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化产业导刊!

供给侧改革视域下提升广西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文化体验研究

时间:2020-06-24 16:01来源:文化产业导刊编辑:万兴伟

        《文化产业导刊》2019第3期

  《供给侧改革视域下提升广西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文化体验研究》

  作者:万兴伟

        作者简介:万兴伟,男,博士,广西八桂同映电影院线有限公司董事长,研究方向:影视产业,影视旅游。作者联系方式:广西南宁市星光大道4号广西文创大厦2301室,万兴伟收,电话 18677068133。
 
        摘要:
       
        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赋予广西重要战略定位和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广西旅游产品和服务如何通过文化赋能,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实现广西文化旅游的消费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成为重要的课题。本文从民俗文化、影视 文化、长寿文化、节庆文化和夜间文化五大方面探讨如何增强广西旅游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感染力,打造广西文化旅游品牌。
 
        关键词:

        广西旅游、供给侧改革、文化赋能


        一、从供给端发力,提升广西旅游产品和服务文化体验的意义
 
  (一)有助于实现“一带一路”倡议的广西战略定位目标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几年以来,广西临海与边境的地理位置条件优势在“一带一路”政策下更加凸显,从广西近几年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变化即可初见端倪。2013年广西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为328.37亿美元,2017年,广西进出口贸易总额呈现井喷式增长,达到3866.3亿元人民币,增幅较全国高8.4个百分点。2018年广西外贸进出口总额4106.71亿元,同比增长5%,其中与东盟双边贸易额为2061.49亿元,同比增长6.3%。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和重要枢纽、连接中国与东盟的纽带和前沿高地,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党中央赋予广西的定位是:“发挥广西与东盟国家陆海相连的独特优势,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因此,推动旅游产业供给侧改革,提升广西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文化感染力和影响力,对于增强广西与“一带一路”国家在文化理念上的交流互动与认同,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五通”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二)有助于顺应文化旅游融合大趋势的时代需求
 
  自2018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文化和旅游部正式组建以来,文化与旅游产业逐步推进产业边界的消融和行政管理方面的深度结合,文化促旅,旅游彰文的良性互动效应逐渐显现。
 
  在提升我国文化自信、加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时代需求下,文旅融合是推动广西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路径和载体,广西旅游业的发展也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只有从供给侧提升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文化体验感,才能引领广西旅游产业再升级,进一步推动广西旅游特色化、优质化、效益化发展。
 
  (三)有助于满足人们休闲度假的高层次旅游需求
 
  中国已经进入了大众旅游时代,广西旅游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旅游收入呈现高速增长。据统计,2018年广西全区接待国内外游客6.83亿人次,同比增长30.6%,实现旅游总消费7619.90亿元,同比增长36.6% 。
 
  数据来源:广西统计局、文化和旅游厅、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在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供给方面,广西依托“老、少、边、山、海、寿” 的资源优势,即广西古老的文化积淀、少数民族风情、中越边关国家风景道、神奇的山水生态景观、深厚的海洋文化传承、以巴马为龙头的长寿福地等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近年来打造了桂林山水休闲度假游、世界长寿之乡休闲养生游、北海滨海度假旅游、广西少数民族风情游、中越边境探秘游等不同类型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从供给端入手,满足本地居民和游客的文化性和休闲性旅游需求,有效地推动了广西旅游发展的转型升级。但随着90后和00后年轻旅游群体的成长,多元化、精致化和个性化旅游产品需求正在上升,如何从供给端提升旅游产品的特色文化体验这也是广西旅游业面对的新课题。
 
  二、提升广西旅游产品和服务文化体验的几大路径
 
  (一)特色民俗文化赋能旅游发展,打造“广西符号”
 
  民俗文化是指具有地域特色和特殊内涵的文化类型,民俗旅游产品对于游客的吸引力较大。纵观国内颇具代表性的基于民俗文化要素开发的文旅融合项目,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在民俗文化观光游的基础上衍生出民族特色美食体验、住宿、特色文化创意产品、风俗传统体验、民族风情演艺等多元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不断从产业供给侧协调均衡旅游产品与经济水平、社会发展以及文化的适应性。
 
  广西居住着壮族、瑶族、苗族、侗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居民,木楼建筑、服装饰品、民族歌舞、婚嫁习俗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是开发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资源禀赋。在广西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方面,应注重挖掘可融入旅游的传统民俗文化的内核,打造和传播具有地域及民族特色的广西文化符号。
 

 
  (二)影视和演艺文化带动旅游发展,培育核心“IP”
 
  影视文化旅游开发的关键要素并不在于建设规模最大的拍摄基地、国际一流的拍摄技术和设备,而是在于影视文化IP的培育和推广。蜚声全国乃至东南亚的电影《刘三姐》取景于桂林阳朔,是广西最知名、带动旅游效应最明显的影视文化“IP”。在此基础上开发的阳朔的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已经演出7000多场次,接待境内外观众1800万人次,营业收入超过20亿元。《印象·刘三姐》 已经成为广西旅游的“文化名片”,推动广西旅游走向品牌化、国际化。影视文化一方面可以促进广西旅游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是广西向东盟及全世界推广广西文化和中华文化的有效载体。在广西取景的东盟题材电 影《再见,在也不见》,扩大了对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的影响力。因此,为促进广西影视文化旅游的发展,应加快打造涵盖影视拍摄基地、国际影视人才教育中心、东盟影视产品交易平台、影视拍摄体验、影视文化主题餐饮、住宿、休闲等业态为一体的大型文化旅游项目,以剧带景、以景带剧,讲好“广西故事”,促进影视文化旅游业发展。
 
