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期中国文化消费终端生产行业的发展路径研究

文化产业导刊2021-05-28 15:55

    《文化产业导刊》2020第5/6期合刊

       
《后疫情时期中国文化消费终端生产行业的发展路径研究

         文 | 孟伟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

  摘 要:文化消费终端生产大类作为文化及相关产业九大门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及相关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年度营收中所占比重高,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多,对我国文化产业及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当前,国外新冠肺炎疫情仍处于爆发阶段,国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处于后疫情时期,在这样的社会发展环境下,探究疫情对文化消费终端生产行业的影响,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对于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平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文化消费终端生产大类;发展路径

  一、文化消费终端生产大类内涵与现状
 
  (一)文化消费终端生产大类的内涵分析
 
  关于文化消费的内涵,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且得到公认的定义,一方面是因为研究视角的不同,每位学者都是基于特定的研究视角对文化消费进行定义;另一方面是因为随着社会发展,文化消费越来越丰富,对文化消费的认识也逐渐深入。文化消费是为了满足人们精神需求,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属于较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要。文化消费包括电影、音乐、戏剧等精神文化内容,也包括文具、笔墨、玩具等物质性的产品和设备。也就是说,购买用于支撑文化消费的产品本身也是一项文化消费活动。以电视机为例,人们购买电视机并不是为了单纯地拥有电视机这一设备,而是为了能够利用电视机观看节目,开展文化消费,电视机作为提供服务的设备其重要意义同样不容忽视。因此,从这个层面上可以将这个大类界定为“制造和销售用于人们开展文化消费的产品和设备,包括文具、笔墨、玩具、节庆用品以及信息服务终端等。”
 
  从 2004 年至今,《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经历了三次修订,形成了三个版本的文件,现在施行的是 2018年发布的版本,其中文化及相关产业被划分为两个领域、三个层次、9 个大类、43 个中类及 146 个小类。文化消费终端生产大类从领域上来说属于文化相关领域;从类别上来说,属于九大门类中的第九大类,具体包括 5个中类和 15 个小类。本文主要是从文化消费终端生产大类所包含的中类来探究疫情对其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二)文化消费终端生产大类的发展现状
 
  文化消费终端生产大类是在《文化及相关产业(2018)》这个版本的文件中新添加的,之前的相关统计年检和公告均无文化消费终端生产大类的统计数据,因此文化消费终端生产大类发展现状部分的分析以 2018 年为起始时间。如图 1-1 所示,从 2018至 2020 年数据来看,文化消费终端生产大类规模以上企业营收从 2018年 16284 亿元增长到 2020 年 18808亿元,同比增长 15.5%,占文化及相关产业总营收比重从 18.24% 增长到19.1%,在文化及相关产业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 [1]。
  
       从图 1-2 可知,截止到 2018 年末,文化消费终端生产大类共有规模以上企业单位数 9824 家,在文化及相关产业九大门类占比 16.25%。其中,内容创作生产大类规模以上企业单位数量最多,达到了 12266 家,所占比重超过了 20%。
 
  无论是在“六稳”还是“六保”中,就业都是排在首位的,突出了就业在稳定社会发展的关键作用。如图1-3 所示,截止到 2018 年末,文化消费终端生产大类规模以上企业年末从业人数 171.83 万人,在文化及相关产业九大门类中占比 20.17%。也就是说文化消费终端生产大类以 16.25%的企业单位数量,为文化及相关产业提供了 20.17% 的就业岗位数量,带动就业效应明显,为稳定就业形势,保障居民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税收是政府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开展宏观调控的有效手段,本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企业应当积极履行依法纳税的义务。如图 1-4所示,2018 年文化消费终端生产大类营业税金及附加总值为 112.38 亿元,在文化及相关产业九大门类中占比18.36%,与其营业收入在文化及相关产业九大门类中的占比基本相当,从数值和比重上来看,仅低于内容创作生产大类,发挥了良好的税收作用,体现了文化消费终端生产大类巨大的经济带动效益。

