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导刊》2019第4期
《全解文创农业:探寻文化创意农业如何融入传统农业?》
作者:李春林
文化创意产业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强调一种主体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个人(团队)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的行业。
将传统的农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借助文创思维逻辑,将文化、科技与农业要素相融合。这就是——文创农业。我国农业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而发展文创农业不失为一种较为理想的发展模式,市场前景广阔。该产业目前在法国、德国、美国、日本、荷兰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发展较好。
创意及创意农业的本质、内涵与特征
1、创意的本质
就创意的本质而言,创意首先是一种思想、一种文化和一种创新,也是一种生产要素和一种生产力。灵感激发、技术支撑、市场需求是催生创意的主要源泉。创意以文化创意、 视觉创意、体验创意为主要呈现物。创意产生的收益是集思想、技术、文化于一体而形成的,这种收益短期看具有垄断性,从长期看,随着创意的模仿与跟进创意收益呈现竞争性的特征。
2、创意农业的内涵
从农业生产的研究视角看,可以把创意农业界定为与农业生产过程相关的各类创意活动及其载体。从创意产业的研究视角看,创意农业是无边界的创意产业与农业产业的融合,创意农业不仅生产创意农副产品,而且创新农业发展模式。
从产业视角看,创意农业是把创意作为农业生产的一种新型要素和生产力,利用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资源,借助创意产业的思维逻辑和发展理念,发挥创意、创新构思,有效地将科技和人文要素融入农业生产,进一步拓展农业功能、整合资源、拉长产业链,把传统农业发展为融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新型农业业态。
3、创意农业的特征
创意农业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典型特征,一是创意农业的融合性,它是集思想、技术、文化、学科的多维融合与物化。二是创意农业的文化性,它有故事、能联想、受启发。三是创意农业的感观性,它具有视觉性强、体验性强的特质。四是创意农业的延伸性,它是产品延伸、功能延伸、市场延伸的统一体。五是创意农业的增值性,创意导致差异化、差异化带来高附加值。
如何将文化创意融入传统农业?
文化和创意手段去改造农业,农业会把生产、生活、生态更加完美地呈现在你面前。下面我们就结合台湾案例去一探文化创意如何融入传统农业。
第一:根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守、传承和创新
台湾在学习日本、美国的经验中保留了传统中国的文化之根,并善于将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地加以转化。台湾的产品或商品有一种文化精神或文化内涵在里面。台湾除了技的东西,还有道的层面,包括休闲农业、文创设计、养生养老,亲子娱乐等旅游业态,也非常有文化吸引力。
第二:战略——突出自身特色,做出产品个性
寻找独具差异性的产品,哪怕只做一个产品,也要力求做精做强。例如,南投县信义乡的“梅子梦工厂”因为文创转型,由原来单纯的梅子种植产业,发展成为包括梅子种植、梅子产品加工、梅子休闲观光和梅子文化创意在内的新兴产业链,可谓将梅子产品做到了极致。
第三 : 营销——深挖风土人情,嫁接传统文化
如果有时间静下心,你就不难发现在身边有很多寻找历史、寻找打动人心故事的企业。台湾就有一家做米的农场“芳荣米厂”,成功挖掘了当地农村古早味的原生态风华,经营到四代,经济结构转型为服务导向,不但产品能持久于市场,更有着深厚的企业文化,这点是值得大陆新农人和忠诚热心于新农业发展的农企好好借鉴的。
第四:沟通——多讲品牌故事,用情感制造溢价
品牌故事的诉求往往会给产品本身带去更多更具有特殊韵味的特质,当下营销的关键,是要会讲打动人心的好故事。在台湾,你就不难发现那些很温暖,很人性化的语言,即使是超市展台前的产品介绍,都充满着深深的情义,这就是多用情感制造溢价。
