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化产业导刊!

青岛市市北区城市文化旅游集群发展思路

时间:2020-07-03 16:04来源:文化产业导刊编辑:王广振 范晨 王洋

     《文化产业导刊》2019第5期

  《青岛市市北区城市文化旅游集群发展思路》

  作者:王广振 范晨 王洋


  市北区城市文化空间存在资源分布分散、发展差异悬殊、时空关系交错、配套服务欠缺、功能定位仍处于战略转型期等问题。 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发展战略、青岛加快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这一发展目标以及市北区“百年青岛·记忆市北” 城市区域品牌定位,我们针对市北区的城市文化空间再造议题, 提出以全景浸入式文化体验网络作为体验模式,做好“市北区城 市文化旅游集群发展规划”的建议,以增强市北区文化吸引力和经济竞争力。
 
  一、市北区文化资源:存量丰富但布局分散
 
  市北区文化资源存量呈现出 “存量丰富与布局 分散 ”并存的特 点。一方面,在市北区范围内,分布有大量近代民族工业遗产、红色革命旧址、历史文化街区、博物馆群落, 孕育着历史悠久的民俗文化。另一方面,对标同为青岛老城区的市南区, 市北区的文化资源存在着地理、年代、 类型、管理和影响力分散的现实局限 性,这就使得市北区城市空间尚未形 成统一、交融、协调的整体结构,空 间肌理错杂破碎,城区景观断裂感较 为明显。
 
  在青岛加快建设“开放、现代、 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和市北区 着力打造青春之城、活力之城的政策 背景下,如何增强本区的文化吸引力 和综合竞争力,在青岛各区的发展中 脱颖而出,以崭新的面貌助力青岛国 际时尚城、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一带一路”双节点城市建设任务,成为市北区创新发展的关键问题。

  二、市北区文化旅游集群发展政策依据
 
  习近平主席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 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2014年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2014-2020 年)》中强调,要“发掘城市文化资源,强化文化传承创新,把城市建设成为历史底蕴厚重、时代特色鲜 明的人文魅力空间。”2018 年,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合并为文化和旅游部,标志着文旅融合成为今后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趋势。上述理念与决策为市北区城市文化旅游集群发展、城市文化空间再造、发展文旅产业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持。

  从山东省和青岛市的实际情况来看, 山东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亟需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助力产业升级。而文化产业作为产业升级转型的新动能之一,与山东省的发展方向充分契合。通过城市空间更新和文化 资源的保护开发,可以有效带动居民 就业、培育新兴业态、改造传统产业, 进而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实践添砖加瓦。
 
  青岛作为山东的核心增长极, 十分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近年来出台了多项关涉城市空间再造的政策规划。《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1-2020)》《青岛市城市风貌 保护条例》《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加 强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见》等政策的颁 布,为青岛市的城市空间再造和文化 遗产保护擘画出发展的蓝图。
 
  市北区委、区政府提出的打造“一港四区六大载体”这一区域规划和《加快打造百年青岛(市北)历史文化街区休闲旅游目的地的意见》中提出的举全区之力实施“个十百千万”工程, 打造“记忆市北”文化品牌的战略部署,则为市北区从文化维度开展城市 空间再造直接指明了建设方向。
 
  综上所述,推进市北区市北区城市文化旅游集群发展有充分的政策依 据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三、市北区文化旅游集群发
 
  展规划建议
 
  (一)规划理论:“全景浸入式文化体验网络”
 

图1 市北区全景浸入式文化体验网络 

  以“全景浸入式文化体验网络”为理论指导,全力推进市北区城市文 化旅游集群发展规划。城市空间的再造,其内涵在于城市空间形态为适应 特定的历史时期和时空环境而做出的应时性转变。由于城市空间的文化属性是激活城市创造力的关键触媒,也是塑造城市独特身份的必要元素,因此,文化再造是城市空间再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所谓文化再造,就是以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开发政策 和文化事业发展战略定位为指导,对城市空间的系统重塑。
 
