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化产业导刊!

融媒体时代播音主持语言的规范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1-04-28 16:31来源:文化产业导刊编辑:文化产业导刊

     《文化产业导刊》2020第4期

     《融媒体时代播音主持语言的规范问题及对策》

       
       作者 :马毅
 北京电视台京视教育集团

  摘 要:播音主持作为媒介传播中重要的一环,在语言的规范性上一直有着严格的要求。近年来,随着媒介日趋多元化和信息传播越来越高速,人们创造和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飞速提升,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大量的网络新生用语充斥在各类媒介平台,使传统播音主持语言的规范性受到了一定的挑战。如何在保证语言规范性的前提下,紧跟时代步伐,合理运用新生流行语吸引受众,提高节目语言质量,成了播音主持专业相关从业者需要认真思考并加以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融媒体;播音主持语言;规范性;对策

  媒介多元化和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催生了融媒体这一新时代的媒体模式和理念。融媒体并不是一类单独的媒体类型,它是充分利用多元媒介的发展,将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以互联网为主的新媒体在资源、内容、管理、宣传等方面相互交融,优势互补。融媒体的出现显著改善了我国的媒介环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媒体之间的竞争压力,但它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融媒体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优势进行了整合并充分发挥,全面提升了信息的时效性,丰富了信息的多样性,也加强了播音员主持人和受众的互动性。另一方面,融媒体时代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在所有的传统媒体机构都可以借助新媒体的力量进行多介质的运作的背景下,播音主持语言的规范性问题逐渐显现,给播音员主持人带来新的挑战。播音主持工作必须顺应时代大势,迅速加入融媒体的大潮中,做出相应的改变。
 
  一。播音主持语言的规范性
 
  前文说到,融媒体不是一个独立的实体媒体,而是一种理念,它是将我们所熟知的传统媒体(广播、电视、报纸等)和新媒体的优势相互整合、互为利用,从而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模式。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融媒体的参与方并不仅局限于媒体,甚至还需要政府部门和企业的深度参与,以更好地汇聚优质资源,服务更广泛的人群。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不论是在传统媒体平台,还是新媒体平台,对播音员主持人的要求都越来越高,扎实的基本功、灵活的思维、严谨的态度,以及对媒介特点的把握,都是一位优秀主持人应该具备的条件。
 
  播音语言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三性三感”,即鼓动性、庄重性、规范性和时代感、分寸感、亲切感。本文着重探讨的是语言的规范性。规范性作为播音语言的特点之一,主要是指语音、语法、词汇、语流都要符合普通话的要求,遵从普通话的规范。而普通话是指已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通用语。同时,推广普通话,也应该视为媒体的一项重要职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强调“全国推广普通话”,《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也以法律形式规定并提升了语言规范的重大意义和实施办法。秦始皇统一了全国的文字,做到了“书同文”的伟大壮举,但“语同音”则一直是仍未彻底解决的语言问题。不论是在广播节目、电视栏目,还是在新媒体或者自媒体平台,不论播音员主持人有怎样独特的主持风格、语言特点,规范性始终都是播音员主持人应该坚守的基本标准。而规范性也不仅仅是上述提到的语音、语法、词汇、修辞,它还包括表达的精准、交流的生动、语感的准确、逻辑的钳力、语言的品位,语言作为这一种文化,不仅仅是某个字音的正确与否,而是对语言整体的正确把握。
 
  二。播音主持语言出现的规范问题
 
  (一)用词的恰当
 
  随着融媒体的发展,信息在各平台之间通过聚合或分发的方式快速流通,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着明显的影响。新媒体与其受众之间具有及时广泛互动的优势,受众不必再像传统媒体时代,通过信件或者文章对某一事件做出评论、发表看法,也不再是只能听见或者看到个别受众的想法,而是可以第一时间看到广大受众的及时反馈和交流。受众在留言、评论中各抒己见,观点纷呈,往往也在不知觉中发明了一些新生词语,且为广大受众喜欢并使用和传播。而这些新生用语是否符合规范性要求?是否可以为播音员主持人所用?这就需要播音员主持人在使用前多加斟酌。
 
