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化产业导刊!

苏州·千年古城千座桥

时间:2020-06-24 15:50来源:文化产业导刊编辑:朱晓健

  《文化产业导刊》2019第2期

  苏州·千年古城千座桥

  作者:朱晓健


        作者简介:朱晓健,苏州旅游网红,每周原创音频栏目《健哥说苏》主播,苏州订制旅游专家团队 负责人,CCEU联盟会长,从事旅游业32年。擅长会议及奖励旅游策划、苏州及周边省 市的定制旅游产品策划,对苏州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美食线路有深入研究,致力于苏州吴文化的传播,目前主要进行研学旅行活动方案策划及相关课程设计。


        岁月无痕自飘绕,宛若春风过廊桥。嫣然一去不留痕,空留桥下水遥遥。
 
  桥是路的隔段,是岸的坚守,苏州的桥多到宛如一座活态的桥梁博物馆,连接着这座千年古城。苏州的桥,跨过这深深的时间沟渠,搭连着历史,度你过来,渡他过去。
 
  度的意境包含着帮助与成全,苏州有一座桥叫:灭渡桥,当然这里的渡更贴切的意思是摆渡。灭渡造桥就成了苏州灭渡桥的来历,灭渡桥跨京杭大运河,东西向沟通着苏州的杨枝塘湾、莫邪路与南门路。灭渡桥始建于元大德四年1300年,明代的《姑苏志》、清乾隆《志》均著录,名“灭渡桥”。苏州葑门外赤水湾,处于城东和城南两条外城河道汇流处,是京杭大运河从苏州到杭州的咽喉地带,这里水势湍急,船只格外拥挤。古代未建桥前,东西过客要靠船摆渡,每当风雨晨夕,船家乘机要挟,甚至发生恶霸船夫杀 人劫财事件,往来行人苦不堪言。元代贞元年间 (1295年-1297年 ),昆山僧人敬修在此过渡,未带银两,遭船家奚落,他发誓要在此建桥,遂与当地名士陈玠、张光福共同发起募捐,建造石桥。桥始作于元大德二年1298年10月,大德四年1300年3月竣工,为单孔半圆石拱桥,长78.5米,高约9.5米,宽4.5米。取名“灭渡”,本义是灭去旧扰、魔障,渡至宁静超脱的彼岸,是佛教所说的涅槃、重生,超脱生死。据张元亨《建灭渡 桥记》记载:“名灭渡,志平横暴也”。吴语“灭”“觅”同音由俗至雅,后来演变为“觅渡桥”明正统年间(143年-1449年),苏州知府况锺主持重建。清同治年间 (1862年-1874年), 地方政府对接连受战火破坏的觅渡桥进行修建,修建后的觅渡桥为单孔石级桥,长70.75米,宽3.78米,跨径19.3米,桥身以武康石、青石、花岗石混砌。1985年大修,修建后的觅渡桥,长81.3米,宽4.5米,跨径19.3米,天高8.5米,恢复花岗石云纹望柱,空腹栏板。
 
  觅渡桥采用单孔大跨度,不作多孔设计,以适应水流湍急、过往船只体量大、往返频繁的需求,桥梁平缓易行,稳重大方,结构轻巧,造型雄壮,堪称江南古桥的典范。清朱彝尊《太湖罛船竹枝词》中咏道 :“东溟大艑也嵯峨,灭渡桥头衔尾过。一样风波湖海别,黄鱼争比白鱼多。
 

 
  1972年,市政府为保护觅渡桥,在此桥旁另建一座公路桥,以通车辆行人,2002年拆除,绕道另建。新觅渡桥,长337.4米,主桥宽36米,引桥宽30米,桥呈弧形,如弯月,与古灭渡桥共成苏州环古城风貌带“觅渡揽月”胜景。古灭渡桥于2002年10月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苏州桥最有名气的当属宝带桥了。宝带桥跨澹台湖,南北连接吴中区经济开发区宝南村。
 
  据史志记载,隋大业六年610年,开凿京口(现镇江)经苏州至杭州的江南运河,将江南地区的稻米和贡品北上进京。到唐代,漕运进一步发展,唐元和十一年至十四年(816年~819年),苏州刺史王仲舒在江南运河苏州段修筑纤道,以利挽舟拉纤,苏州澹台湖口有一个三四百米宽的缺口,此处水急浪高,不利舟楫,致使粮船滞集。如果用土筑堤,会切断从太湖入海之水,且路堤又常被湍急的湖水冲决,以桥代堤,势在必然。王仲舒 决定在此建木质长桥,带头发起募捐活动,并解下自己腰间的一条祖传宝带助建,带动苏州富商绅士捐款,筹足建桥资金。桥建成后,人们为纪念王仲舒捐宝带建桥的功绩,故称此桥为“宝带桥”。另说,因此桥形如长带,故名宝带桥。
 
  卢熊纂《苏州府志》记载:“舟车往来之冲桥界澹台湖,故木不能支,久过者危之,宋·绍定五年1232年郡守邹应博始易以石。”明王鏊纂《姑苏志》载:“明正统间,巡抚侍郎周忱又为修治。”修治后的宝带桥“长千三百二十尺,洞其下凡五十有三,而高其中之三, 以通巨舰”,所形成的形制与规模,保持至今。清乾隆《苏州府志》载:“康熙九年1670年大水冲圮,十二年1674年巡抚都御史马佑、藩司慕天颜、知府宁云鹏各捐俸重修。”
 