后疫情时期中国文化消费终端生产行业的发展路径研究

后疫情时期中国文化消费终端生产行业的发展路径研究

 
  二、疫情对文化消费终端生产大类影响
 
  (一)文具制造及销售行业
 
  在经历了人口红利和渠道优势阶段之后,我国文具行业的发展速度逐渐放缓,趋向更加平稳的发展阶段。文具行业增速下降趋势从2012年开始, 到2018年增速接近3.9%,明显低于GDP增速,行业整体收入约为170亿美元。一方面是,受人口增长速度放缓,新出生人口下降,我国 K12 阶段在校生人数增长停滞,人口红利给文具行业带来的机遇逐渐消失。另一方面,随着电子设备的快速普及,无纸化办公正在逐渐受到人们欢迎,无论是从环保还是便携的角度来说,都更加具有优势。这样的发展趋势预示着文具行业从“增量发展”已经过渡到了“提质发展”阶段,尤其是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更需要注重对文具品质的提升。截至2018年末,龙头晨光文具零售终端超过 7.6 万家;齐心集团产品覆盖全国 31 个省市区超过 4 万家京东便利店和京东之家;真彩文具 2015 年零售终端已超过 2万家。[2]

后疫情时期中国文化消费终端生产行业的发展路径研究
 
 
  从进出口结构来看,我国为文具净出口国,2018 年我国文具净出口额达 526 亿美元,但大多数品类平均进口价格明显高于平均出口价格,呈现出“低端出口,高端进口”的现象。
 
  疫情之下,物流成本大幅上涨,文具行业进出口的货物运费比正常时增加数倍,致使产品运输不畅,影响到后续的生产和销售环节;同时文具行业所涉及到的纸张、元器件等国际供应商原材料成本普遍上涨,给文具行业生产者带来一定的生产压力。更为突出的是,中小微企业在文具行业占据很大的比例,是文具行业发展的重要组成,在疫情期间,这些小微企业面临巨大的经营压力,如何破解经营困境成为一大难题。
 
  (二)笔墨制造行业
 
  笔墨属于书写工具,是整个文具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 年书写工具在文具零售中的份额超过了 30%,销售金额达到了 54.5 亿美元,出口金额约为 20 亿美元,占行业整体营收比重超过了 35%。在企业数量方面,中国制笔协会数据显示,我国拥有超过3000 家制笔企业,每年生产 400 多亿支笔,占据全球制笔市场的 80%[3]。

       一是出口量大幅下降。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 年上半年笔及其零件出口总额达到了 10.6 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 15.8%。

后疫情时期中国文化消费终端生产行业的发展路径研究
 
       二是疫情与反倾销影响叠加,笔墨制造受到双重打击。制笔行业在遭受疫情影响的同时,也面临着部分国家对我国笔类产品出口的反倾销调查。继 2018 年巴基斯坦对中国铅笔反倾销之后,2019 年巴西也对中国出口铅笔发起反倾销调查。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巴基斯坦、巴西、墨西哥、美国、土耳其等 5 个国家对中国笔类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可以预见,今后国际上对中国笔类产品的反倾销调查将会经常化。
 
  三是营销方式将更加多样化。书写工具的销售高度依赖于受疫情影响较大的线下渠道,因此在线营销的多元化增加了产品销售机会。互动营销的增加和用户操作的改善将有助于提高市场知名度并增加口碑营销,从而导致流量分散和转化次数增加。此外,对于提供多种产品线的制造商,通过发现新的交互式多设备玩法以及对用户的潜在影响,促进基于场景的营销,能够更好地实现营销效果。
 
  (三)玩具制造行业
 
  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各国普遍采用停工停产居家隔离等措施,令全球经济备受打击,虽然游戏和拼图等一些玩具因居家隔离措施而俏销,但不少玩具销售商仍看空后市,2020年3月全球疫情爆发严重的时候,国外 57% 的品牌玩具商取消或延迟生产订单,国内自营出口玩具企业订单大幅减少,导致中国不少玩具生产企业因订单不足至今难以完全恢复正常运行。疫情对玩具行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我国玩具出口金额持续下跌但降幅逐步收窄。受疫情等因素影响,2020 年 1-6 月中国玩具出口连续负增长,1-2 月同比下降 25.7%,3 月下降 16.1%,4 月下降 13.5%,5 月下降 11.8%,6 月下降 9.1%,从数据看,情况有逐步好起来的趋势。原定于 3 月份召开的深圳国际玩具展会,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延期近半年后, 已 于 2020 年 8 月 6—8 日 重 新开展,作为 2020 年国内首个举办的大型国际玩具专业展览会,为玩具业复工复产后活跃市场带来新的机会。本届深圳国际玩具展“电商元素”非常突出,主办方通过各种方式,积级组织电商、跨境电商生态圈上的专业观众入场参观采购,与玩具企业实现对接。多措并举,必能改善我国玩具出口下滑的局面。
 