融媒体时代播音主持语言的规范问题及对策
 
  例如,现在给别人加油鼓劲时,“奥力给”成为了当下年轻人们的日常用语,不仅仅是在人们的口语表达中,在许多新媒体平台、自媒体公众号中,甚至在少部分传统媒体平台都会看到“奥力给”这三个字的身影。“奥力给”出自快手平台用户“朝阳冬泳怪鸽”,他的视频内容主要以鼓舞人们的意志、宣传正能量为主,而“奥力给”的实际含义其实是“给力奥”的倒读,也是现在人们对某一事物或事件的感叹词,一般为赞美之意。初心正确,内容积极,可是笔者认为“奥力给”在现阶段却不符合传统媒体播音主持语言的规范性。首先,它并不是国家普通话通用语言的规定词汇;其次,理解该词含义的受众数量仍然有限,明白该词词义的受众整体还是偏向于年轻化,少部分的中年群体对其有所了解,而老年群体对其更是知之甚少。试想,当播音员主持人在电视栏目或广播节目中用“奥力给”来代替“加油”为某事某人鼓劲助威时,或许年轻的受众一笑而过,而年龄偏年长的大部分受众只会满脸疑惑,从而直接影响信息传达的准确性。但正如前文所说,在现阶段“奥力给”还不符合传统媒体播音主持语言的规范性要求,可随着时间的推移,理解受众的范围扩大,在不远的未来,它是否能成为规范的一部分,还是要经由历史的选择才能决定。和“奥力给”一样,其他的网络流行语也都会面临着同样的等待和考验。
 
  (二)语音的准确
 
  普通话的音调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除了以上四种音调分类,根据说话时语速的快慢、调值的高低、音量的强弱和不同邻音的影响,可能会发生不同的临时性的变化,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语流音变”。普通话中的语流音变有五种分类,分别是轻声、变调、儿化、语气词“啊”以及词的轻重格式,在这其中再细分,变调主要分为上声变调、去声变调、“一”的变调、“不”的变调。任何语言的语音变化都服从于一定的变化规律,但语音的变化规律不是可以应用于任何语言的一般规律。
 
  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人们拿起手机打开摄像头,就可以成为一名主播,语音的准确性在新媒体平台要求较低,也不像传统媒体平台对其有严格的把控,更何况传统媒体平台也会出现一些语音的错误。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人们的居住地点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根据自身习惯和长期受到影响的语言习惯,会导致人们在不自觉中掌握某种方言的语音变化规律,而对普通话的正规发音和语音变化规律有所忽视。例如,在东北方言地区,人们会下意识地将“还有”的“还”,从阳平念成去声;在山西方言地区,“手术”的“手”会从上声变为阴平;在上海方言地区,人们更是会普遍将字词中的前后声调轻重格式颠倒,从“后字定调”变为“前字定调”。除去字音变调的不同,一些地方还会出现音调正确,但字音错误的情况,例如,把“播音”的“播”念成 be,“那么”的“那”念成 ne,等等情况。除了上述由于地区影响造成的发音不准确外,另一大类语音错误就完全是因为知识储备的缺失,平日错误的积累,从而引发的错误播读。例如,“大雨滂沱”的“滂”,人们会习以为常的念成阳平,可实际上则是阴平;“深入骨髓”的“髓”,大多数人也会习惯性的念成阳平,可实际上是上声;“因为”的“为”,从正确的去声念成阳平等等,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播音员主持人作为一档栏目的直接发声者,面对广大的受众群体,尤其是正在学习、成长阶段的青少年受众群体,有着直接的引导和示范作用。
 
  不可否认,新媒体平台增添了节目形式,丰富了节目内容,可在现阶段,播音员主持人不仅要解决自身仍然存在的语音准确性问题,新媒体平台大量未受过专业训练的主播,他们对语音准确性的忽视,也给播音主持语言语音的准确性推广带来了新的挑战。
 
