特色的藏纸。
 
  甘孜州德格县一直保留且传承了这一项传统的手工造纸技艺,造纸材料主要用狼毒草,是一种药材,根须分内、中、外三层,可以分别制造三种不同的纸张。造出的纸,色呈微黄,质地较粗,也较厚,但是纤维柔性好,不易碎,[3]吸水性强,且百年不受虫蛀鼠咬,具有久藏不坏的特性,是一种印刷保存文献的理想用纸。由于造纸的独特技艺和传统价值,吸引了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的专家、学者和客商前来参观、考察、订购。这种传承下来的藏族民间工艺不仅带动了德格的经济发展,也促使村民在从事经济活动的同时践行文化参与,为美丽乡村贡献力量。
 

 
  二、甘孜州藏族民间工艺发展的现实困境
 
  纵观甘孜州藏族民间工艺产业发展的整体情况,虽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实际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还面临一些困境:
 
  (一)缺乏产业布局规划
 
  从整个藏族民间工艺产业发展情况来看,依然处于一个起始阶段。无论是藏族织绣、黑陶制作、还是金属锻造,都是以村作为一个手工业生产、加工和销售的区域布局,呈现出相对薄弱和分散的局面,大型和集约化生产经营者较少。同样,藏族手工造纸技艺虽然得以保护和传承,但就其发展的规模来说,依然不成气候且处于无市场竞争力的尴尬状态。大多数藏族民间工艺所反映出的共性问题实际上是缺乏产业布局规划,仅仅是靠自然因素而形成的,其产业的环与环、链与链基本上属于一种松散的结构。
 
  (二)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
 
  从整个藏族民间工艺的发展水平和造诣来看,依然缺乏具有影响力专业人才和技艺高超的工艺大师;在发展产业中经营性人才匮乏的瓶颈也较为突出,很多被命名的藏族工艺传承人通常是兼任经营者和管理者的角色,难以做到术业有专攻;同时,在藏族民间工艺行业内还没有形成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发展活力,缺乏对工艺产品进行现代设计和时尚创新性人才。
 
  (三)缺少知名度高的品牌
 
  当下藏族民间手工业的生产经营模式仍处于原始资源简单开发利用阶段,对资源的自然属性依赖很大。就市场经济价值而言,这些民间工艺还没有一个大规模的产业链形成,产品生产质量和设计创意相对缺乏,一个具有很高市场吸引力和知名度的品牌尚未形成。以德格造纸为例,工艺产品的加工能力低,尚未形成设计、包装制作等相关产业的联带生产,产业链条短小,产业形态基本徘徊于低带动性、低附加值的阶段。
 
  (四)缺乏创新发展理念
 
  以藏陶为例,现在除了建筑屋顶上使用的少量装饰品和佛教仪式器皿,在其他场合已不容易看到传统的藏族陶器。虽然它本身透气性好,适宜保管茶叶,经济实惠,但其制作工艺单一,粗糙笨重,美感不足,焙烧熟度不够。相关部门在加强保护、扶持技艺传承的同时,也要正视传统制陶存在的问题,引导制陶艺人跳出制作传统土锅、土盆的圈子,改进和创新工艺,探索制作具有民族特色的陶艺,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五)缺乏相应管理和指导
 
  目前藏族的这些传统工艺品都还处在低级的市场化运作阶段,缺乏专门的机构或组织研究指导藏族民间工艺品产业发展工作。其工艺品的生产格局基本上是一种先天以自然村落为基础上的,后天引入合作社叠加组合的一种模式。然而,这种模式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为“你做什么,我也做什么”的同样化、同质化产品,造成开发或者融入旅游市场中可选产品少而粗的局面,很不利于产品系列化、档次化、链条化的开发。
 

 
  三、甘孜州发展藏族民间工艺产业的路径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针对藏族民间工艺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政府、企业、研究机构和整个社会应当积极采取措施,大力推动发展,使之成为甘孜州文化产业发展的特色和优势,从而振兴藏区乡村经济的繁荣,实现农民的增收致富。
 
  (一)做好产业发展规划
 
  做好规划,形成布局。要以藏族民间工艺发展现状为基点,以资源、市场为主体,规划、确立、形成以具体业态为结点的空间布局。以藏族织绣为例,甘孜州许多县都有藏绣工艺的村寨,应以传承示范基地为定位,通过政府统一规划,企业和全社会积极参与,形成以各自村寨为特色的藏绣产业。
 
