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期乡村群众文化建设 发展路径探究

文化产业导刊2021-05-19 15:01

     《文化产业导刊》2020第5/6期合刊

       《后疫情时期乡村群众文化建设 发展路径探究》

         文丨刘好军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棘洪滩街道办事处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最早出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振兴乡村文化占据重要地位,而建设乡村文化又具有关键性作用。随着 2020 年的到来,新冠疫情席卷全国,使建设群众文化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所以,对建设乡村文化而言,我们有必要思考其在新形势下的发展路径,以更好地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进而促进美好和谐社会的建设。文章对新形势下乡村群众文化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基于后疫情时代的新背景和新要求,对新时期乡村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路径进行思考并提出策略。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乡村群众文化建设;发展路径

  乡村群众文化建设被认为是振兴乡村的关键环节,对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只有将群众文化建设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建设更高层次的乡村精神文明。繁荣的群众文化活动,不仅可以实现乡村的长期安定,还可以缩小邻里间的距离。因此,必须积极探讨“发展群众文化,促进乡村和谐”的社会课题,使其更加全面健康的发展。
 
  一、乡村群众文化的应有之义
 
  (一)群众文化
 
  1. 群众文化的内涵
 
  自古以来,群众文化就存在于社会中,属于一种文化现象。进入现代之后,群众文化也是建设文化体系的重要元素,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社会功能也十分强大。在我国,群众文化作为文化形式的一种,具有独特性,其与共产党的发展同步,宗旨是产生于群众、服务于群众。当前阶段,社区群众是群众文化的主体,主要方式是自娱自乐,目的在于使社区群众在精神层面获得更加充实的文化体验,在为社区带来文化娱乐生活的同时,也起到了一定的精神调节、知识普及的功效。
 
  群众文化类型丰富,涉及范围广泛,既包括家庭文化,也包括乡土文化;既可以是广受中老年欢迎的广场舞,也可以是青壮年喜爱的台球场。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可以大量吸引社区成员参加,使社区成员之间逐渐具有凝聚性、团结性,以一种喜闻乐见的方式提升社区成员的文化素质,使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2. 群众文化的功能
 
  (1)交流和娱乐
 
  进入新时代,城镇化速度加快,农村与城市的联系加深,城市经济开始影响农村,熟人社会开始瓦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减少,这时,群众文化显示出其强大的优越性,通过丰富多样性的文化活动,有意识构建一个新的交流圈子,从而使群众能够在业余时间享受到丰富多彩的休闲娱乐生活。只有文化生活过得充实,文化权益充分获得,群众才有可能基于物质生活的富足而体验到幸福。
 
  (2)团结和认同
 
  一个活动发挥的重大作用之一即将一部分人集中在一起,而这些人在活动进行当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一个集体,在集体中逐渐产生集体的风格和文化,由此而产生了团结和认同。
 
  (3)符号和象征
 
  群众文化是展示区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最显著的最直接的符号,它像一张名片展示着一方水土的风土人情。塑造生动、活力、直观、良好的地区形象需要依托高质量的群众文化。
 
  (二)乡村群众文化
 
  1. 乡村群众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1)乡村文化发展的需要
 
  乡村文化建设是丰富乡村文化活动的重要环节。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化步伐的迈进,大批农民迁移到城市,农村经济、文化生活逐渐丧失活力。文化趋同的势头渐盛,必然不利于乡村文化建设的发展,必然不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因此,有效的乡村文化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环节。本就与城市拥有截然不同的文化特色的乡村,不必要趋同城市文化的发展路径,只有依托乡村本土的特色和特有的文化,才可以延伸出更加别具一格的文化品牌,使本土文化能够影响和感染更多人。而乡村文化建设是有意识地发展乡村文化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必然对乡村文化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2)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新时期的农民有新的文化需求。乡村群众文化建设依据需求,建设基础设施、开展文化活动、将良好的公共文化产品提供给农民等这些都将会对提高农民的理论水平、思想素质和综合素质发挥重大的作用,从而产生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新的增长点。
 