  (三)语法的正规
 
  字与字组合成了词,词和词相连组成了句子,句子与句子相互组合才能成为完整的内容,用以传达、阐明说话者想要表达的意思,而语法正是将这一切串联起来的规则依据。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有自身的语法规则,根据不同的语法规则形成各自的语言特点。现阶段,人们往往更加重视落在纸面上的书面语言的语法规范性,却忽略了口语表达的语法规范性。如果播音员主持人在日常生活中对口语表达语法规范性不够重视,很可能会直接导致在节目中出现口语表达方面的语法错误。在有稿播音中,因为主持人拿到的稿件会有专门的编辑人员负责编写、整理、校对,所以主持人在理解稿件内容、不念错的情况下,基本上很少会有语法错误。但反观无稿播音的即兴口语主持,语法的错误问题就不容忽视了。无稿播音,表面上看是一种即兴的口语表达,但实际上则是在心中打好的腹稿的语言表述,这和书面写作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表达方式的不同。一名优秀的播音员主持人应该做到思维清晰、表达流畅、出口成章,简短的语句,应做到干净清楚、精悍有力,复杂的语句,则应该做到层次清晰、内容相套。在口语表达中,常见的问题有倒装句的错误使用,倒装句不论是在古代汉语还是现代汉语中都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以突出强调某一内容,一般常见的是主谓的倒装、定语状语的后置,例如在朱自清的《春》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是形容词的状语后置,用以突出小草的状态。但还有一些倒装句听起来顺耳,实则已有违语法的规范性,比如,“还挺好用的,如果你习惯了的话”,这已不是单纯的主谓倒装或定语状语的后置,而是完全语序上的错误,变成了一种后知后觉的补充性语言,应该将前后句子顺序颠倒,才能组成正确的语法顺序。对语法的正确认识,也是播音员主持人运用语言表达技巧的前提,停连、语气、重音、节奏甚至是词的轻重格式才会得到正确的运用,而非没有任何依据的随意使用。融媒体的发展,导致新媒体平台涌入了大批量自由的发声者,他们的内容或风趣幽默,或引人深思,但由于过于日常口语化的语言表述,语法的正规性也往往被他们所疏忽。如若对语言有着严格要求的传统媒体,在播音主持语言的语法规范性问题上都不加以重视,不能给予新媒体平台以正确的指导和示范,那整个融媒体的发展在语言规范性方面就可能形成了一个恶性的闭环。
 
  三。播音主持语言规范性问题的对策
 
  (一)教育先行
 
  播音主持作为一门年轻的新兴学科和专业,在我国正处于蓬勃发展期,每年都有大量的新生进入高校学习、研究该专业,同时又有大量的毕业生输送至各个相关岗位。我国已基本形成一套系统的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思路和专业的训练方法,正确的发声吐字方法、灵活的语言表达技巧、即兴口语的思维训练在各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的课堂中,已成为必修的课程。除此之外,各高校还特别注意语法的系统教学,由老师严格把关,培养学生的正确语法意识,并加以实践练习,做到真正的出口成章,而不是表面声音动听,内容却是杂乱语句的东拼西凑。
 
  (二)媒体平台的严格把关
 
  融媒体时代背景下,信息高速传播,一则消息在发布数秒内就会有大量的阅览和转发,有些媒体为了博得眼球,不惜用严重偏离规范性要求的内容或表达方式吸引受众。不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对播音主持专业的相关从业者都应该有严格的筛选和把控,媒体平台也应具备相应的规范性要求,不仅仅是内容的严格把关,在前文中所提到的用词、语音、语法都应该有相应的规范性要求,尤其是新媒体平台,由于拥有大量未受过专业训练的主播群体,对他们语言的规范性要求和指导就要格外重视,应该在他们各自的风格基础之上,积极指导,严格把关,向规范性要求逐渐靠拢。
 
  (三)媒体之间的互融共通
 
  播音主持语言在传统媒体相较新媒体多了一份严谨认真,而在新媒体则比传统媒体则多了一份通俗灵动,融媒体环境使得两个媒体平台之间有大量的交集和互动,但我们要注意的是让两者之间产生良性的互动交流,学习彼此的长处并为己所用。比如,在拥有庞大受众群体的新媒体平台软件抖音中,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等传统媒体已纷纷创办账号,入驻平台,为平台的媒体语言规范性树立了标杆。同时,传统媒体也应该主动关注并了解新媒体的动态,了解时下热点信息和流行内容,主动通过传统媒体的严谨性和权威性,引导大众正确认识并看待新兴内容,做到规范下的紧跟潮流。
 
  (四)主持人自身能力的提升
 
  一名优秀的播音员主持人,准确的字音、正确的吐字发声是对其最基本的要求,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播音主持语言规范性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融媒体环境对播音员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思想上,要紧抓时代主旋律,坚持党的正确领导,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方向;在文化上,不仅要熟悉中国传统文化,对新兴的网络文化也要主动适应和学习,通过自己的思考以及与业界人士的讨论,选取符合规范性要求的新生用语,用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合适的表达。播音员主持人作为公众人物,要注重内外兼修,向受众传达表述规范且思路清晰的内容。
 