  二是疫情促成网上销售快速增长。2020 年初我国多地城市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应急响应”,人们居家隔离,网络成为与外界联系的主要渠道,不少家庭为使孩子安心居家往往会在网上购买玩具,使得积木拼插类玩具、玩偶、童车等产品在电商平台上较为俏销,2020 年一季度,“淘宝”、“天猫”、“京东”此类产品销售都有不错增长,“京东”更得益于其自身有较强的产品投送能力,销售同比上升 55.2%。2019 年玩具网上销售占比估算达 35%,约为 297 亿元人民币。疫情爆发后,促使更多的人网上购物,预计未来产品网上销售的比例会有更快增长。
 
  三是贸易保护主义继续抬头。疫情发生后美国政客不断鼓吹制造业回归,日本也积极鼓励企业回迁,“制造业去中国化”思维喧嚣。在玩具业中,中美贸易战爆发后,诸如孩之宝和美泰等美国跨国公司计划将一些中国公司的订单逐步转移到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但尚不清楚他们的计划是否会成功;而印度则大幅提高玩具进口关税并制订严苛的玩具进口条件,政治因素叠加贸易保护主义和市场需求下行,将使中国玩具出口企业争取订单时要面对更多困难。
 
  四是经济下行将影响市场需求。新冠肺炎疫情目前仍在世界各地肆虐,全球经济发展备受打击,中国玩具产业是以出口为主的外向型产业,世界玩具市场需求情况直接关系我国的产业运行。玩具消费与家庭收入息息相关,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认为:新冠疫情将导致东亚太平洋地区国家的经济增长大幅放缓,令数百万人陷入贫困。而经济发达体欧美国家的情况也好不到那里,登记失业率飙升、就业形势不乐观,这些都势必影响家庭经济收入,减少消费,无疑将会影响到中国玩具在全球市场的需求情况。
 
  (四)节庆用品制造行业

        一是烟花爆竹出口数量和金额均大幅下降。疫情期间,花炮出口进一步下跌,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0 年上半年,烟花爆竹出口量为 13.1 万吨,比上年同期下降 26.1%;出口额为 3.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 22.3%。

        二是花炮行业受禁限放力度加大和疫情双重影响。近年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全面实施,全国 200 多个城市出台了“禁放令”,而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正处于农历新年期间,“禁放令”与居家禁令限制了烟花爆竹的
燃放量和销售量。
 
   以烟花爆竹生产重要城市浏阳市为例:2020 年 1-6 月份,烟花爆竹产业集群总产值 85.5 亿元,比上一年同期下降28.9%。其中,出口金额9.8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 37.6%;国内销售额55.6 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 27.8%。原材料配件及相关产业完成投资 21.0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 26.6%。
 
  (五)信息服务终端制造及销售行业
 
  1. 电视机

       疫情对电视机行业的影响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首先是销售渠道转变。疫情的冲击主要影响线下零售,线上零售基本能够保持正常,因此疫情影响下,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从线下向线上转移,中国彩电企业调整内部渠道结构,加大线上资源投入,弥补线下需求的丢
失。奥维云网的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时上半年中国彩电市场零售总量是20879 万台,同比下降了 9.1%;市场零售总额为 516 亿元,同比下降了22.2%。
 
  其次是开拓了新的营销方式。直播带货在疫情的特殊消费环境中,受到政府、企业、普通消费者的欢迎,调研显示有超三成消费者表示会在直播间进行消费。家电企业也纷纷进入直播新领域,部分企业开始打造自己的直播平台,以期望通过直播提高产品曝光、增加品牌影响力、接触年轻消费群体、吸引和转化大促流量。

       最后是需求下降压力仍将持续。2020 年下半年疫情进入常态化阶段,但彩电行业本身所面临的需求下降压力仍将长期存在,下半年彩电市场销售仍将承压。三季度疫情影响基本散去,新婚、房产、政策等需求刺激下,818、9.9 聚划算节、中秋国庆等线上线下大促节点有望迎来增长;进入四季度彩电需求透支将凸显,加之疫情反复的可能性上升,消费需求将进一步抑制,四季度彩电市场规模可能迎来下降。
 
