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导刊》2020第2期
《简论我国文化市场的历史演变及其现代特征》
作者:付茜茜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文艺术与数字媒体学院
包国强 上海大学
黄诚 华中科技大学
摘要:中国文化市场有着较长发展历程,在逐步成熟的社会经济环境中,新时代的中国文化市场面临着党和国家政策的发展要求、人民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文化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要求以及国际竞争的需要,并呈现出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法治化新特征。文章将结合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特色, 在梳理文化市场体系内容和历史演变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对当下新时代的现代文化市场特征进行系统阐释,明晰我国现代文化市场建设的主要内容和科学体系,以推动未来中国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高效运行与社会文化的繁荣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历史演变;特征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规划(艺术学)重大招标转重点项目"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研究"(14AH010)。
在中国文化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模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然而,作为一种文化经济,它与普遍意义中的市场经济有着显著差异,深入探究文化市场的规律,在经济依然飞速发展的新时代进一步明确文化市场的基本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发挥文化市场对于社会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巨大推动作用。
一、我国文化市场的历史演变
如果考究文化市场的形成过程, 大致可将其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其一是古代文化市场阶段,宫廷演出艺术向市井演出场所杂剧、曲艺、杂技等表演形式的转变,初具市场化特征, 但古代文化市场依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其二是近代文化市场阶段,从 1840 年直到 1949 年新中国成立,这期间在中国的大城市出现近代资本主义,城市剧院、电影业的发展带动文化市场的发展,但在中国广大乡村,生活方式娱乐方式都趋于保守,文化市场迹象寥寥;其三是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的国内文化市场,在对旧社会文化市场进行改造的基础上,恢复和发展电影市场、图书市场和演出市场等,到20 世纪 60年代我国的文化市场初具规模;其四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文化市场,开始对上一阶段形成的计划经济文化市场体系进行扭转,并发展至今。[1]
在中国文化市场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它是由经济体制改革衍生而来,其与政府的关系也一直处于调适过程中, 文化市场顺应着社会强烈的文化需求, 并逐渐在"国家经济市场化转型的过程中具备必然性与合理性"。[2]1988 年文化部发布《关于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通知》,"文化市场"这一概念首次出现,对文化市场所涉及的权责、任务等进行了初步的规范。1989 年,国务院批准设立文化市场管理局, 至此,全国文化市场体系正式形成。新千年以后,伴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国家也不断加强对文化市场的政策支持,力求从概念层面到实践层面全面推进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从 2001 年"文化产业"概念的正式提出,到 2002 年明确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区别,中国的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都逐步进入规范化轨道, 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文化产业对于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功能,以及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目标。2006 年《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到要形成科学有效的宏观文化管理体制,并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在国家的政策指引下,各地很快开展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推动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与此同时,文化市场体系的建设允许多元资金来源, 鼓励非公与外资资本进入文化领域。2009 年,国务院审议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一项于国于民具有重要意义的战略产业, 并逐渐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2012 年,中共十八大也进一步对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进行了阐释,力求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为文化市场的高效运行营造良好的文化发展环境。进入新世纪,党和国家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有力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文化市场体系日臻完善。2017 年,中共十九大报告揭示文化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已进入新阶段,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并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