  发展重点,形成辐射。以发展较为成熟的藏族工艺品村寨为发展重点,加大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力度,重点扶持具有市场潜力的藏族民间工艺生产企业和民间机构,以旅游消费需求为导向,配合新型城镇化建设、美丽乡村活动以及甘孜州生态文明村等项目推动其发展,最终形成以点带面,以重点产区为中心的辐射效应。
 
  (二)加大产业人才培养
 
  重视传承,加大培育。对于经济效益不够好而面临失传的藏族民间传统工艺应迅速组织力量进行录音录像,及时把他们的传统工艺整理并推介出去,进一步引起政府部门和社会民间的重视;对现有的藏族民间工艺村落除了组建传习所、聘请造诣较高的民间工艺人带徒传艺外,还应在职业学院、职业高中开设民间工艺专业,培育有志青年学生或农村青年,使他们成为新一代适应多元文化和社会环境的藏族民间工艺人。
 
  构建机制,加大培训。“构建人才激励机制,加强现有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并在此基础上,加强现代工艺设计、材料研究、市场营销等方面新人才的培养;适时组织藏族民间工艺大师的评审认定和培训工作,鼓励各级政府相关部门推动工艺大师评选,使更多的工艺大师崭露头角,享有名号,实现大师模范效应和品牌带动。”
 
  (三)打造产业知名品牌
 
  形成气候,树立品牌。对于藏族民间工艺产业初始发育的乡村,要组织和引导有优势的合作社或企业,在资金、税收、土地等方面给予尽可能多的支持,形成有利于“从小变大”“以弱做强”的乡村发展气候;对于条件成熟的藏族工艺品牌村,一定要重视其发展,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形成示范,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从而积极引导周边村落向相关产业健康发展。
 
  开展宣传,推广营销。积极利用“互联网+”和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模式,把互联网平台的运用与藏族民间工艺产业深度融合,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各级政府积极实施“走出去”行动,组织成熟的藏族民间工艺品生产企业到国内外开展宣传、展示和展销活动,参加各种形式的展销会、博览会和评选活动,扩大甘孜州藏族民间工艺的知名度。”
 
  (四)加大产业创新力度
 
  提高质量,融入创意。对于发展较为成熟的藏族工艺品,要逐步规范产业的生产标准,全面提高工艺品质量。同时,有意识地组织申报藏族民间工艺创意设计专利和注册商标保护措施,建立藏族民间工艺品产品标准化质量认证、价值评级体系;融入现代产品设计理念,以创新创意、时尚观念拓展工艺品生产样式、形态及功能,设计生产现代化、多样化、个性化、时尚化新兴工艺产品。
 
  突破瓶颈,产学结合。要大力支持科学研究,探索藏族民间工艺品制作和现代新型材料的结合,不断创新藏族民间工艺品的产品形态和更具市场潜力的新产品。以德格造纸为例,需要的狼毒草越来越少,如今大批量急需寻找。要突破这些瓶颈,相关科研单位和院校,应组织专业研究队伍寻找具有藏族民间优秀创作资源和优良技艺并能与工艺原材料资源相结合 生产的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形态。
 
  (五)加大产业指导力度
 
  政府引导、健全机制。强化政府的引导和带动作用,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关于藏族工艺产业发展的职责,把藏族工艺产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乡村振兴战略全局;构建以政府引导、市场推动、行业自律、企业带动的促进藏族民间工艺品产业健康发展的协调保障机制。加大规划、招商引资力度。对于具有独特制造技术的村庄,应加强规划指导,促进系列化、多级和连锁产品的发展;对于具有藏族民间工艺制作特色与旅游产业关联不大的乡村,要进一步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在各级文产办和相关部门的引导下,积极参与项目的对外推广和营销,在地方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引导地方企业做好将原生态民间工艺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的创新尝试,生产适销对路的藏族工艺品,开拓农民创新致富之路。
 
  藏族民间工艺产业的发展,关系到甘孜州乡村振兴综合实力的增强, 抓住时机,适时发展,一定会为甘孜州建设美丽乡村和振兴乡村经济发展带来强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吴卉。基于村民主体和多元参与理念的陪伴式乡建机制研究[J].室内设计与装修,2019(1):136。
   [2]本刊编辑部。藏族世界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解题名录[J].中国藏学,2012(S1):55。
   [3]孔誉璇;李友友。寻访德格木版佛画[J].中国美术馆,2012(12):121。

标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