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化产业导刊!

浅谈古村落与现代旅游发展——以贵州苗族为例

时间:2020-11-04 13:27来源:文化产业导刊编辑:文化产业导刊

     《文化产业导刊》2019第6期

     《
浅谈古村落与现代旅游发展 ——以贵州苗族为例》
 
       作者:鲁乾亮   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党史研究室


  摘 要:自有人类以来,就经历着改造自然的斗争,而自然也从来没有放弃过对人类的选育。人类在长期的生产社会实践中,所形成的以民族生活为主的相对集中区域,且逐渐浓缩为具有 民族文化特色的古村落。其中,苗族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一,许多地方都不同程度有苗族居 住,但分布较多的主要有贵州、湖南、湖北、重庆、云南、广西等省份,而贵州又作为一个苗 族聚居大省,其苗族人口约占全国苗族人口的一半。几千年来,苗族于浩荡滚滚的历史潮流中, 积极融合中华文化酿造,发挥了其独特的优势和作用,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有不可磨灭的价值意 义。特别是贵州的苗族文化,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与艺术价值,绽放为贵州生态绿色旅游的一 块精亮品牌,可谓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颗璀璨明珠。在文化日益爆炸的今天,苗族古村落的 保护、发展、研究、应用,以成牵系苗族人民同步全国小康社会的梦想。为进一步加强苗族古 村落的保护,深入挖掘整理利用苗族文化,提升贵州的经济社会与文化价值。为此,笔者针对苗族古村落的选择去向与现代旅游发展提出一些肤浅的看法。

       关键词:民族  古村落  旅游发展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虽然历史上曾多次发生过民族之间的 相互争夺与战争,但以汉族为主的中 华文明始终维系着民族的核心思想与 稳定性。为此,中华文化带来的各民 族之间的相互学习与包容,促进了中 华民族的共同繁荣与发展,铸就了中 华民族的强大阵容,特别是中华文明 堪称世界一颗璀璨明珠,可谓一绝。 诸如,汉字、书法、绘画、诗词、建筑、 四大发明等。这颗明珠的构成包含了 汉族、苗族、土家族等五十六种元素, 每一种元素就是一个民族的花朵,争 妍斗奇,各色芬芳,以成东方一道独 特而美丽的风景。
 
  一、民族文化基本要义
 
  自有人类,而后分民族,民族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 而 自然村落又是民族生产、生活、生存 的基本单位,与民族文化的发展有着 相互依存而不可分割的关系。《幼学 琼林》曰:“日月五星,谓之七政; 天地与人,谓之三才。”三才俱全, 牵手相依,文化传承,生生不息。马 克思说:“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 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 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 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它是随 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 , 并且民族的发展是受社会发展规律制约的。”可见,民族的发展到底是文化的发展,民族的强大离不开文化的 支撑。而苗族古村落是苗族文化的积 聚地,是苗族存在与发展的摇篮。

       二、贵州省历史简述
 
  贵州自古名为“黔”地,亦称“黔”或“贵”。《五字经 ·战国纪》曰: “自夏、商、周以来,九州之内,凡 七百七十三国。及至春秋,五霸争雄, 强并弱,大并小,所存者凡十二大国, 其馀小国,所存无多。至战国,存者 仅六,七国而已,以后皆并入秦。”《元 和郡县图志》载:“先有思州,后有 贵州。唐武德四年(621)置经制州务 州治务川(今沿河县城东),旋改宁夷郡,贞观四年(630)改为思州。”《幼学琼林》载:“贵州别号贵竹,〈贡禹〉 荆、梁二州之南境。领十府、十二州、 二十五县。古西南蛮罗施鬼国地。汉 属牂牁郡。宋置大万谷落总管府。元 改顺元路,隶湖广。明设贵州宣慰使 司。永乐年间,田酋拒命,削夺其地, 开设郡县。”《明史 ? 贵州地理志考 释》载:“洪武十五年(1382)正月 置贵州都指挥使司,治贵州宣慰使司。 永乐十一年(1413 年)二月置贵州等 处承宣布政使司,与都指挥使司同治, 领府八(思南、石阡、铜仁、乌罗、 思州、镇远、黎平、新化),州一(普 安州),县一(务川县),宣慰司一(贵州宣慰司),长官司三十九(思 州二十二长官司,思南十七长官司)。” 民国 《贵州通志 ? 前事志》载:“清 代(1726—1731)年,在贵州实行‘改 土归流’,即将土司统治地区改为流 官统治。民国时期(1913),以前的府、 厅、州,一律改为县。1935 年,国民 政府改组贵州省政府,省下设若干督 察区。1937 年置 6 个行政督察专员区 分管各县。”解放后,设 1 市 8 专区, 置 79 个县。
 