如果有机会到台湾,那就一定要喝杯日月老茶厂出品的阿萨姆红茶,顺便感受一下红茶背后一个百年老茶厂的重生,那种视觉、嗅觉、味觉的冲击,赋予农产品充分情感,让人无比回味从知性又到性感的生态茶园的味道。
第五:产品——追求一鱼多吃,创造更多消费价值
台湾许多著名的农牧场,在产品设置中追求“一鱼多吃“,借助文化创意的力量,创造更多的消费价值。
例如台湾的飞牛牧场,摈弃原来单纯的养殖业态,实现文创转型,成为链接1-4产业的家庭休闲、娱乐消费场所。牧场中设立专门的儿童画场所,展示儿童画牛作品,令农场成为儿童画房,引发家长持久消费;原来单纯的养殖场,成为少年儿童的动物知识教习场,养殖场工具房,成为电视剧拍摄地和游人纪念照片拍摄处。
第六:品牌——静心寻找灵感,农业需要好产品,更需要好的包装,要在细节上做文章。
例如,台湾著名的掌生谷粒,采用原住民纺织的特色花布作为包装材质,充满了浓浓的在地文化气息;用古朴的牛皮纸制成传统口袋状外形,搭配上纸藤封口手柄,再配上白色棉纸以及传统书法文字撰写,十分古朴自然,实现文化再生和品牌打造。
创意农业的典型模式
1、产业“接二连三进四”模式
“接二连三进四”是传统农业迈向高效生态现代农业的一条重要途径。“接二”就是借助工业化手段,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连三”是发展以休闲观光、科普教育、保健养生为主要内容的农业服务业;“进四” 是依托农业特色产业资源,发展农业文化创意产业。在浙江,不少地方依托创意农业发展,实现了农业的“接二连三进四”,不仅拉长了农业产业链,还极大提升了农业价值链。
2、农产品生产布局创意模式
农产品生产布局除了因地制宜,适地适生外,通过创意设计、文化植入和技术支撑,就会产生富有创意的、能带来视角冲击的农产品生产布局,从而显著提升产业附加值,增进产业规模效应和文化价值。杭州八卦田,曾经的南宋皇家御耕处,通过生产布局的文化创意,种上五彩水稻,结合农耕采摘和农家乐,创造了全新的产业价值。
3、农业与自然景观结合模式
农业景观和农村自然空间景观的结合,就会产生一种新型农业经营形态和农业景观模式,从而产生了极富创意的农业与自然景观结合的创意农业新模式。云和把高山梯田改造成了梯田农业文化创意园,武义把十里河道改造成了十里荷花农业文化创意带就是把农业与自然景观紧密结合的典型样版。
4、农产品后续加工创意模式
借助于创意思维和现代加工技术,如根雕、蛋绘、米塑等,对原生态的农产品进行创意性加工,所形成的创意农产品就从一般消费品变为高档礼品和艺术品,经过创意加工的 农产品给人们带来味觉和视觉的双重盛宴,农品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得到同步提升。这种农产品后续加工创意模式已成为创意农业发展的一种典型路径。
5、农业文化发掘与博览模式
农业是文化之根、文明之基、智慧之源,农业历史源远流长,农耕文化悠久灿烂。浙江有着中国大陆上至今为止最为古老的农业文化遗址并形成了系列:上山文化、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化、马家滨文化、良渚文化。以农业生产经营为基础的文化遗产与产业经久不衰:余杭良渚遗址、嵊州小黄山遗址以及陆羽《茶经》专著等文化遗产集中展现了浙江源远流长的稻作文化和璀璨夺目的丝茶文化;湖州善琏镇湖笔、嵊州沙地村竹编、乐清黄杨木雕和青田方山稻田养殖田鱼等非遗文化产业,桐乡土丝缫制技艺、西湖龙井茶炒制技艺和富阳竹纸制作技艺等非遗展演项目以及舟山东极渔民画、东阳石鼓岭下村中国结等新兴文化产业,展现了浙江农民文化在传承中保护、在保护中创新的发展成果。
6、现代农业综合体模式
现代农业综合体模式是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核心和主业,以产业链整合、要素整合、功能价值整合、城乡空间整合为支撑和动力,通过多方主体合作,建设体现农业行政新特区、农业科技新城区、农民居住新社区和农业生产新园区等多种综合性功能的区域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新平台。现代农业综合体模式是一种典型的创意农业发展的新形态,是探索我国发达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全新模式和重要的创意载体。
结合自身情况,做好跨界融合,文创产业让农业焕发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