改革开放 41 年来,中国文化市场历经萌芽阶段、初步发展阶段再到逐渐壮大阶段,持续探索着与国情相适应的文化制度体系,逐渐形成较为科学合理的"文化市场体系内容、经营格局、管理格局和管理模式"。[3] 从文化市场体系所包含的内容来看,文化市场包括文化产品市场、文化要素市场和文化服务市场;从经营格局来看,中国文化市场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 从管理网络来看,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省、市、县)四级文化市场的立体管理网络;从管理模式上来看, 以法治为主,兼用行政、经济等多种监管手段形成全方位管理模式。继之, 文化产业增加值逐年攀升,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不断取得新突破,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也在不断提升, 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当代社会非常显著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可以说,文化市场体系是开展文化生产、提供文化服务、进行文化建设的重要条件,是当代社会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从这一意义上来说, 科学地阐释与界定文化市场体系,明晰其基本构成形式与发展特征,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了解文化市场在我国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与阶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文化市场的内涵。总体而言,文化市场是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考察文化活动,它是围绕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交换而开展的一系列文化经济活动并由此而形成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总和。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来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形式,当文化成为商品时,文化交易活动场所也逐渐形成, 文化市场从总体上反应着整个社会文化的运行环境以及文化发展状况,它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包含着提供或生产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场所。因而,可以说文化市场是实现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的中间环节,也即是文化艺术产品生产和消费的中介桥梁,它在市场价值规律作用下进行文化艺术产品交换活动、提供有偿文化服务活动。但文化市场的形成和正常发展也有赖于三个重要条件:首先,要有能供人们文化消费并用于交换的文化产品、服务和相关活动;其次,要有组织这种文化生产、文化服务和文化活动等的生产经营者和文化消费需求者;再次, 要有文化生产经营者和文化消费方都接受的交换条件。
文化市场从类型上主要包括:文化产品市场、文化服务市场和文化要素市场三个类型。文化市场体系有着和一般市场体系相同的特征棗统一、开放、竞争、有序。除此之外, 文化市场体系还有其独特性 , 包含人类生存社会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的文化最初在发展过程中并非以盈利为目的。但随着社会经济活动日益升级,非功利、精神性的文化也逐渐产品化,人们在逐渐繁荣的文化市场中发现文化也能创造价值和实现更广阔的社会意义,但它除了遵循市场规律之外,还需要遵循社会文化发展的规律。也就是说,文化产品的价值不完全取决于其物用性价值,还包括精神价值,这从根本上颠覆了市场交换价值。此外, 文化产品因其丰富的文化与精神内涵, 对文化产品的消费并不会给文化产品带来消耗。因而,文化产品在其生产过程中"具有生产目的的非盈利性、产品使用价值的精神性、交换价格的背离性、产品消费的非消耗性"[4]。
文化市场是构成文化市场系统的重要单位,是围绕文化产品与服务在文化市场上的交换而开展一系列经济活动,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总和。文化市场有着和一般商品市场同样的组成要素:文化市场主体、文化市场客体、文化市场交换对象。这三大要素在文化市场活动的不同环节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化市场的性质是由文化商品的一般性、特殊性和文化商品交换过程中所体现的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
对于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有效运行来说,文化产品市场、文化服务市场和文化要素市场都有着重要作用。对文化市场进行分类有助于促进文化企业更好地把握文化市场机会,明确自身在文化企业中所处的位置,提高市场占有率,并在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下实现经营效益;当文化企业普遍对共同生存的市场有清晰的认识时, 能有助于文化企业关注同行业的竞争对手,形成竞争意识,以提高文化企业竞争力;还将有助于了解文化市场需求现状与潜在市场需求,促成开拓市场的探索与实践。还能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和商业文化服务水平,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建立符合人民需要的社会主义文化服务市场具有重要作用。
二、新时代文化市场的基本特征
文化市场在中国尚属于不十分成熟的新事物,正在日趋成熟。面对新时代,我国文化市场应具备以下特征。
1.新时代文化市场特征之一:商品化
在文化市场的交换活动中,文化产品也具有商品经济属性,它和其他商品一样,需要符合市场经济规律, 具有价值、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文化产品以商品形式实现着它的社会价值,在我国计划经济时期,文化产品以计划价格形式在文化市场中实现其社会价值,此时的文化产品并非市场中的商品。而改革开放以后,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物质产品逐渐被纳入市场经济轨道,文化产品的市场化也推动着文化市场的形成。当文化产品真正以商品形式出现在市场上,不仅包括文化产品的商品形式, 还包括文化产品的形成过程也需要遵循商品生产法则。
作为人类精神劳动产物的文化产品在进入文化市场之后产业化发展过程中,文化产品遵循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规律,也遵循着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在现代文化市场的形成过程中, 市场规律逐渐起着主导性作用。文化生产逐渐顺应市场要求,在具体的文化生产实践中,充分贴近不同受众群体的文化需求,对内遵循国内市场需求,满足人民群体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外遵循国际市场需求,拓展文化传播力与影响力,提高国家整体文化软实力。
通过文化的市场化发展不断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全面推进资金、技术、人才等的市场化,拓展文化市场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在文化产品化、产品市场化的发展道路上,提高文化产品的生产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丰富文化产品的内涵,拓展文化产业链,不断提高文化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 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的统一。
2.新时代文化市场特征之二:信息化
文化的信息化产生并形成于信息时代,是以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为主要特征。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蓬勃发展,文化市场交易活动也逐渐信息化和网络化,如各类文化商品和服务的网上定制、销售与反馈,新的交易方式给文化市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信息时代,文化市场也呈现信息化特征。