  三、贵州省民族分布状况
 
  贵州地处中国西南的东南部,东毗湖南、南近广西、西相云南、北接四川与重庆市,辖 88 个县(市、特区), 其中有汉族、苗族、侗族、土家族等49 个民族。于全国来看,苗族分布较 多的省份主要有贵州、湖南、湖北、 重庆、云南、广西、海南等省(市), 而贵州又是一个苗族聚居大省。据《贵 州省地方志信息网》载:“贵州世居 民族有汉族、苗族、布依族、侗族、 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 白族、壮族、瑶族、毛南族、蒙古族、 仫佬族、羌族、满族等 18 个民族,其 中苗族主要分布在黔东南、黔南、黔 西南、黔西北和黔东北等五个地区。 自 2007 年,贵州省少数民族人口占全 省总人口的 38.98%,其中苗族人口占 全国苗族人口的 49.8%。”
 
  四、古村落内涵及文化意义
 
  (一)古村落基本内涵。要说古村落,必须先从自然村落说起。所谓 自然村落,就是一个包括农业生产资 源在内,以农耕文化为主的生产生活 方式,语言相对独立,风俗习惯约定 俗成,且以家庭为中心,并长期聚居 而成的群落体。而古村落主要是指民 国以前所建筑的,至今依然保留比较 完整的较大的历史沿革,包括村落选 址、建筑风貌、建筑环境等都没有太大的变动,而且具有独特的民风民俗,还仍在为人们服务的自然村落。其主 要有四大基本特点:一是充满历史的 积淀,能够比较完整地反映当时当地 的社会经济状况;二是具有独特的建 筑模式与风格,能够集中体现民族的 智慧与创造;三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 涵,能够激起新的思维与审美观;四 是保存比较完好,仍然尚有观赏、研 究和应用的价值。
 
  (二)古村落文化意义。马克思 说:“历史造就了文化 , 文化就某方 面展现了历史。”民族的发展既是一 部生活史,同时又是一部文化史。古 村落积聚民族发展的历史,民族发展 的历史伴随着民族文化。其主要有四 大基本要素:一是民族聚居地;二是 村落的自然性;三是村落的历史性; 四是村落的文化性。于地理上看,汉 族多分布在平坝、城镇和交通沿线附 近,少数民族多住在农村及偏远山区。 其中苗族聚居地多为山地、丘陵等地 形,依山傍水,兑草连沟,攀山牵林, 几乎是与自然对话的生活环境:一是 以阴阳为表里(阴:龙穴。阳:砂水), 五行为经纬(五行:金、木、水、火、 土。山向王生气,两相望合,则吉气 造化自然而成);二是九宫定局(九宫:一坎、二坤、三震、四巽、中五、乾六、七兑、八艮、九离);三是消纳 中用(消:消灾。纳:纳福)。亦如《易 经 ? 说卦传》曰:“天地(乾坤)定 位,山泽(艮兑)通气,雷风(震巽) 相薄,水火(坎离)不相射。”譬如, 雷山千户苗寨、台江苗寨、从江苗寨、 松桃苗寨等比比皆是,且很多地方都 是依山势地形而建,相对集中连片, 常以山为寨,以林为屏,以沟为界, 以水分姓。类及苗族的房屋建筑格局, 基本上都是吊脚楼,构架凌空,虚实 相合,高低匹配,轻盈自然,稳重如 山,谐于一体。除中华传统文化之外, 还有其独特的苗族智慧与创造。譬如, 半工格、秋千架、飞来椅、凭栏眺等 模式,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深度,以 及独特的艺术审美和欣赏价值。
 