  全景浸入式文化体验网络作为推动市北区城市空间文化再造的整体化战略构想,植根于当前“全域旅游”的产业发展趋向。这一战略构想从构 造文化情景、历史情景、地理情景、 功能情景四个方面出发,实施市北区 城市空间的文化再造。其中,文化情 景的主题是海洋文化、红色文化与民 俗文化三个部分;历史情景的构建要 以青岛建城为历史原点,以殖民时代、革命时代、建设时代和改革创新的现当代四个年代为时代范畴,构成一部市北区创立发展的完整历史叙事;地理情景以红色主题、民俗主题、工业主题和历史主题为脉络,串连起“个十百千万”工程中的十大街区,突出其中的文化空间作为地标节点,形成若干市北区文化主题旅游的经典线路;功能情景则要依托上述文化空间节点,完善服务配套设施的建设,在满足访客精神需求之余,为访客提供包含吃喝玩乐游娱购等消费功能在内 的高水平物质服务。四大情景彼此交融,相互结合,将市北区打造成为精 神内核统一、空间叙事完整、街廓肌 理清晰的城市空间连续体。
 
  (二)规划举措:“四大原则”+“七 大路径”
 
  1. 四大原则

  第一,审时度势,明确市北区以文化资源为基础,打造“记忆市北” 文化品牌的战略定位。
 
  第二,理顺不同时代、类型、位 置文化资源存量之间的时空关系,以 整体打造的思路开展市北区城市空间 的文化再造。
 
  第三,化弊为利,将不同时空属 性的文化资源存量有机组合,为访客 营造时空穿越感。
 
  第四,突破街道之间管理的制度 壁垒,以全域视角谋划城市空间营造, 按文化再造的最优规划需求完善服务 配套,力图达到区域内文化空间风格 内在协调统一。

 

图2 市北区文化旅游集群发展七大路径
  2. 七大路径
 
  “全景浸入式文化体验网络” 这一战略构想要在市北真正落地并发 挥作用,应以关键城市空间文化节点的功能提升为实践路径。具体而言,就是要以“百年青岛·记忆市北”这一统一的文化品牌符号统摄各个空间节点,并针对工业空间、商业空间、 生活空间、海洋文化空间、红色文化空间、民俗文化空间、博物馆群落这 七大市北区城市文化空间节点群,制定符合其各自发展规律的功能提升策略,达到以节点功能升级带动区域整 体空间更新的预期效果。
 
图 3 青岛纺织博物馆 
 
  (1)工业空间的再造
 
  在市北区工业遗产当中,较为突出的文化空间节点是纺织谷与青岛纺织博物馆。对于这部分工业遗产,应 以增强交互性为原则营造浸入式游览 体验。在改造的具体策略上,应着力 构建博物馆的交互元素,让纺织设备 “活起来”,强化访客的体验性,增 强展陈趣味性,由单向面对访客宣讲 的博物馆向互动式的科技馆、体验馆 转变。这一转变也能够产生相当的社 会效益,带动一部分纺织业从业者实 现再就业,从而实现文化空间的社会 公益价值。同时,青岛市北区拥有一 位纺织工业系统的先进工作者——郝建秀。作为全国闻名的先进工作者典型,郝建秀的个人事迹、敬业精神及 其创造的工作方法是市北区工业文化 空间再造宝贵的文化资源,当前尚需 对此进一步开展深入挖掘,提炼出郝 建秀背后所彰显的新中国纺织工人精 神群像,并采取摄制纪录片、编入校 本教材、举办专题展览等方式予以宣 传,充分提升市北区工业文化的社会 影响力。
 
  (2)商业空间的再造 

 

图4 馆陶路
 
  市北区的近代商业空间节点,主要是馆陶路近代建筑群。馆陶路作为 殖民时代青岛的金融中心,分布有多 所外国银行、青岛取引所以及馆陶路 汽车站,在民国时期就已发展为高度 成熟的商业空间。当前青岛市的商业 格局早已发生改变,馆陶路曾经的商 业设施也都被列为历史保护建筑。对 于这些曾经的商业空间节点的文化再 造,需要以明确发展定位为先手,根 据发展定位选择有实力、具备社会责 任感的企业统一管理运营,充分协调 街廓文化内涵。在经营管理上一方面 要完善相关现代市政设施,形成合理的功能配套,另一方面还应通过事件营销,结合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布局, 增加人气热点的集聚。最后,馆陶路 作为金融街,本身的建设起点相对较高,又历经时间积淀,已形成具有独特异域风情的历史文化街区。对此, 可以适时考虑引入影视制作企业,在 这一区域开展影视产品的摄制,借助 影视平台实现空间价值的强化推广。
 