  (3)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关于农业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三个建设目标,即重点建设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以及产业体系,强调了乡村文化建设对构建“3 个体系”的重要推动作用。而实现“3 个体系”的发展,必须首先实现农业的转型和升级,充分利用农村特有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最终离不开农业经营主体的文化素质的提升。而乡村文化建设能够培育新型的现代化的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农业现代化的内生动力。所以,对发展乡村文化而言,建设乡村群众文化是关键,这也是实现可持续乡村发展的要求,同时对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从某种程度来说,建设丰富多样的乡村群众文化对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起到了重要作用,有利于构建和谐美丽民主富强的国家。然而,由于历史遗留或落后风俗的影响,再加上社会不平衡发展,存在着许多矛盾,以及有关部门各方对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不够重视,导致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缺失、农民维护基本文化权益的意识不足或缺乏文化建设资金等问题突出,长期以往,乡镇地区文化生活匮乏单一、精神生活丧失,文化水平和思想观念落后,严重的地区甚至出现黄赌毒、邪教等不良文化,社会治安问题时有发生。因此,在比较落后的乡镇地区做好群众文化建设,有助于提升整体国民素质,培养良好风尚,丰富文化内涵,以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
 
  2. 乡村群众文化建设的特点
 
  (1)空间的广阔性
 
  乡镇地区最大的特点即地域广阔,人口密度相比城市较小,空间面积较大,为举行乡村文化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其次,中国地大物博,区域之间的文化差异较大,具备多样性的特点,因此不同地区的文化活动依托于本地区特有的文化风格,自然会创造出具有强烈地域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衍生出不同的文化产品,打造不同的文化产业,形成本区域内独有的文化价值。再者,乡镇地区的巨大优势还存在于山水之间,与城市趋于一致的高楼大厦不同,乡村的环境更加贴近于“天然去雕饰”的自然文化,这给了群众文化建设极大的发挥空间。因此,无论在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乡村地区都具有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独特优势。
 
  (2)文化的传承性
 
  我们发现,一些非遗文化传承的地点往往出现在地域特色浓厚的乡村地区。受城镇化的影响,一些传统文化或技艺已经逐渐被封存,新一代的年轻人更加喜欢现代化的文化产品,而传统文化被丢失的现象比比皆是。在城镇化进程并不太快的乡村地区,一些传统文化或技艺还在悄然流传。这些传统文化对我们来说无疑是珍贵的。而这些传统文化无疑又为群众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有利于依托本土特色举行文化活动,逐步构建起文化品牌。当然,在当下新时代,传统文化的发展有了新的渠道,尤其是后疫情时代的现在,乡村地区也能够利用互联网的渠道,如电商直播、短视频、自媒体等方式传承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手段结合,二者共同作用于乡村群众文化建设当中,满足当地群众更高的精神文化需求。
 
  (3)主体的自愿性
 
  文化活动的参与不依靠强制,是群众的自发行为。因此,需要活动本身,包括活动的主题、活动开展的形式以及各种因素的集合都要充分考虑如何能够吸引群众的兴趣,满足群众的实际精神需求。这就要求承办活动的主体要在开展活动,或者延伸到文化设施的建设等方面都要提前走到群众中间去,坚持产生于群众并在群众中落实,对于群众的真实需求,应当进行调研,欲化民,必先成为民。
 
  二、乡村群众文化建设发展的现状

后疫情时期乡村群众文化建设 发展路径探究
 
  近年来,我国正在大力建设乡村文化,现已初见成效。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渐形成,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不断涌现。在提升群众科学文化素养,强化群众道德水平等方面,文化建设起到了愈发关键的作用。但是,不可否定的是,目前,群众文化建设,尤其是乡村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还存在许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不相适应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概括。
 
      (一)思想文化教育形式化
 
  思想文化建设是文化建设之魂。文化具有价值传递功能 , 凭借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正在不知不觉地被影响,并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文化具有行为导向功能 , 先进的文化、健康的思想、正确的价值观、高雅的审美都可以转变人们的行为,使他们呈现积极向上的面貌,进而对生活投以更加强烈的热爱之情,行为习惯更加良好;文化具有沟通人际关系的功能 , 文化可以成为构建人与人沟通的桥梁,愉悦人的身心,促进人的交流和融合。综合以上文化的功能和价值可知,其在建设乡村文化中的作用无可替代。文化建设,思想先行,但遗憾的是,乡村群众文化建设的责任主体——基层党员干部,有的缺乏对思想文化教育的深入理解,没有意识到其在群众文化建设当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或者是有此意识却丧失执行力,在乡村开展的思想文化教育活动当中,思想文化教育缺乏现实针对性,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搞形式主义,片面理解上级或政策要求,应付领导检查居多,将思想文化教育搞成了“形式主义”教育。再加上,新时代三农改革,农村传统的集体形式被曲解,难以有效开展大规模活动,致使建设农村文化的进度滞后,频繁出现各种缺陷。