  2. 音响设备
 
  在需求端方面,全球性疫情冲击凸显内需市场的重要性。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及其巨大潜力,决定了我国电子音响行业内需市场的日益重要,受全球性疫情冲击影响,内需市场的重要性还将继续增加。近年来,中国已跃居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口超过 14 亿,拥有巨大的贸易优势。新冠肺炎的爆发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巨大的消费潜力,市场的主导地位决定了内需市场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空间。此外,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技术将继续推动中国电子音响产业的转型升级,并朝着高发展的方向继续发展。稳定、开放、分级和有效的产业政策将继续为音响产业中的发展带来重大利益。因此,疫情的短期影响并没有改变中国电子音响产业的长期发展趋势,特别是在全球经济增长持续放缓的背景下,产业发展将会更加依赖国内的市场。
 
  在供给端方面,行业产业链及供应链体系基本维持健康发展态势。疫情在短期内对行业产业链、供应链带来较大冲击,尤其是上游芯片产能紧张、电子器件涨价明显,但随着全国各地逐渐复工复产,行业上游供货紧张的状态得到缓解。部分高端电子元器件对日韩依赖度较高,若疫情长期持续,海外供应商因疫情停工或出货放缓,虽然采用国内替代方案会导致供应趋紧、成本提升等风险,但总体供应端较为健康,对行业生产的影响基本可控。
 
  在研发端方面,研发方向受疫情影响加速。疫情是“危”,其中也蕴含着“机”,必将加速我国电子音响行业的研发方向,掀起新一轮创新浪潮。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针对大健康、远程办公、远程教学、智能机器人等消费电子产品将出现一波爆发式增长。行业部分企业将向大健康产品、个人随身设备扩张。远程办公、远程教学设备将得到升级。比如手机视频会议系统、智能音箱等产品,将会得到语音识别技术、音频编解码技术等的助力,实现新一轮的产品升级。此外,通过语音相关技术的发展,将有可能为服务业机器换人进入实质性阶段提供技术支持;在原有电子产品基础上增加消毒功能,也有可能引发新一轮家庭卫生电子产品的升级换代。
 
  3. 智能可穿戴设备
 
  首先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下降明显。近几年,国内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处于持续上升时期,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冲击了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影响了行业的进一步增长。这从上半年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就可以看出,根据 IDC 公布的数据分析,上半年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为 711 万台,相较于2019 年上半年智能可穿戴设备下降了 18.6%。其中,第一季度下降最为明显,出货量为 276 万台,下降幅度超过了 30%;二季度智能可穿戴设备降幅收窄,出货量为 435 万台,同比下降了 4.9%。
 
  其次是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升高。随着疫情影响带来的收入压力,用户在消费电子设备上可支配的预算逐渐缩紧,对价格敏感度逐渐升高。同品类产品,较低价位段的产品份额明显升高。其中,耳机的平均价格同比下滑 15.1%;另外,儿童手表和手环产品的平均单价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最后是健康类可穿戴设备市场将增长,随着新冠肺炎的爆发,高素质的消费者越来越关注健康和免疫问题。无论是养成日常健身习惯还是保持良好的身体,都会带来越来越多的潜在消费者。从制造商的角度来看,健康类可穿戴产品是下一阶段竞争的蓝海市场。
 
  三、文化消费终端生产行业发展策略
 
  (一)加强渠道建设,掌握经营主动权
 
  文化消费终端生产行业涉及到多种消费类产品的销售工作,尤其是文具、笔墨等产品,常常需要多种销售渠道来支撑。以文化消费终端中的书写工具为例,其消费场景具有频次高、客单价低、容易冲动消费以及容易受社交推荐影响等独特属性,但是 2018年书写工具行业的消费零售中仍然有大部分是在线下商店完成的,这其中最主要的渠道是专业零售店、大卖场和超市。
 