  五、古村落与现代旅游的 关系
 
  古村落是民族文化贮存的基本单位,其中涵盖地理、生态、建筑、美 学、生产、生活、文化、教育、民俗 等诸多内容。无古不成今,无今不成 古,博古通今,以今知古,古今谓为 一体。历史的航船总是浩荡未来,但 回程的步伐,又离不开源头的牵引, 一段思来想去的追逐,那便是轻松的 旅游。现代旅游不仅是现代人的一种 休闲的生活方式,而且也是一种获取知识信息的自由态度。在现代旅游中,除了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欣赏之外, 更带有历史文化的穿越与时光的断想, 包括人类文明的传承,特别是农耕文 明的传承与发展,而且时间越往前移, 现代旅游跟随得越紧,可以这样说, 古村落的心脏始终跳动着现代文化旅 游的脉搏。
 
  (一)现代旅游的特点。现代旅 游是将人的思想和目的寄托并实现在 外出、观光、娱乐中,或有所思所悟的 行为活动。从国际角度来看,主要以第 二次世界大战为分水岭;从国内来看, 主要以七十年代为分界线,特别是八十 年代以后,旅游渐成为火爆的产业。现 代旅游的五大特点:一是生活性;二 是大众性;三是自由性;四是经济性; 五是文化性。现代旅游既有物质的,又 有精神的,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现象 与反映,并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 越加成为人们喜欢和选择的最佳生活 方式,而且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在这种新的生活方式中,文化又成为贯 穿旅游的主线,特别是古文化脉络的寻 找,自成人们生活的责任与思考。古文 化派生现代文化,现代文化牵着古文化, 二者同宗共脉,互相依存,互为条件, 并驾齐驱。旅游者的最终目的,就是从 已有的物质中寻找精神的享受,在精 神的享受中又诞生物质的未来。所以,现代旅游既是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事业,同时又是物质性很强的经济产业。
 
  (二)现代旅游的发展趋势。旅 游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更是文化繁荣的道路,它对文化的发 展更具有开放性,对民族的思想、道 德、制度、伦理等具有自我选育的作 用和效果。所以,旅游既是以文化为 出发点的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社会 活动,又是以文化为落脚点的提高人 民生活水平和幸福的经济活动。就中 国古代而言,旅游的典范也很多。譬 如,孔子周游列国,著《诗经》、注《易 经》,特别是他在习《易经》的时候, 还有感而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 可以无大过矣。”明朝著名的地理学 家和旅行家徐霞客用 30 多年的旅游著 了 60 多万字的《徐霞客游记》。至于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的《山行》千古名篇,更是唐代诗人 杜牧旅游的杰作,包括“玄奘西行” 和“郑和下西洋”,其实质都是文化 的交流与学习。现代旅游的最大趋势, 就是实现文化的学习与共荣。其中苗 族古村落内涵大量的苗族历史与文化 资源,必须以不同的角度和方式,充 分展现苗族文化的魅力与优势,搭载 现代旅游的快艇,腾飞苗族经济社会, 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
 
  六、古村落的选择和去向
 
  古村落的存在是物质的,但选择又是精神的,去向决定回归的结果。 就苗族而言,苗族主要分为青苗、白苗、 黑苗、红苗、花苗等,无论是哪个支 系的苗族,其生产、饮食、服饰、纺织、 用具、乐器、生养、死葬等都具有丰 富的文化内涵,以及苗族的聪明才智。 加强苗族古村落的保护、挖掘、整理和利用,既是苗族文化发展的明智选择,又是实现苗族自我选育的基础。
 