图5 东阿路近代民居 
 
  (3)生活空间的再造 
 
  市北区传统生活空间的典型代表是东阿路近代民居群落。这一区域内 集中连片分布有整体结构较为完整的 青岛特色民居——里院。当前东阿路 尚未经历整体性商业开发,保留有原 汁原味的青岛老市民里院生活形态。 但是,这一街区也存在着建筑年久失 修、整体规划混乱、街区形象杂乱等 问题。当前,政府正在着手开展针对 东阿路片区的棚户区改造项目,对这 一生活空间的商业开发也提上日程。 对此,我们认为首先要多渠道融资、高起点定位、立体化开发,既要引入高品质的商业业态提升街区综合价 值,又要因地制宜建设新型博物馆集 群,以阐释这一生活空间的历史内涵, 实现其社会价值。同时,在东阿路节 点的开发过程中,还应秉持以人为本 的观念,坚守相关法律法规,充分协 调住户意愿,在住户自愿、满意的前 提下完成街区改造升级。
 
  (4)海洋文化的发扬
 
  市北区海洋文化最为突出的代表人物是当代航海探险家郭川。郭川作为一名青岛本地的职业竞技帆船赛手,是第一位完成沃尔沃环球帆船赛 的亚洲人、第一位单人帆船跨越英吉 利海峡的中国人,也曾于 2012 年驾驶“青岛号”帆船,历时138天,完成了单人不间断帆船环球航行之旅, 在中国人的历史上尚属首次,同时也创造了国际帆联认可的 40 英尺级帆船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世界纪录。他 的航海探险故事,体现了人类与国家、历史与时代、城市与个人的完美契合,他本人作为青岛独特的城市文 化符号,融家国情怀、时代精神与个人魅力于一身。因此,对郭川精神的传播与传承,就成为在海洋文化层面推动市北区城市空间文化再造的关键节点。我们认为,宣传郭川精神与市北区海洋文化的最佳方式,就是将郭川的航海事迹搬上银幕,以大电影的制作方式讲述最好的当代中国故事。

  市北区海洋文化内涵深厚,不仅有郭川这样的杰出代表人物,还坐拥规模宏伟的邮轮母港。邮轮母港作为青岛海洋之路的起点和百年海洋文化 的见证,是市北区海洋文化空间的核 心节点。对邮轮母港文化内涵的挖掘 呈现,最佳选择就是与郭川精神有机结合。对于将上述两个海洋文化元素 结合的具体形式,我们提出建设郭川 精神雕塑群和中国远洋博物馆的方案 设想。首先,在青岛具有特殊意义的 地理位置打造点面互动、遥相呼应的 雕塑群,如自北向南,在不同地域节 点分别打造寓意“船只——成长——帆船——远航——航洋”主题的雕塑, 以眺望深蓝这一主题作为雕塑群落的整体意象。在此基础上,可以考虑将雕塑的底座部分设计成远洋博物馆,既能够形成地标性建筑物,又能够实 现空间集约利用,还体现了郭川精神 与远洋探险精神的紧密结合。
 


图 6 国际邮轮母港 
 
  (5)红色文化的挖掘 
 

图 7 青岛党史纪念馆

 
  市北区从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在青岛开展工作的中心区域。因此,这一区域红色文化积淀丰厚,构成了市北区开展文化建设的独特优势。青岛最早的党组织、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第一个地下联络站均成立于市北,位于市北区的青岛党史纪念馆、浮山新区红色记忆党史馆中保存有大量革命与建设工作过程中存留的珍贵藏品。在新中国成立之初,郝建秀在国棉六厂总结 研究出改进整个纺织业技术的“细纱 工作法”并在全国推广,使得全国纺 织系统产量大幅提高,郝建秀成为社 会主义建设时期纺织工业战线的典型 劳动模范。市北区应珍视上述宝贵的 红色文化资源节点带来的独特竞争优 势,一方面要提供更多平台,强化基 础研究与挖掘保护,尽可能还原市北 区红色历史的完整图景;另一方面要 活化红色文化,让更多的红色故事走 出档案、走出书斋,以大众喜闻乐见 的方式,化为人民群众耳濡目染的精 神食粮。要增强红色文化宣传过程中 的互动性和体验感,走进校园,走向 媒体,结合微电影、动画、VR 等技术 手段,拉近当代群众与红色经典的距 离,让群众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切身 感悟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教育价值。
 