后疫情时期乡村群众文化建设 发展路径探究
 
  在这种形式之下,如何以科学、健康的社会主义文化占领农村基层思想文化领地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这需要广大基层干部在乡村群众文化建设上下苦功夫,与群众加强联系,建立良好关系,用教育感化群众。
 
  (二)文化资金投入不足
 
  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而言,首先应当强化建设农村精神文明。为此,国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导建设乡村文化。但是,在部分乡镇地区,多关注地区经济建设而忽视文化建设,对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明显不足,一些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存在巨大的欠缺,导致文化建设相对落后。根据《近五年新农村文化建设问题综述》的总结,庞晶指出:缺少工作经费是阻碍建设新农村文化的又一重要因素,基于此,公共文化机构难以实现正常运转。虽然县里的文工团、文化馆、图书馆等每年都会获得县财政的拨款,但是该款项有限,仅够发放工资和办公,想要进入乡镇进行演出、培训等基本不可能。陶海英认为,影响农村文化建设脚步的原因之一是农村基层组织的重视程度不高,农民缺乏积极性。现如今,民间或村办文艺团体想要购置乐器和服装,其经费来源主要是社会或各单位的捐助或者村民自行组织筹资资金。缺少文化资金的现象已经存在较长时间。现阶段,基础文化设施,如图书馆、文化站等仍然只存在少部分乡镇地区。即便乡镇文化站已经建立,它们或常年没有修缮、或用作它途、或面积狭窄,对建设乡村文化难以起到实质性的辅助作用,乡村文化建设活动缺失载体,沦为形式。这种现象在经济欠发达的乡镇地区尤为严重,已成为制约乡村文化建设的瓶颈。
 
  (三)农民精神文化需求与供给的矛盾
 
  中国在 2017 年以后,已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呈现出更加良好的社会主义建设面貌,到了 2021 年,即使是在相对落后的乡镇地区,群众也能享受到更好的生活,有效提升了文化素质,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自然与以往只求温饱的年代大不相同。对群众来说,生活中已经不可缺少多样的娱乐活动和文化活动。但是,仍然有一个难题摆在面前,即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与文化建设的滞后之间的矛盾,使得当前文化建设不能够满足群众越来越高的精神文化需求,尤其是在经济尚且落后的乡镇地区。这也是乡镇地区人才流失、人口结构极其不均衡的原因之一。
 
  (四)文化人才缺失
 
  高素质、本领强的人才是推动建设群众文化的重要保障。而现实是,在大部分乡镇地区,大部分人不愿从事文化宣传工作,因为文化相关部门相比其他部门工资低、待遇差且不受重视,这就导致文化工作只能由分管领导兼职,由于基层领导干部本身就对文化建设工作不重视,加上身兼数职,必然导致其缺乏时间和精力对文化建设工作的落实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实践。同时,从事文化工作的人员大多存在年龄大、素质低等特点,缺乏专业知识的支撑,也没有集中精力搞建设的热情,文化建设自然缺乏灵魂、丧失活力。
 
  三、乡村群众文化建设发展的新路径
 
  后疫情时期,深入开展群众文化建设工作阻力很多,但这并不能成为不搞文化建设的理由和借口。基层党员干部要发挥模范价值,带头开展教育宣传,扩大文化建设的队伍,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要迎难而上,探究乡村群众文化建设的新路径。根据后疫情时期的新特点、新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将老路子加以创新,结合各方因素,走出一条发展乡村群众文化的新路子。
 
  (一)因地制宜,求同存异,突出地区特色
 
  因不同的历史沉淀,而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这种地域文化深深刻在当地群众的脑海中,并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因此,在发展乡村群众文化活动中,要注意因地制宜,深深植根于当地的传统文化;要注意求同存异,切不可拘泥于当下固有的活动形式。既要尊重当地的活动传统,也要充分学习其他农村活动的经验教训。身在何处,就打造何处的群众文化,将带有区域特色的群众文化引入乡村,使其成为促进乡村和谐的最佳助力。
 