  四。对播音主持语言规范性的思考

融媒体时代播音主持语言的规范问题及对策
 
  在前文中提到,规范性不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修辞,而且包括语流的顺畅、表达的精准、交流的生动、语言的品位。这些都是一位播音主持专业从业者应该认识并具备的条件,但是在融媒体背景下,对规范性标准的要求和把握是否应该有所放松呢?笔者认为应该坚持原则,灵活变通。在一些文章中有写到,像“蓝瘦”“香菇”(两个词的原意是“难受”“想哭”)这类歪曲语音语义的词不应出现在播音主持的语言中。笔者认为该类说法过于绝对,没有给这些新生词汇以生存空间。新生词汇用语的出现,是顺应时代潮流的产物,是被广大受众接受和喜欢的新生事物,只要它的意思没有违背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没有给社会的发展带来危害,我们为什么不能给它们一片媒介土壤,让它们试着生长?如果一味的将新生词汇扼杀,那语言就成了没有生命的文化。播音主持从业者应该成为培育这片语言土壤的园丁,时刻关注它们的发展动态,及时扶正其发展方向。在融媒体环境中,大部分新生词汇用语媒介多元化和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催生了融媒体这一新时代的媒体模式和理念。融媒体并不是一类单独的媒体类型,它是充分利用多元媒介的发展,将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以互联网为主的新媒体在资源、内容、管理、宣传等方面相互交融,优势互补。融媒体的出现显著改善了我国的媒介环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媒体之间的竞争压力,但它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融媒体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优势进行了整合并充分发挥,全面提升了信息的时效性,丰富了信息的多样性,也加强了播音员主持人和受众的互动性。另一方面,融媒体时代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在所有的传统媒体机构都可以借助新媒体的力量进行多介质的运作的背景下,播音主持语言的规范性问题逐渐显现,给播音员主持人带来新的挑战。播音主持工作必须顺应时代大势,迅速加入融媒体的大潮中,做出相应的改变。

融媒体时代播音主持语言的规范问题及对策
 
  结语
 
  张颂老师说过:“规范和流行,应该是不矛盾的。规范成为流行,是必然的,但流行能否成为规范,却是需要经过历史选择的。”融媒体时代背景下,规范的吐字发声、用语修辞,始终是播音员主持人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但对规范性的理解切莫过于死板,要针对不同的媒体环境做出不一样的应变,且应该争取达到媒体之间的共识,做到相互借鉴、相互帮助,而不是任由一方随意发展或固执己见。明确媒体之间的界限,把握彼此之间的“度”,才能使规范性在播音主持语言的运用中,既有坚持的线,又有成长的空间。正如张颂老师所说,规范和流行不应成为水火不容的敌人,而是一起成长的同行者,规范性作为播音主持语言发展道路上的“老大哥”,应该帮助新生的流行语音词汇等内容的发展,同时也应该帮助他们认清自己,如若在一开始就发现某些新生内容有根本性的错误认识问题,那就应该明确告诉他们,他们确实不适合在规范性这条道路上继续前行;若他们的思想内容本身无害,不妨给他们一个机会,引领他们的发展道路,一起成长发展。而最后,只有经过历史和时间的检验,我们才能知道,哪些只不过是播音主持语言规范性发展道路上的昙花一现,哪些是真正成为规范的流行者。

  参考文献:
  1. 张颂:《中国播音学 [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3.01。
  2.张颂:《播音创作基础第三版[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1.4。
  3. 崔 爽:《 探 究 新 媒 体 语 境 下 播音 主 持 语 言 的 艺 术 性 [J]》, 新 闻 研 究 导刊 ,2020,11(17):77-78。
  4.卢心语:《人民日报微博语言特点分析[J]》,新媒体研究 ,2020,6(10):36-37。
  5. 林美恩:《论融媒体背景下播音主持的语言规范 [J]》, 记者摇篮 ,2019(12):111-112。
  6. 高云爽:《融媒体环境下播音主持工作语言规范的必要性[J]》,市场观察,2019(12):20-21。
  7. 王 莹:《 新 媒 体 形 势 下 电 视 播 音 主持人有声语言的规范对策探索 [J]》传播力研究 ,2019,3(10):108。
  8. 陈勤:《新媒体背景下网络新闻语言的特点及变化 [J]》, 传播力研究 ,2019,3(08):84。
  9. 王红霞:《试论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汉语语法教学改革 [J]》, 采写编 ,2016(04):97-98。
    10. 胡 思 辉:《 试论融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语言规范 [J]》, 新闻研究导刊 ,2020,11(08):73-74。
    11. 伍江畅 . 论融媒体时代主持人“全能化”发展 [J]. 新闻研究导刊 ,2020,11(19):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