图 8 (上图)青岛民俗馆(下图)海云庵道观
 
  (6)民俗文化的挖掘
 
  市北区民俗文化空间的重要节点,是作为中国十大民俗节会之一的海云庵糖球会和位于海云庵附近的青岛民俗馆。未来关于这两处文化空间 的再造升级,应围绕“强化、活化、 融化、动画”四个方向展开。首先, 要结合山东省文化资源大数据工程, 强化民俗文化基础研究与挖掘保护, 将本地民俗归类建档,形成系统化的 民俗文化数据库,作为文化资源开发 的重要决策支撑。其次,要展开民俗 文化场馆升级,增强布展的互动性, 营造活泼生动的参观体验,让民俗文 化“活”起来,让访客可以真正沉浸 在老青岛的日常生活习俗中,让独特 的青岛在地文化为访客带来全方位的 感官体验。第三,要注重青岛本地民 俗文化元素的融化,让民俗元素走出 博物馆,设立竞赛平台,推出内容广 泛、形式多样的青岛民俗文化文创产 品矩阵,将民俗文化元素标签赋能于 本地各类空间的更新项目,达成本地城市空间精神特质上的充分关联,使访客形成关于该区域城市空间风貌的 完整认知,提升域内城市空间的文化 内涵与辨识度。最后,要结合齐鲁文 化动漫工程这一平台,积极运用多媒 体形式,推动民俗文化的动画形态推 广。化用本地民俗或民间传说,通过 设计具有鲜明青岛地方特色的动漫人 物,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拓展青岛民俗 文化的影响力,是推广青岛城市文化、 打造城市品牌的重要策略。
 
  (7)博物馆群落的打造 
 

图 9 (上图)青岛海关博物馆(下图)青岛道路交通博物馆

 
  市北区作为青岛市中心城区,承载着青岛城市发展的诸多历史脉络,因而形成了规模较大且风格主题各异的博物馆群落,这些博物馆构成了青岛市北区城市空间文化再造的关键节 点。当前,市北区的博物馆群落存在着运营方式单一、主题内容过于集中、体验方式平面化、宣传推广未形成合力等发展问题,亟需以新的博物馆经营思维加以重塑,焕发出博物馆群落应有的活力。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认为,在提升思路上要把握运营模式 多样化、主题内容多样化、体验方式 多样化、宣传推广集群化四大策略, 对市北区现有博物馆群落实行综合改 造。其中,运营模式多样化是指将博 物馆由教育场所转变为内涵更为广泛 的休闲公共空间,加入市集、特展、 工艺课程等文化事件,辅以咖啡馆、 茶室、餐厅等公共空间的营造,将博 物馆打造成能充分激发访客兴趣、提 升访客生活质量的多功能综合服务平 台。主题内容多样化是指要尝试深挖 展陈内容,如对啤酒文化、道路文化 的挖掘,不仅限于啤酒与道路,而是 要拓展到与啤酒相关的农事经营技艺、与道路相关的汽车主题叙事,增强策展内容的丰度与深度。体验方式 多样化是指运用现代多媒体与虚拟现 实技术,在符合安全和文保规范的条 件下适当开放展陈设备,告别以往扁 平化的单向信息传播方式,确保访客 与展陈内容的深度互动。宣传推广集 群化是指要在微博、微信等主流社交媒体客户端上打造统一的市北区博物 馆群落公众平台矩阵,将市北区博物馆群落向社会“打包推广”,告别以 往博物馆宣传“单打独斗”的局面, 以整体合力扩大市北区博物馆群落的 社会影响力。
 
  综上所述,通过对市北区七大城市空间文化节点群落分别制定提升策略,可以切实发挥市北区文化资源的社会经济效能,助力“记忆市北”文化品牌的打造,将市北区的城市空间再造为文化内涵深厚、精神风貌统一、富于现代气息的活力之城、青春之城,也可为青岛市推进建设国际时尚城的攻坚任务提供来自市北的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