  (二)丰富活动方式,提升群众参与度
 
  结合有形和无形内容才能构建起完整的文化体系。开展文化活动、建设文化基础设施属于有形建设的范畴,而无形的建设即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将有形与无形结合,致力于乡村群众文化建设。当然,针对目前乡镇地区文化基础设施匮乏的现状,最主要的是建设有形文化,而人才的支持至关重要,需要一批真正热爱文化,想要宣传文化的有为青年。社区群众既包括朝气活力的青少年,也包括蒸蒸日上的壮年人和悠闲度日的老年人,其年龄跨度大,思维方式各不相同。因此要想真正发挥群众文化促进社会和谐的功效,必须丰富文化活动的方式,组织多彩的群众文化舞台,积极引进校园文化、商业文化、老年文化,使其足够吸引各个年龄段的群众,进而以群众文化为抓手,推动乡村各年龄段的群众进行思想交流,有效实现乡村和谐稳定。
 
  (三)结合时代特色,积极利用新媒体技术设备
 
  在新媒体占据主流的格局下,乡村群众文化建设也要与时俱进,积极应用新媒体设备,举办独具特色的文化活动,建设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新媒体的介入可以为乡村群众文化提供更多的交流平台,实现思想碰撞,使传统的群众文化重新焕发生机,真正实现和谐乡村。利用网络短视频,可以将知识有效展现出来。在抖音平台上 ,2019 年介绍艺术的视频获得了超过5400亿次的播放量。在快手中,传统艺术、民间艺术、广场舞、动漫等短视频也欣欣向荣。让艺术流行于社交网络,是短视频开辟出的更大“蓝海”,这一成果未来应更好地运用到群众文化工作中。经此一“疫”,人们更加愿意呆在家里进行创作,短视频的发布只需要一部手机,就可以做到全球性的交流。如今,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文化部门、党员干部应该看到新媒体技术对群众文化建设的新增长点,在新时期,发展线上和线下结合的群众文化活动,发挥资源的最大价值,可以收获可观效益。
 
  (四)重视广场文化建设

后疫情时期乡村群众文化建设 发展路径探究
 
  群众文化需要依托一定的场地,因此,实现群众文化进乡村,必须重视乡村广场的建设,为群众文化的发展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一方面,要重视群众文化广场的硬件建设,使其能够符合当地文化审美;另一方面,要坚持乡村广场群众文化活动的政治性与时代性,使其在先进文化的指引下,最大程度地为广大人民服务。
 
  四、小结
 
  中华民族要实现长期繁荣富强,必须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综合素养。因此,应当以乡村为抓手,依托群众文化,从家庭这个小的结构入手,将更多的文化活动引入乡村,创造和谐健康的邻里环境,通过文化活动来调节群众精神生活,维护区域的繁荣稳定,进而建设更高层次、更广范围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参考文献 :
  [1] 周宏蓉 . 优化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方法初探 [J]. 农家参谋 ,2020(12):16.
  [2] 吕江峰 . 关于加强群众文化建设促进和谐社会构建的探讨[J]. 大众文艺 ,2020(09):6-7.
  [3] 宋俊晓 . 发展群众文化对促进社区和谐的应用探讨 [J]. 群文天地 ,2012(12):19
  [4] 刘姣 . 新时代宜宾地区乡村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J].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1(01):75-76.
  [5] 沈桂霞 .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开展乡镇群众文化活动 [J]. 中国集体经济 ,2021(03):115-116.
  [6] 厉辉 . 新时代背景下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J]. 传媒论坛 ,2021,4(02):123-124.
  [7] 张韵韵 .疫情期间“线上化”内容消费给群众文化工作的启示[J]. 新闻传播 ,2020(10):117-118.
  [8] 何斌 . 关于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考 [J]. 国家治理 ,2016(02):41-44.
  [9] 胡守勇 . 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浅析 [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28(01):65-69+140.
  [10] 徐承英 . 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 [J]. 探索与争鸣 ,2007(01):40-43.
  [11] 杨剑龙 . 幸福感与文化权益 [N]. 光明日报 ,2008-05-13.
  [12] 曹廷华 . 论群众文化与城市形象 [J].探索 ,1998,(4)。

标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