  (三)长寿文化融合旅游发展,布局“大健康”旅游
 
  我国有76个“长寿之乡”(截至2016年),其中广西就有25个“长寿之乡”,位居全国第一,故广西必将成为开发康养文旅融合项目的热土,目前广西长寿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的数量不足,质量也参差不齐。以有着500多人口的壮族小村落“巴盘屯”为例,该村落因有7位百岁以上老人而闻名遐迩。外地游客为“长寿村”慕名而来,纷纷找百岁老 人照相沾“寿气”、给老人“红包”,有时候导致老人平静的生活被打扰,另外许多人开起了家庭旅馆也存在私自乱建房屋、没有规划等需要治理的旅游“乱象”。
 
  因此,广西长寿文化旅游资源需要统一梳理、开发和宣传推广。首先,应注重广西长寿文化历史的追溯,例如清代皇帝曾经钦授长寿老人的几块寿匾“惟仁者寿”、“春圃烟霞”、“寿比岗陵”等都是既需要保护也可开发相关长寿文化衍生品的文化资源。其次,挖掘和弘扬长寿文化背后的“和合”家风文化、孝道文化、以及流传于坊间的“送寿歌”“劝孝歌”“祝寿联”等敬老习俗,彰显广西长寿文化的底蕴。再次,长寿离不开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结合长寿乡的地理环境、特色农产品,提炼广西长寿乡特有的对待自然“和于阴阳”的态度、“长寿操”、“长寿舞”、“长寿农产品”等长寿养生文化体系。最后,可以结合特色农业、特色工业,以及通过举办健康养生论坛等方式提升广西长寿养生旅游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一起布局广西的“大健康”产业发展。
 

 
  (四)节庆文化引领旅游发展,孵化“本土化”品牌
 
  广西各个民族传统节庆文化资源 丰富,历史悠久。各民族的传统节日,都与他们特定的地域环境、气候条件、经济物产、农业生产、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宗教信仰等因素密切相关。比如壮族的三月三歌墟节、瑶族的达努节、苗族的踩花山和芦笙节、仫佬族的走坡节、侗族的花炮节等诸多传统节日,其背后的节庆文化元素是开发旅游产品的“金矿”。广西在民族传统节庆活动打造方面,“壮族三月三”作为广西各民族的重要节日,近年来已经成为广西颇具代表性的民俗文化符号。桂林国际山水文化旅游节每年策划市民徒步节、啤酒节暨国际美食文化展、以及旅游高峰论坛、文化创意、体育比赛等居民和游客参与性强的经典活动。
 
  从供给侧方面提升广西节庆旅游产品的文化体验,不是将各个民族文化元素的简单罗列,而是向游客展示和让游客体验当地具有浓浓生活气息的文化底蕴。
 

 
  (五)“夜文化”创新旅游发展,助力广西“夜经济”
 
  从广西夜间文化旅游产品的供给端来看,夜游项目、夜市街区、旅游演艺、夜间节事等夜游业态都已具备,其中旅游演艺、夜间节事已经凸显了一定的品牌效应和文化影响力。如《印象·刘三姐》将演艺活动、色彩打造和灯光装置、交互体验等内容综合呈现,成为广西独有的拳头旅游产品。
 
  夜游项目和夜市街区有待进一步提升其文化体验。在夜游项目上,广西已有“夜游绣江水”旅游产品,摆脱夏季天气炎热的气候桎梏,让游客在桂林两江四湖的江河夜景中,伴着清风明月,品味融于山光水色中的“悠然自得,天人合一”的意境。夜游产品离不开灯光、音乐、色彩、烟花、民俗等具备核心吸引力的元素,广西可以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灯光秀文化和技术,打造夜间灯光节、著名景区夜间开放等旅游产品。
 
  夜市街区不仅是满足生活所需之地,还是一座城市经久不衰的生活盛景的写照,更是备受旅游者追捧的新景观。广西柳州有记载的具有代表性的夜市是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形成的,“青云夜市”曾一度是柳州夜市的代名词。因此深耕广西的夜市文化背景、夜市小吃以及流传坊间的美食文化和古老传说,在夜市街区打造方面,开发集餐饮、购物、文化、娱乐等业态集聚的特色夜文化街区,发挥“夜市”的商圈效应,依托“夜文化”助力广西旅游产业发展。
 
  综上所述,广西文化旅游的融合应该从文旅产品的供给侧提升产品的文化感染力,全行业、全产业、全域一起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广西文化旅游消费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
 
  参考文献:
 
  [1]甘霖。把握机构合并机遇,多措并举推动文旅融合[N].中国文化报,2019年1月16日。
  [2]韩高年。以传统节日为载体,弘扬传统文化。光明网,2018年9月24日。
  [3]匡达蔼。坚定文化自信,积极推动广西电影产业繁荣发展,助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J]. 视听,2016(10)。
  [4]石羚,刘冬梅。夜经济,打造城市新名片[N].人民日报,2019年1月2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