 
  宝带桥是中国现存建造时间最早的古桥,历经一千二百年,与河北赵州安济桥、四川都江堰珠浦桥、广西三江程阳桥,并列为中国四大古桥;是中国现存最长、桥拱最多的联拱石桥。2001年国务院公布宝带桥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宝带桥中秋赏月,可以看到天上、水中的五十四个月亮,清宋荦《记游宝带桥书付筠》“此乐得未曾有”。近代周瘦鹃诗曰 “:卧波五十三环洞,烟雨迷离数不清。恰似郎心难捉摸,情深情浅未分明。
 
  在苏州的平江河上,还有一座桥叫雪糕桥,流传着一个至“孝”的故事。相传古有张孝子居平江路的横巷萧家巷,家贫断粮,饥寒交迫,无奈之下只能取来白雪,制成糕状与母亲进行“精神会餐。如此奉亲,传为美谈。传说这件事被观音娘娘得知,将“雪糕”变成真正的糕,他们母子吃饱。张孝子故后,里人为其就地殓葬,并在墓旁,设祠致祭,又将巷东小桥取名“雪糕桥”,以示纪念。《红兰逸乘》记载:“昔张孝子抟雪为糕以奉亲,所居在萧家巷,祠亦在焉。”此为《二十四孝》 之一。
 
  雪糕桥西堍连着东西向的萧家巷,东端对着南北向的平江路。宋《平江图》上已有。不知此桥始建于何时,只知曾于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光绪三十一年重修。桥长5.8米,跨3.6米,宽3米,高2米。桥面以五条花岗石梁并列,长系石上留有搁置托木的凹槽。桥台以四根条石组成排柱,青石与花岗石混杂。桥上建有观音堂,观音堂的南侧庑廊下就是雪糕桥的桥面,走路累了可以坐下来歇息一下。
 
  苏州阊门内西中市有一座桥名皋桥,又名伯通桥,位于姑苏东中市与西中市之间,跨苏州古城内第一直河学士河,是进出阊门的必经之路。姑苏城中,皋桥向来和阊门“捆绑”在一起,谓“一等一的繁华去处”,天天车水马龙,行人摩肩接踵。白居易《忆旧游》中就有“阊门晓严旗鼓出,皋桥夕闹船舫回”的名句。
 
  皋桥因为居住在这儿的吴中名士皋伯通而得名,而皋伯通因为梁鸿而得名,梁鸿因为他的妻子孟光而得名,孟光因为“举案齐眉”的故事而得名。
 
  梁鸿,西汉末至东汉初人,跨过王莽篡汉时代。字伯鸾,陕西人,东汉初入太学。作为才子的梁鸿当然不乏诸多追求的美女,因为汉时女追男并非不合礼仪,这从汉乐府民歌《上邪》就可看出。然而,梁鸿却偏偏娶了一位“有德无容”的丑女孟光。《后汉书·梁鸿传》中这样描述孟光:“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对不嫁,至年三十。”简言之,就是一个又肥又丑又黑的“剩女”。梁鸿需要的是一个心甘情愿陪自己隐居山林的伴侣,找到了孟光,夫妻归隐霸陵山中。汉章帝时,梁鸿偶过京城,作《五噫歌》讥刺时世由此惹恼了皇帝,下令通缉。梁鸿只能改名换姓,带着妻子逃到苏州干些粗活避祸,他的东家就是皋伯通。在这样的境遇下,妻子孟光依然做到每餐把饭菜盛好,放在木盘子里,恭敬地举到齐眉高,梁鸿也恭敬地接过来。一向推崇儒家思想的皋伯通偶然看见如此情形,颇为感动,从此便待他们夫妻俩为上宾。梁鸿后来在皋伯通的照拂之下,潜心学问,著书立说,成就了一番事业。这个感人的故事便是成语“举案齐眉”和“相敬如宾” 的出典。
 
  唐·李绅有诗曰:“伯鸾憔悴甘飘寓,非向嚣尘隐姓名。鸿鹄羽毛终有志,素丝琴瑟自谐音。故桥秋月无家照,旧井寒泉见底清。犹有余风未磨灭,至今乡里重和鸣。”诗中的“故桥”应该就是皋桥,诗意赞颂的是梁鸿“贫贱不能移”的志向以及梁、孟夫妇相敬如宾的情意。皋桥曾几度毁损几度重建,现在的皋桥为钢筋水泥单孔桥,坡甚为平缓,宽约12米,与东中市、西中市的主干道在宽度上接轨,人来人往,车流如梭。
 

 
  千年古城千座桥,每座桥承载着不同的年轮与故事,古桥与今桥也共同承载着苏州的过去与未来。灭渡桥的度恶、宝带桥的度人、雪糕桥的度孝、皋桥的度情。苏州的桥是一座座小山,时间长了,每块桥石都尘封着记忆。我自桥上来,要往桥上去。一头搭着历史,一头紧牵时代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