  (一)加强古村落传承保护的思 想认识。俗话说:“成功者不可毁坏 矣!”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移民、 开发、建设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对古 村落的保护传承带来诸多不利环境, 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保护的困难局面, 要破解这个难题,必须从民族的自身 出发,增强保护的思想意识。一是苗 族人民要有保护苗族古村落就是留下 苗族人民根性文化的责任意识;二是 苗族古村落群众要有珍惜祖先的创造 和留给子孙后代生活源泉的大局意识; 三是苗族人民要提升现代科技在保护 古村落中的应用、影响和区别能力。
 
  (二)正确处理古村落与现代发 展的关系。虽然“发展是第一要务”, 但保护的责任更不能丢弃,因为保护 也是发展中的一环,任何失去保护的 发展都是毫无意义的,也是劳而无功 的。要保护好苗族的优秀文化,必须 要有保护苗族古村落的坚强行动,同 时处理好现代发展的靠近、撤迁、毁 坏与古村落的原留、移动、复建的关系, 涉及到关键的、主要的、核心的内容 一定要加强保护与传承,必要时要理 所当然地做好修复与再现工作。
 
  (三)加大古村落的人力资源与 资金投入。万事在于人,人是一切生 产中最基本最活跃的要素,要做好古 村落的发展,首要保证足够的人力资 源,同时利用好人力资源,其具体做法: 一是建立专家学者资源库;二是就近 就地利用好人才;三是政府做好指导; 四是村级积极参与管理;五是群众发 挥主体作用。这样形成全面联动,以 人养村,以村富人。其次是增加资金 投入,资金来源主要有三个渠道:一是用活政府有关精准扶贫、危房改造、乡村振兴等各种项目投入;二是用准 村级集体资金;三是用好农户个人资 金。从整体打造到局部改善,以至一 家一户的管理,哪些是政府要实施的, 哪些是村级要参与的,哪些是个人要 承担的,怎么规划和实施,都必须分 门别类落到实处,做到国家、集体、 个人的相互融合,共建共荣,共管共享。
 
  (四)切实加强古村落的研究开 发应用。要实现古村落的价值体现, 首先在加强保护的基础上,加大研究 的力度,否则就失去了存在的深度; 其次就是加强研究成果的开发应用, 因为研究的目的就是促进发展,发展 便是开发应用的具体体现,没有开发 应用的研究就是浪费。一是成立组织 和研究机构,并配备相关人员;二是 分片分项纵深挖掘古村落文化;三是 及时加强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四是 着力解决研究成果与实际应用的矛盾 问题。
 
  (五)提升古村落的旅游价值。 古村落是客观的物质存在,而选择发 展又是主观的精神追求。俗话说:“无 卖无买,无买无卖。”买卖本就是矛盾, 但矛盾也得分主次。古村落要发展, 必须进行必要的修剪,修剪不是破坏 主干,而是进一步维系与完善整个面 貌和内涵,其中还得讲究方法,这个 方法就是现代旅游。一是保持主干命 脉不变;二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三是突显文化成分;四是提高审美观 念;五是尽量围绕实用性;六是保持 生态性;七是提升产品质量。苗族古 村落的发展,只有结合现代旅游的发 展,才能更好地实现其内在价值。
 
  六、结束语
 
  苗族繁衍发展几千年,其文化与其他民族一样,都具有历史的厚度与辉煌。贵州作为苗族文化的 圣地,苗族文化资源弥足珍贵,利用 苗族文化打造黔地旅游经典品牌,是 促进贵州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潜在优 势。苗族古村落是苗族文化的主要载 体,要树立文化品牌,必须立足文化 资源。当然,加强古村落文化保护是 首当其冲,开发应用才是第二位,务 必坚持“文化向前,产业于后;保护 为主,综合应用”的基本原则,才能 真正融入现代旅游发展的前景,也才 有后续延伸的道路和空间,对实现古 村落的产业化、商品化、市场化、持 续化具有极大的价值与推动作用。