首先,文化市场的信息化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发展。当前,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加速融合发展,对于当下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交往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等都产生着巨大影响,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移动虚拟型社会正在逐渐形成 [5],整个社会对于移动信息的需求也将呈指数增长。中国从 1994 年接入互联网到如今短短 25 年时间,互联网时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已从PC 互联网时代进入到移动互联网时代。文化市场借助信息技术,正实现蓬勃发展,未来还将大有发展空间。
其次,文化市场的信息化鲜明体现为文化市场中文化消费行为的虚拟性和交互性趋势。作为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虚拟现实是计算机模拟生成虚拟交互环境的技术手段。当下,数字图书馆、虚拟实验室、虚拟办公室、网络商店和网上购物等, 正在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对于现代文化市场的发展来说,也面临着新信息技术环境下虚拟文化消费的产业化发展新趋势和新机遇。
在文化市场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中, 对于文化市场的管理也在逐渐趋于信息化,早在 2000 年文化部 [6] 就通过创办"音像市场"子网站,在汇集行业信息的同时,建立音像市场管理的法规库与信息库,将部分行政管理职能搬上互联网。此后,不断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广泛进行音像市场法制宣传活动,顺应新信息时代对文化市场规范发展的新要求。
3.新时代文化市场特征之三:法治化
文化市场的发展需要法制加以规范,文化产业的良好、有序发展需要政策支持和法制保障。改革开放以来, 国家为了推动文化市场的建立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积极出台政策措施和相关法规。通过立法不断规范市场秩序, 为文化市场的发展提供开放的环境。文化产业立法的目标在于为文化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离不开政府、社会和市场这三者的作用。文化法律制度促进行业和市场的规范,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有效提高市场主体参与社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伴随着文化产业被确定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构建我国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成为重要关系,与其同时, 建立健全文化发展法律法规也成为文化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中国文化市场化问题的法制探究与改革开放较为同步,专家学者们也纷纷针这一问题发表见解,一致赞同摆脱国家和市场的二元对立,认为国家-社会- 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需要仔细分析, 国家文化机构应当在建立文化市场运行规则方面发挥作用 [7]。在促进文化市场规范的道路上,《文化产业促进法》已明确提出旨在切实有效地促进文化经济政策的法定化和规范化,建立文化市场的发展规则,并促进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制度规范,并于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被列入立法规划。此举进一步提升了文化市场的法律管理层次,规范了文化市场秩序, 为各部委、各地政府提供了管理依据, 以确保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
近年来,在文化的市场化发展过程中,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出台,以规范文化市场主体及其文化市场交易行为,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在政府、社会和市场的全面努力之下,我国现代文化市场已经正逐步迈向更加规范的法治化发展道路。
4.新时代文化市场特征之四:全球化
全球化(globalization)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现象过程,全球各地区联系增强,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呈现出相互依存的关系。文化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今世界,文化全球化也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伴随着电子媒介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各地人们的交流愈加容易, 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在当下的文化产品全球化发展道路上,在传播文化的过程也蕴含经济利益的考量。文化产品中丰富的文化内涵只有在获得消费者认可之后,才能赢得市场。当下,文化成为了发展经济的一种方式,经济也为文化发展注入新动力,文化的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文化产品的消费活动中,消费行为本身还包含对文化产品的认同心理。对于全球跨国文化企业来说,它在拓展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文化市场时,必须首先采取一定的文化策略,让拥有不同文化观念的人都同样认同其想要传播的文化。
在电子媒介和信息技术的桥梁作用之下,全球各地的文化消费突破地理界限,人们足不出户便可知世界大事和了解各个地方的文化,麦克卢汉将电子媒介影响之下的世界誉为"地球村"。在各个国家和地区文化的形成过程中,共同的文化成为特定地区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表达,为了减少差异文化人群之间的误解和增加文化信息的流动,跨国文化企业需要在明晰文化差异的情况下制定全球化文化策略,以更好地销售其文化产品。跨国企业能够借助文化传播实现经济利益,文化全球化中占据先机优势意味着在全球文化市场中的绝对主动权。
三、结语
文化市场不仅涵盖文化物质产品市场,还涵盖文化精神产品市场,同时又是社会经济中第三产业的组成部分,文化产品市场、文化服务市场和文化要素市场这三类型文化市场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市场历经从古到今的演变,在新时代的现代文化市场中,我们需要把握它的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和法治化特征,在更加规范的文化市场环境中,更好地推动未来中国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高效运行与社会文化的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