  “新零售”的概念由马云在 2016年提出,随后又出现了“智慧零售”“无界零售”等概念。无论零售名称怎么改变,根本的还是要利用数字技术、大数据分析以及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来重塑商品销售模式。如果当下的文化消费终端零售企业不对传统的零售商业模式进行创新,在数字技术加持下的新型零售将席卷传统零售的大部分市场。在之后的发展中,文化消费终端的零售企业需要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对旗下拥有的渠道资源进行梳理整合,借助数字技术,构建新的零售渠道 [4]。但是,疫情期间人员流动较大的线下零售场所全部关闭,文化消费终端的零售渠道基本上全都封闭了,线上零售渠道成为文化类消费终端销售的主要渠道,以文具行业为例,为对冲疫情对线下销售的影响,行业龙头晨光文具积极发展线上业务,同时与饿了么等合作,降低了部分损失,赢得了在疫情期间发展的主动权。

后疫情时期中国文化消费终端生产行业的发展路径研究
 
  (二)研发核心技术,提升产业附加值
 
  随着生产科技的不断进步,使得文化消费终端产品变得更加便携,方便人们使用。以播放器为例,上世纪70 年代一部能播放磁带的卡带机就已是时髦的象征,现在随着技术的进步,智能音箱不仅能够播放音乐,而且越来越多成为了现代智能家居系统的控制中心。这意味着各类文化消费终端在科技的加持下,呈现出数字化、智能化、娱乐性强的特征,这也符合当前文化消费升级的趋势,尤其是年轻人对文化消费有了新的消费需求和求新求异的消费心理。
 
  同时,科技的发展为文化消费终端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选择,文化消费终端承担了越来越多娱乐之外的功能。网络教育、远程办公、娱乐休闲等多样化的服务正在为人们所使用,并且在终端之中已经运用,这为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更多便利。春节期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武汉封城后,其他省市也采取了一定的限制禁令。封城禁令带动了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等服务的繁荣。以在线教育为例,在疫情期间,数字电视成为了诸多小学生在家上网课的主要平台,多地上线了网络教育课程,学生只要像观看电视节目那样,就可以在家开展网络学习。这其中涉及到将电视内容提供技术进行转变,从以往的模拟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再通过宽带网络进行传播,之后学生才能在家观看到教育视频。一台电视、一部智能手机等文化消费终端就能很好地满足居民在疫情期间的学习和娱乐需求。
 
  (三)加强自主创新,掌握发展主动权
 
  科技创新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与理论、制度以及文化等层面的创新共同组成了“四个创新”体系。在科技创新的进程中,自主创新是最为关键的工作。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科技方面主要靠引进苏联的技术并进行改良;改革开放后,通过引进欧美的先进技术来加速我国科技创新步伐;进入到新世纪之后,我国开始逐渐重视自主创新的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正面临美国等的科技封锁,多家高科技企业和高等院校被列入了进出口管制名单,更加凸显自主创新的重要意义。
 
  文化消费终端生产行业是包含社会办公、个人娱乐、节日庆祝以及智能电子消费品等多类型产品的大类,具有高度的跨界融合属性,也正是由于这样的生产特点,让其在技术创新环节面临前所未有的难度。一方面是需要具有高新技术的核心元器件来支撑产品生产,同时也需要强大的计算机软件技术来实现产品的完整运行,这意味着,文化消费终端生产行业需要同时实现软硬件创新、跨界融合创新以及核心技术创新等内容,尤其是在娱乐、办公、居家以及个人消费等需求日益升级的背景下,这样的创新型需求显得更加迫切。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文化消费终端生产行业中,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还相对较弱,由于没有掌握生产制造中的关键技术,芯片、存储等核心元器件高度依赖进口。疫情期间,文化消费终端生产环节受国际物流和产能限制的双重影响,部分核心元器件进口受阻,文化消费终端生产行业在复工复产之后的产能受到了一定影响,进一步警示文化消费终端生产行业的企业要加强自主研发,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参考文献:
  [1] 文慧生 . 文化产业重新分类 新业态成新增长点 [J]. 科技智囊 ,2018(09):69-75.
  [2] 范周 , 林一民 . 消费回补与市场重塑 :后疫情时期的文化消费趋势探析 [J]. 艺术评论 ,2020(05):33-43.
  [3] 蔡晓璐 .“新冠肺炎”疫中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特征与疫后格局重组 [J]. 艺术评论 ,2020(05):56-65.
  [4] 金元浦 . 疫情迫文化产业开拓发展新路径 [J]. 中国国情国力 ,2020(03):1.

标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